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神州大地,風沙暫時歇息。6月17日來了,這一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們有理由再次聚焦防沙治沙。 盡管我國幾十年來堅持不懈地推進防沙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防沙治沙形勢依然嚴峻,需要全社會進一步提高認識,共同參與,切實行動起來。 ――編者 我國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近1/5,涉及30個省(區、市)、近900個縣和4億人口。 記者不久前到我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的新疆奇臺縣采訪,西北灣牧場村62歲的維吾爾族農民克依木?吾拉音說,他家原來的田地已經完全被沙丘掩埋,老房子也在風沙的侵襲下只剩殘垣斷壁。近幾年,奇臺縣開展了大規模治沙造林和封沙育林,活化的沙丘基本被固定,克依木和鄉親們的日子不再受狂風沙塵的威脅。 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十一五”期間,隨著保護和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土地沙化總體上實現了從擴展到縮減的歷史性轉變,“沙進人退”的......閱讀全文
騰格里沙漠邊緣——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南門戶金沙農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中國防沙治沙大學”(寧夏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正在緊張有序施工中。新學年伊始,《科學時報》記者赴寧夏采訪,看到該校第一期工程5.3萬平方米的8幢教學樓最先拔地而起。按照規劃,這所高校用地5000畝,師生規模為萬人
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來前夕,本報約請部分專家,針對今年三四月份我國北方沙塵天氣頻發的情況,就公眾關心的防沙治沙問題,解疑釋惑,提出建議。 全面看待沙塵暴 沙塵暴的形成不可抗拒,但實施生態工程可以減輕危害 沙塵暴是什么?它是一種災害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實施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2000萬公頃,使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我國防沙治沙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沙化土地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縮減為年均凈減少1717平方公里
自從科學家們進入試驗區所在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巴音胡舒嘎查,各種“沖突”就接踵而至。他們需要面對地方政府、部門、牧民乃至同行的質疑,并應對這個以治沙為目的的生態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遭遇的現實困難或潛規則的挑戰。 [科學時報 張林 王劍報道] 用自然力恢復自然? 10
7月5日,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日前在此間舉辦的國際防治沙塵暴大會期間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的防沙治沙經驗對世界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索爾海姆高度評價中國在荒漠化治理和沙塵暴防治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嘗試。他說,不久前他到了中國的庫布其沙漠,當地防沙項目中使用的高科技
巴丹吉林沙漠。 3月份頒布實施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提出,將對我國沙化土地實施封禁保護,范圍涉及內蒙古、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等7個省、自治區。 實行封禁保護后,這一廣闊的北方沙區將成為“無人區”或“無人活動區”,對于全國的生態環境和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我國國土面積中,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占多大比例?最新的監測結果給出了答案。 過去幾年,我國在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通過提高沙源地林草植被覆蓋,能否徹底禁絕沙塵暴?本報采訪的相關專家給出了解答。 土地荒漠化、沙化整體得到初步遏制 國家林業局1月4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
志愿者在科爾沁沙地 種植防沙作物 盡管很多人明顯地感覺北京近幾年的沙塵暴越來越少了,但卻少有人知道其根源在于,產生于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總面積達1.86萬平方公里、北京沙塵暴三大源頭之一的庫布其沙漠的沙塵暴,已經由十幾年前的每年六七十場(次)減少到現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正式發布。全文如下: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是
海口濕地。資料照片 2018年,各地、各部門(系統)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總目標,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態需求為總任務,以增綠增質增效為主攻方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國土綠化事
8月2日至4日,在第四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里約+20峰會秘書長沙祖康說:“中國是目前全球防治荒漠化事業唯一做到‘人進沙退’的國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沙祖康說,聯合國正在為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而努力,但中國事實上已經超越這一階段,中國很注重運用
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對于鞏固我國北方防沙帶,遏制沙塵危害,至關重要。要進一步推進二期工程實施,繼續提高中央造林補助標準。 為改善北京、天津的大氣質量,2000年國家緊急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在工程實施的前10年,國家累
在過去的發展中,由于我們忽視了土地退化和干旱,肥沃的土地在全世界減少了20%,這給農村和農業帶來了災難性后果。過去的18個月里,20多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的干旱狀態,這迫切要求我們改變發展模式,創新發展理念。 我們在中國、在鄂爾多斯學到了很多有關荒漠化防治的知識。在庫布其,我們看到6000多平方
從大面積流沙治理到沙漠—綠洲過渡帶綜合治理與開發,策勒站在與荒漠化斗爭的進程中跨了兩大步,實現了由量到質的飛躍——從“人類征服沙漠”進入到“沙漠造福人類”,為世界、為我國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新的典范。 策勒,怎會如此生機勃勃 一個年平均降水量35毫米、年蒸發量2751.6毫米的地方,本應滿目
騰格里沙漠被視為中國四大沙塵暴策源地之一。每年春秋兩季,沙塵被大風裹挾,通過寧夏的風口吹向中國腹地和京津唐地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三面毗鄰沙漠,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比較嚴重,土地沙化面積一度達到297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57%。中衛市便是處于寧夏風口位置的
這是一支沙漠“增綠隊”30年的奮斗故事。曾經,這里黃沙肆虐,沙塵暴鋪天蓋地涌向北京,被稱為首都“頭上的一盆沙”。如今,這里綠意濃濃,當地百姓也因生態增加了收入。這片沙海,是庫布其沙漠;這支“增綠隊”,有著共同名字——“億利人”。 30年來,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在這片沙海中修復綠化沙漠969萬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土地沙漠化作為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領域的重大問題,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地沙漠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是造成沙塵暴等沙害頻發及荒漠地區人民貧困的主要根源,對我國的
8月,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生態固沙試驗田里,綠草依依,一片生機盎然。而就在三個月前,這片試驗田還是一片荒蕪的沙礫。促成這一改變的是一種國內首創的新型生態固沙技術,該技術由中石化四川維尼綸廠與中國科學院、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共同研發,其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在沙漠固沙技術領域有了新的突破。而這一技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