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 32P 標記操作都在“活性實驗室”中進行,該實驗室配有蛋白質樣品初始處理所需的全部設備。如:保護身體的厚塑料擋板,放在塑料罩中的收集液態與固態 32P 廢棄物的容器,細胞培養箱,臺式低速離心機和一個蓋革計數器。2. 整個實驗過程中,穿上實驗服,戴上手套。實驗前用蓋革計數器檢査一遍,確保工作區沒有污染。實驗桌鋪上塑料底的吸水紙以吸去偶爾灑出來的液體。3. 用非放射性材料做一次模擬實驗檢查操作程序,以及確保標記實驗所需的材料都放在實驗桌上方便的地方。4. 在實驗前后及實驗中,含有高 32P 活性(如標記培養基)的試管/瓶子應該放在厚壁塑料盒里。實驗期間,工作區附近應開著一個蓋革計數器,隔一定時間就檢查一下手套確保沒有污染。如果污染了,應立即換掉,避免污染進一步擴散。戴著污染了 32P 的手套拿試管/儀器是擴散污染的最常見途徑。實驗結束后,對工作區進行徹底的檢查,洗去所有灑出液。......閱讀全文
“五.四”不僅是北京大學的校慶日,也是全國人民的青年節,走過120年的北京大學還有許多如此的“敢為天下先”。不久前,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主任沈興海教授,他帶我們回顧了放射化學-應用化學專業63年的光輝歷史并展望在新時代的發展,特別談到我國對放射化學人才的急需,
“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的人員在近20年來急劇減少,尤其是一批有經驗的老專家幾乎全部退休,再加上許多中青年放射化學專業人才流向其他領域,造成放射化學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求,更不能適應我國核能、國家安全、核醫學等的發展需要。”6月8日,中科院院士、中科
一 基本情況 1、放射衛生防護 大到核電站,小到夜光表還有身邊常見的x射線透視、ct檢查和放射治療等無不都是電離輻射在國民經濟和公眾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例子。電離輻射的應用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可能帶來輻照危害
蛋白質與多肽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第一節 概述 1960年,美國學者Yalow 和Berson 創立了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并首先用于糖尿病人血漿中胰島素含量的測定。這是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中方法學的一項重大突破,開辟了醫學檢測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它使得那些原先認為是無法
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和應用 一、實驗動物在放射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 進行放射生物學研究是實驗醫學中最復雜的任務之一。因為在放射生物學實驗研究中,不僅要求工作人員遵守相應的措施,免受超允許劑量的照射或沾染,而且還要得到能客觀反應輻射與生物對象互相作用真實情況的穩定結果。這就必須同時滿足許多
放射化學是研究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效應的一門化學分支學科。從19世紀末法國科學家貝可勒爾發現第一個天然放射性元素鈾、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到20世紀上半葉小居里夫婦發現人工放射性,哈恩發現鈾核裂變,開創了嶄新的核時代。隨后放射化學應用于核武器、核能、核電,再到現代將放射性同位素應用于生物醫
放射化學是研究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效應的一門化學分支學科。從19世紀末法國科學家貝可勒爾發現第一個天然放射性元素鈾、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到20世紀上半葉小居里夫婦發現人工放射性,哈恩發現鈾核裂變,開創了嶄新的核時代。隨后放射化學應用于核武器、核能、核電,再到現代將放射性同位素應用于生物醫
楊承宗1978年,楊承宗和中國科大少年班學生在一起。一九七八年,楊承宗先生(右一)與嚴濟慈、馬大猷、吳文俊在一起 ●他的同事、學生有的當選院士,有的成為兩彈元勛。論學識、論貢獻、論資歷,楊承宗都超越了院士的標準,但他既不是院士,也沒有佩戴上共和國的勛章。對于榮譽得失,他的心總是平靜
近日,第12屆中國介入放射學學術大會在大連舉行。介入放射學在我國發展現狀如何?我國介入放射學發展中急需解決哪些問題?介入放射學發展前景如何?記者就此采訪了《介入放射學雜志》常務主編程永德。 程永德說,介入放射學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應用穿刺針、導管、導絲等進行診斷及治療的學科,醫學影像設
醫院輻射防護工程可謂“良心工程”,因為醫院內的各種射線是肉眼看不見的,它們對人體的傷害也并非立竿見影,所以,僅憑肉眼和感覺,很難看出工程質量的好壞,除非進行專業的檢測;同時,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人們免受射線的傷害,是否重視這項工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醫院的人性化建設。 那么醫院輻射防護都要遵循哪
艾滋、病毒性肝炎、結核,是國際上公認的三大傳染性疾病。以艾滋病為例,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14年報告,截至2013年底,全球現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達3500多萬人,其中75%集中在15個國家,中國艾滋病感染人數居全球第十四位。 我國傳染病形勢嚴峻,但傳染病的研究與治療相對落后。在第八屆
一、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試劑 (一)標準品 標準品是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的依據,由于以標準品的量用來表示被涮物質的量,故標準品與被測物質應當化學結構一致并具有相同免疫活性。標準品作為定量的基準。應要求高度純化。標準品除含量應具有準確性外,還應具備穩定性,即在合理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原來的特性。 按實
在RIA中,標記抗原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測定結果,必須制備比放射性強、純度高的標記抗原,并保持免疫活性不受喪失。 一、同位素的選擇 同位素有穩定性和放射性兩種。放射性同位素可利用其衰變時放出的放射線進行測量,這種測量較靈敏而方便,故多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抗原,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14C、1
