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影響因子長久以來被學術界視為一個重要的科研水平參考指標。在一本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發表論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獲得認同。然而,部分科學家已對這一指標能否真正反映單篇論文乃至作者學術水平提出質疑,加上每年發布這一指標的湯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把相關業務轉售給兩家投資公司,影響因子未來能否繼續維持其“影響力”令人存疑。 廣泛影響 根據湯森路透發布的信息,該公司已同意將旗下知識產權與科學業務作價35.5億美元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Onex和霸菱亞洲投資。這一業務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以及定期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其中的期刊影響因子是一本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參考。 新華社記者就此事咨詢了湯森路透,該公司一位發言人說,這一交易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完成,在此之前該公司還會繼續擁有并運營這項業務,“我們將在不影響這項業務開展和質量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史......閱讀全文
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發表文章與金錢獎勵相掛鉤,就會造成扭曲。 Randy W. Schekman “無論在什么地方,如果你的科研做得更加成功,就應該得到更多工資,這很自然。但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發表文章與金錢獎勵相掛鉤,就會造成扭曲。”近日,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在
6月28日,本報刊發《SCI刷屏背后的隱憂:打不破的影響因子“神話”》后引發科技界熱議。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以類似問卷的形式設置了七個關于SCI的問題,并廣泛發出采訪提綱,與多位科研人熱聊SCI。 下面,我們摘選出他們的精彩回答。 Q1:會根據SCI期刊熱門文章定選題嗎? A:會參
6月28日,本報刊發《》后引發科技界熱議。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以類似問卷的形式設置了七個關于SCI的問題,并廣泛發出采訪提綱,與多位科研人熱聊SCI。 下面,我們摘選出他們的精彩回答。Q1:會根據SCI期刊熱門文章定選題嗎?A:會參考 需帶著一種批判性的觀點評估熱門文章。熱門文章之所以
8.476,這是長春光機所主辦的英文期刊Light獲得的第一個影響因子。從創刊至今,Light只有“兩歲半”,盡管年幼卻后勁十足——目前,它已發表來自19個國家/地區的97篇學術文章。知名學者評價:現在,新生科技期刊如洪流一般將我們淹沒,它們中大量期刊是過剩的、質量有待商榷的。幸運的是,我們偶爾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一批知名高校學報被“踢”出了所謂C刊“核心版”,淪為“擴展版期刊”,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同濟校報主編、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在微博上聲明,怒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著科研選題,哪些期刊的研究情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研究動態呢?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證報
湯森路透旗下的信息科技業務,最近以35.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Onex Corp和霸菱亞洲投資公司。這個消息旋即在中國學術界引起極大關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的SCI(科學引用目錄,Science Citation Index)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SCI
近日以來,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各方面又開始反思、批判科研領域的量化考核現象,也對SCI、影響因子和ESI等工具和指標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不乏真知灼見,也不乏捕風捉影、胡思亂想,本文擬通過個人的經歷和體會做一個科普性的分析,供各方面參考。 我最早知道SCI是
一個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如何對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基礎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跟這個國家的總體科研在國際上的發展階段有關,也與這個大學(院系,或學科)的總體科研在國際上的發展階段有關。前者可以用跟跑階段、并跑階段、領跑階段來描述,我國整體上處于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型的階段。后者可以用“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五部門發文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以下簡稱“四唯”)專項行動。 長期以來,“四唯”做法在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等各種科研評價活動中層出不窮,導致學術界風氣浮躁,急功近利現象盛行。可以說,“四唯”(以
論文導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話題,卻是一個至今尚未解決的大問題。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論文引入科研績效考核體系以來,論文日益成為評判科研機構、高校乃至醫院的最為重要的標尺,甚至到了“唯論文論英雄”的程度。盡管近些年來科教界的許多有識之士對此大聲疾呼,但“論文指揮棒”依然大行其道。 那么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早在去年11月份,就有傳言說湯森路透準備把信息科技業務打包給賣了,沒想到一語成讖。就在昨天(7.11),著名的情報數據提供商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宣布將知識產權業務和科學信息業務(IP & Science)以 35.5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 Onex Co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
7月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
6月26日,2018年SCI影響因子公布。《臨床醫師癌癥雜志》以244.585的高分位列榜首,比著名的CNS三大期刊總分還要高。榜單前十名雜志均為生物、醫學類期刊。被科技界熟知的三大頂尖期刊《自然》《科學》及《細胞》影響因子分別為41.577、41.058及31.398,位列11、13及25位。
導讀: 1. 科技部剛剛發布的《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對論文發表費用支出是如何規定的,在哪些期刊上發表論文需要審核,在哪些期刊上發表論文費用不能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列支? 2. 目前期刊的收費標準是多少,以后在哪些期刊上發表論文需必要性審核? ——————————
以石墨烯為基礎的新型晶體管,為我國未來實現超高速晶體管奠定了基礎;“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成功著陸;5G商用將世界帶入高速互聯時代;“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制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使量子計算機獲得超凡計算能力成為可能……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這些不斷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顯著中國科研從昔
制圖:Dom McKenzie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很難找到像學術出版一樣匪夷所思的行業:無數科研人員為之免費供稿、審稿,卻還要花錢看論文;來自政府資助的科研經費沒有讓科研人員成為高收入群體,卻給出版商帶來勝過蘋果、谷歌的收益率;訂閱費用壓得預算喘不過氣,高校卻不敢不買;同類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競爭激烈,收
黨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研發投入增長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學術期刊是我國當前科技界的一塊短板,我們國家對科技投入了大量資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礎和應用研究活動外,還要向國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費。如何做大做強中國科技期刊,關乎創新型國家建設,本刊
▲ 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Cell Press旗下20種研究類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共557篇,而在2014年僅為107篇。 ▲ 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發表的論文占很大比例,兩者相加占發表論文總數量的95.3%。 ▲ 中國內地高校增速明顯,2019年發表論文數
6月26日,2018年SCI影響因子公布。《臨床醫師癌癥雜志》以244.585的高分位列榜首,比著名的CNS三大期刊總分還要高。榜單前十名雜志均為生物、醫學類期刊。被科技界熟知的三大頂尖期刊《自然》《科學》及《細胞》影響因子分別為41.577、41.058及31.398,位列11、13及25位
昨天,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發布“π指數”,用以評價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的論文產出。這是中國發布的首個全球科研評價指數。 為何要發布中國自己的科研評價指數? 這是為了有助于更清醒地認識中國在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領域的創新實力。根據“π指數”,中國能進入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領域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國家科技獎勵、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
論文引用的頻次并不因發表期刊的不同而產生較大差異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王鼎盛請中科院物理所辦公室的同事們作了一項統計。 在2000年~2004年間,中科院物理所畢業的研究生一共是250人,他們在SCI上共發表了993篇論文。截至2009年,引用300次以上的還沒有;引用超100次的有10
今天(2月23日),科技部正式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國科發監〔2020〕37號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有感于某些外國科技期刊 郭紅松繪 我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之一,正加速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然而,我國當前的科技創新體系還存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短板——科技類學術期刊(以下簡稱“科技期刊”)。因為我國科技期刊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科研成果產出的需要,導致大量的本土優秀科學論文“交錢發出去”
十一年前的這一周,幾家科研機構和學術出版社共同在柏林提出了后來被稱為“開放獲取運動”的基本原則,并由此形成了《關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資源開放獲取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 and Hu
今年適逢學術期刊誕生350周年,從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秘書亨利·奧登伯格(Henry Oldenburg)創辦世界第一份學術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匯刊》)算起,全世界至今已有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