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剛在關于研究評價的舊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上簽上自己的名。這是一種參與,是一種態度,雖然不知道大家努力的結果是不是一定能夠達到。 在2012年12月舉行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舊金山宣言由包括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在內的75家機構和150多位知名科學家發起,是一項呼吁停止使用影響因子評價科學家個人的工作、反對使用影響因子作為替代物用于評估科學家的貢獻,以及招聘、晉升和項目資助等的評審的公開簽名倡議。 截至2013年5月24日9點30分,個人網上簽名達到4278人,機構網上簽名達到167個。這個簽名運動訴求的目標就是科學成果的價值,或者科學家水平的評價能夠更加客觀和科學,應該說是一種合理訴求。 在社會活動中,有時需要對科學成果的價值、科學家的水平進行評估,例如評職稱、提職、進行獎勵的時候。客觀的評價提高......閱讀全文
今天我想分享國際管理與技術編輯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ing and technical editors,ISMTE)所撰寫的關于影響因子的文章,通過與湯森路透編輯發展和出版商關系部門的副總裁 James Testa 的談話,取得許多影響因子運作的信息,
圖片來源:DORA 全球150多位知名科學家和75個科學團體日前聯合反對使用影響因子——雜志被引用頻率的衡量標準——評價個人工作質量。他們表示研究人員的工作能夠通過其論文內容來判斷,無論這些論文刊登在哪里。 上世紀50年代,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被開發出來,這個由湯姆森路透公司計算出的數據用來
期刊影響因子長久以來被學術界視為一個重要的科研水平參考指標。在一本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發表論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獲得認同。然而,部分科學家已對這一指標能否真正反映單篇論文乃至作者學術水平提出質疑,加上每年發布這一指標的湯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把相關業務轉售給兩家投資公司,影響因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我們的雜志很長時間都是兩個人打理。”石勇笑著對《科學時報》記者說,“現在也不過四五個人,而且所有人都是兼職,沒有一分錢報酬。” 石勇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說起他于2002年一手創辦的期刊International Jo
“希望中國辦出在國際上站得住腳、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刊物” 2008年,年近90歲的徐光憲院士在《中國科學》編委會換屆時辭去了《中國科學B輯:化學》的主編和《科學通報》副主編職務。 “我年事已高,精力不夠,可能會影響《中國科學》的發展,應該讓較年輕的院士來承擔這個重任
科學家對期刊影響因子(JIF)可謂又愛又恨。JIF是用于給技術類期刊權威性排名次的衡量標準。他們不只用其決定向哪里提交研究論文,還包括評價同行以及影響誰得到工作機會、終身職位以及項目資金。所有這些均要依賴這一簡單、易讀的數據。 然而,很多人認為一份期刊的影響因子是無用的,或者甚至有損于科學界
對于學術成果的發表,人們往往會聽到兩種聲音:“不發表即滅亡”與“厚積薄發”。這其中所蘊含的一個理念則是發表太快與太多,自然會輕視學術質量,降低學術水平,從而甚至令人懷疑發表數量眾多的學者的學術水平。但最近的一項研究則對上述近乎人們都已接受的觀念提出了挑戰。 “不發表即滅亡”,還是“厚積薄發”
菲利普·坎貝爾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合作活動,提高《自然》期刊在中國的知名度,并在未來有更多合作。 他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英國物理學會會員、全球著名科學類期刊主編。至今,他的編輯生涯已歷35載。其間,他曾追隨理想的“心跳”,離開《自然》,獨挑大梁,開辦新刊《物理世界》,隨后又重歸《自然》。近日,
中國一流的科研機構和大學為發達國家的SCI刊物打工 近日,筆者參加了國內某一級學報的編委會,感觸頗多。該學報有50多年歷史,在本專業領域有較高的知名度,甚至在中國“百強”期刊中排名靠前。但就是這樣優秀的學報,也面臨來稿質量差、發表周期長、刊物生存難的很多壓力。造成以上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著名的科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科學成果不是商品,賣得越快利潤越高;也不是流行音樂,要每周每月搞排行榜;更不是賀歲電影,全靠一兩周的票房。面對科學界論文評價的期刊崇拜與影響因子崇拜的認識誤區,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鼎盛在日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期間直言批評。他是在對國產物理論文和期刊進行詳細研究基礎上作上述表示的。 量與質的不均衡:
近日,中國學術界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治理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并出臺規范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的10條意見和措施,其中
科研成果評價是對科研工作者研究工作的肯定與否定,被當成科研資源分配的主要依據之一。當前大多數單位科研成果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科學引文索引(SCI)文章的數量和影響因子統計,統計的方法各個單位有所不同。一些單位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也算成果;一些單位SCI刊物上的
震驚科學界的論文造假事件背后——“一場與SCI有關的丑聞” 論文造假事件震驚學界 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鐘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銷
10月20日,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擔任創校校長,錢穎一為董事會主席,楊振寧為董事會榮譽主席。 從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致辭能感受到,西湖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將在多個方面突破國內原有的教育體制,開啟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試驗田。