“CT掃描對人體的損傷比拍片要高出100多倍,做一次CT全身掃描體檢,會使受檢者輻射致癌的危險性增加約8%。”一直以來,關于CT致癌的說法疑云重重。事實上,這個在醫療放射診斷領域持續多年的困惑一直讓人充滿擔憂。CT致癌是否可信?我們該如何判斷醫療照射的安全性? “醫療放射檢查給人們帶來的影
醫療照射在本質上是患者在不同程度知情同意情況下自愿接受的,患者個人同時是直接健康利益和輻射危害的受體。確保對患者利大于弊,凈效益為正,是醫療照射的首要目標,同時應恰當地考慮到對放射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的輻射照射危害。由于醫用輻射實踐的獨特性質,對患者的醫療照射,需要采取與其他計劃照射情景不同的、更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5月9日上午,在韓國慶北浦項南區孝子洞的POSTECH浦項加速器研究所中,為了制造出比太陽還要亮100萬萬億倍的光線,第四代放射光加速器(PAL-XFEL)正式宣告開工建設。 放射光是指快速運動的電子在改變運動方向時由于失去能量而放射出的光線。放射光加速器是為制造出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的生產(包括研制)和使用以及儲存、運輸、經銷等過程中的放射防護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從事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上述實踐的單位和個人。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三、放射自顯影技術放射自顯影(radioautography)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同位素)的射線作用于感光材料的鹵化銀晶體,產生潛影,然后通過顯影過程把“像”顯示出來,以研究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定位和定量的一種技術。放射自顯影技術有光鏡和電鏡兩個層次。光鏡放射自顯影研究同位素標記物在組織
(二)乳過氧化物酶法(LPO) 本法反應溫和,對抗原、抗體免疫活性影響小,已被廣泛應用。缺點是標記率較低,一般為20~40%。 1.原理此法是利用乳過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有促進微量過氧化氫對125I-的氧化作用,生成125I+,并標記在多肽、蛋白質酪氨酸分子上。 2.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飲食營養、環境狀況等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居民健康行為和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 在心血管疾病之外,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居民健康的又一大殺手。與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膀胱癌
醫生在調試治療儀器 經過十余年努力,中國國內首家同時擁有質子和重離子治療技術的醫療機構——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正式建成。這意味著,中國即將進入“立體定向爆破腫瘤”時代。由此躋身腫瘤放療領域的世界“制高點”,掌握全球“話語權”。 中新社記者最近探訪了這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伯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下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劉伯里文集》(2016年
一、放射免疫標記技術放射免疫標記技術是將同位素分析的高靈敏度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相結合,以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物的標記免疫測定方法,由于此項技術具有靈敏度高 (可檢測出毫微克(ng)至微微克(pg),甚至毫微微克(fg)的超微量物質,特異性強(可分辨結構類似的抗原)、重復性強、樣品及試劑用量少
雖然放射療法獲得一定發展,但近年來如何使放療充分作用于腫瘤,同時保留腫瘤周圍正常組織仍是一個挑戰。一種新的抗癌藥物(已在臨床開發)可幫助解決這一問題,能保護正常細胞而不是癌癥,免受放射治療的影響。 研究發表于11月14日的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雜志上,進一步
三、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 (一)實驗動物種系的選擇 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可選用成年的猴、豬、羊、狗、兔、豚鼠、田鼠、大鼠、小鼠等動物來作實驗。我們認為用猴、狗、大鼠和小鼠復制放射病模型比較理想。BALB/cAnN、A、LACA小鼠和Wistar大鼠對射線敏感,應該首選。 (
雖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早已成為歷史,但王方定為其所做的貢獻卻留下永恒的印記——60多年來,這位放射化學家帶著極大的責任心和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投身到我國核工業創業者的行列,為我國核工業事業上下
放射療法是目前醫學界治療癌癥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其中,質子治療是最為先進的手段,已成為治療癌癥的最新武器。 質子治療成癌癥新利器 放射治療是世界公認的癌癥治療三大手段之一,放射療法在祛除病痛、挽救生命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放射治療的理想效果是給予腫瘤細胞根治劑量,而不損傷正常組織。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伯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下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劉伯里文集》
垂體腺瘤是顱內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腫瘤有無功能,可分為功能型和無功能型垂體腺瘤;根據腫瘤生長方式,可分為侵襲性垂體腺瘤和非侵襲性垂體腺瘤,部分侵襲性垂體腺瘤可向鞍旁侵襲海綿竇;對于這部分累及海綿竇的垂體腺瘤,可表現為內分泌異常的癥狀或腫瘤占位效應所引起的癥狀,其對海綿竇的侵襲累及重要血管及神經是
日前,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將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一代的癌癥療法,包括一些復雜的兒童癌癥;質子射線療法(proton beam therapy)是一種放療方法,其能夠利用質子(重粒子)來替代常規放射療法中所使用的X射線,這些質子能夠更加精準地靶向作用距離關鍵器官較近的腫瘤組織,這種療法對于腦癌患者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