<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DNA折疊術”正迅速走向應用制造納米級的結構和機器

    科學家設想的通過編程,讓形狀互補DNA零件自行組裝成納米機器。 最近,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創造出了一些新型納米設備:一個會動手臂的機器人,一本能打開、合上的書,一個能開關的齒輪傳動裝置,還有一個促動器——或許這些已經很吸引人了,但還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這些設備體現了科學上的突破——把DNA作為一種可編程的建筑材料,用于制造納米級的結構和機器。 研究人員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上述成果,揭示了一種新的DNA連接方法。重組和模塊化的三維DNA組件有著互補的形狀,能很容易扣在一起,而不是像拉鏈似的拉在一起的堿基對。這不但能造出會動的納米機器,而且提供了一種工具包,使研究人員對模塊自行組裝編程更加容易。 新一代DNA折疊術 據慕尼黑理工大學教授亨德里克·戴茨介紹,這一領域通常叫做“DNA折疊術”,正在迅速走向實際應用。日前,戴茨因為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德國最重要的研究獎項——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獎。 近年來,戴茨和他的團隊在......閱讀全文

    折疊DNA有望精準制備納米材料

    DNA納米折紙術已被應用于光學材料的諸多領域。圖片來源:科界App  DNA折紙術雖然給納米材料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是,想要隨心所欲地折疊DNA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DNA只能是雙螺旋結構嗎?當然不是,它還可以是網狀、方形、心形,甚至可以拼出復雜的“中國地圖”。  需要通過光學顯微鏡才能查

    折疊DNA有望精準制備納米材料

      DNA只能是雙螺旋結構嗎?當然不是,它還可以是網狀、方形、心形,甚至可以拼出復雜的“中國地圖”。  需要通過光學顯微鏡才能查看的DNA鏈,科學家竟然也能像折紙一樣,把它們有目的地折疊成各種納米結構,這也被稱為DNA納米折紙術。  作為一種精確高效的DNA自組裝方法,DNA納米折紙術應用的范圍越來

    研究人員利用DNA結構屬性打造納米尺度模型

    利用DNA重現的梵高《星月夜》作品  文森特·梵高的《星月夜》是后印象派藝術的經典。自從這位荷蘭藝術家在1889年創作了《星月夜》,畫中那些異想天開的漩渦便令藝術愛好者癡狂。2016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師Ashwin Gopinath重建了這幅作品。不過,他用DNA而非油墨繪制了畫作的副本。

    JACS:南京大學實現橫向DNA雙鏈環的平行納米組裝

    上圖為兩條不同序列的96堿基的DNA小環(C1和C2)在6條不同序列的短鏈作鉸鏈的輔助下構建的DNA納米管(NT1)及其相應的原子力顯微鏡圖,管徑10納米,管長1~15微米;下圖為一條96堿基的DNA小環在3條不同序列的短鏈作鉸鏈的輔助下構建的DNA納米管(NT3)及其相應的原子力顯微鏡圖,管徑10

    自組裝DNA納米結構“侵染”細胞過程獲揭示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課題組和黃慶課題組,應用一系列先進的細胞顯微成像技術,并結合生物化學手段,清晰展示了一類自組裝DNA四面體結構在活細胞中的攝取與轉運過程,為其在藥物載運和治療方面的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相關成果日前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雜志。  DNA不僅是生命的密碼,

    上海交大杰出人才最新發表Science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美國埃默里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Reconfiguration of DNA molecular arrays driven by information relay”的文章,構建出了可以在兩個不同形狀之間可逆切換迷你DNA機器,這將可以用于制造納米傳感

    光譜生物技術及應用分會:設計儀器方法 探索生命奧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繼續召開。在第一天大會報告后,組委會安排了精彩的分會報道,光譜生物技術及應用分會場報告精彩紛呈,學者們綜合利用了分子光譜和原子光譜等多種手段,對生命體系進行高靈敏度、高選擇性

    上海交大樊春海團隊研制出單分子DNA巡航機器人

      蛋白質機器是細胞內發揮生理功能的重要單元。而化學家一直努力在試管中設計與合成人工分子機器,來模擬生物體內的天然分子機器的功能,并利用人工分子機器來構建單分子機器人等。分子機器研究領域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已經研制出利用光、電、化學能等來驅動的各種分子機器。然而,如何發揮分子機器的功能并實現一定的

    上海應物所合作研究實現“中國地圖”上的DNA納米芯片

      Small雜志封面   基因芯片(DNA芯片)是遺傳分析領域的重要工具。常用的DNA芯片都是將DNA探針分子固定在固態基片上,因此往往會受到固液界面反應效率的限制。最近,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發展了一種基

    2020年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Nature》:2019年需要關注的7大技術

      7位專家預測了2019年將推動他們各自所在的領域向前發展的技術進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從頭構建基因組大小的DNA分子等。對生命科學技術來說,2019年看起來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擴展單細胞生物學  Sarah Teichmann是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細胞遺

    Nature期刊評選出2019年需要關注的7大技術

      7位專家預測了2019年將推動他們各自所在的領域向前發展的技術進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從頭構建基因組大小的DNA分子等。對生命科學技術來說,2019年看起來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擴展單細胞生物學  Sarah Teichmann是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細胞遺

    華裔學者Nature子刊發布生物醫學新技術

      生物通報道 很像收銀員利用機器掃描包裝上的條形碼來識別顧客在商店中購買的物品,科學家們利用顯微鏡和它們自身各種條形碼來幫助辨別細胞的各個部分,或是疾病位點的分子類型。但他們的條形碼只有極少數的“種類”,限制了科學家們在任何時間研究的細胞樣品中對象的數量。   近日來自哈佛大學維斯生物工程研

    2018中國質譜大會生命科學與醫學集錦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東方賓館盛大召開。本次大會包括一個報告主論壇,21個主題分論壇,共300余場演講報告。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上,數十位業內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演講報告,吸引參會人員駐足聆聽。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媒體,

    基因芯片的必備知識和操作流程

    基因芯片  技術的誕生為生物技術工作人員打開了一道科研的便利之門,曾被評為1998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本文對基因芯片的實驗原理、技術基礎、分類、用途、操作主要環節等內容做詳細的介紹。 1.基本原理和技術基礎 基因芯片以DNA雜交  為基本原理,基于A和T、G和C的

    新生物計算機能并行處理多個復雜信號

       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艾利克斯·格林和哈佛大學維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制出迄今為止最復雜的生物計算機。該計算機由RNA(核糖核酸)制成,能在大腸桿菌活細胞內對12種不同指令同時作出反應,控制細菌細胞的行為。  研究團隊在大腸桿菌的活體細胞內誘導

    2019中國生命科學領域CNS盤點:曹雪濤 顏寧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213項基金委與香港研究資助局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香港研究資助局(RGC)關于設立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協議,雙方每年共同資助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研究人員間的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2020年度共收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項目申請239份。經初步審查并與香港方核對清單,確定有

    祝賀!6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和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梁錦榮、李飛飛、劉如謙、宋紅軍、莊小威當選,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祝賀他們!  Kam W Leong(梁錦榮),美國工程院院士、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