10月20日,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擔任創校校長,錢穎一為董事會主席,楊振寧為董事會榮譽主席。 從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致辭能感受到,西湖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將在多個方面突破國內原有的教育體制,開啟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試驗田。
以石墨烯為基礎的新型晶體管,為我國未來實現超高速晶體管奠定了基礎;“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成功著陸;5G商用將世界帶入高速互聯時代;“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制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使量子計算機獲得超凡計算能力成為可能……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這些不斷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顯著中國科研從昔
藥物研究專家有個擔心:在現有的導向下,中國再也不會有年輕人愿意去跟天麻和黃連打交道。 楊世林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這里是世界上五大藥用植物專業研究機構之一。該所的老科學家被藥農尊稱為“天麻之父”和“黃連之圣”。 經過多年在藥材產區的研究,徐錦堂改變了300多年來人們
論文引用的頻次并不因發表期刊的不同而產生較大差異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王鼎盛請中科院物理所辦公室的同事們作了一項統計。 在2000年~2004年間,中科院物理所畢業的研究生一共是250人,他們在SCI上共發表了993篇論文。截至2009年,引用300次以上的還沒有;引用超100次的有10
瘋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國際農業創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編輯,不過他這次找了個好借口沒有參加去年的第五屆世界病毒學大會:因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學者公開質疑的事件在持續發酵中。 3月20日,論文通訊作者在給財新的回復中說,“我同意這些專家的看法(蜥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學者公開質疑的事件在持續發酵中。 近日,論文通訊作者在給《財新》的回復中說,“我同意這些專家的看法(蜥蜴
是否公平反映現狀;排名者如何解釋;使用需謹慎 8月24日的《科學》雜志發表了資深記者Martin Enserink的報道《誰能給大學排名》,提出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存在很多問題
高溫超導體的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宇宙膨脹加速的最早觀察結果,所有這些突破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和國際認可。但這些論文從未宣稱自己躋身有史以來引用率最高的百篇論文之列。 引用是作者承認早期研究的方法、理念和發現的標準手段,并且通常被當作衡量一篇論文重要性的粗略標準。50年前,Eugene G
近年來GPB的中國風封面 馮麗妃攝 從編委到現任執行副主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邢毅與《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以下簡稱GPB)期刊結緣已近10年。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子,以解“缺
2013年4月1日,第19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在福州西湖賓館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玉奎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莊乾坤主任等多名色譜界專家分別做了特邀報告。各專家
3月18日,西湖大學官網對外發布2019年招聘公告,面向海內外招聘學術人才、行政服務、平臺支持和科研團隊人員,總計約200個崗位。這是西湖大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招聘,包括施一公實驗室在內的54個前沿實驗室,都打開大門廣納賢才。 2018年2月,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準設立。這是一所“高起點、小而精
3月18日,西湖大學官網對外發布2019年招聘公告,面向海內外招聘學術人才、行政服務、平臺支持和科研團隊人員,總計約200個崗位。這是西湖大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招聘,包括施一公實驗室在內的54個前沿實驗室,都打開大門廣納賢才。 2018年2月,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準設立。這是一所“高起點、小而精
不久前,網上出現一個有趣的征婚啟事:一個自稱是在某醫大附屬醫院工作的大齡女博士,發帖說自帶嫁妝——10篇已被接受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并且“可讓夫君成為第一作者”。帖子一出,馬上有網友回復:硬資產啊,比容貌保值多了! 雖然后來證明帖子玩笑成分比較多,但側面折射出當下發表論文對科研人員
忙著跑關系、搶項目,忙于寫文章,片面追求SCI、影響因子,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曝光……針對當前科研領域的不良現象,前來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開出處方,呼吁從課題立項、成果評審、評價方式、經費分配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完善,使我國科研體系強身祛病,遠離功利和浮躁。處方一:科學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