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監測“機器人”在地震災區發揮奇效
七天排除老鷹山高海拔堰塞湖險情,二十天打通“頭上懸石、腳下深淵”的墩秀公路。 第二炮兵副參謀長王治民說,工程部隊安全高效排除“險中之險”,打通“難中之難”,地質監測“機器人”功不可沒。 在安縣墩秀公路最危險的“老虎嘴”路段,第二炮兵工程設計所所長趙汝斌、副所長張晨峰、道橋工程師王然江,正各自專注地盯著筆記本電腦屏幕。身旁“站”著的,就是由結構監測系統、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和地表裂縫變形監測系統構成的點、線、面全方位立體智能地質測量“機器人”。 從遠處看,支在三角架上的“機器人”形如羅盤。近前一看,“羅盤”里卻有一只多棱鏡“眼睛”,一刻不停地上下左右360゜旋轉。電腦屏幕上,一處處山體表面模型不斷變換。通過連續觀測,地質變化趨勢一目了然。 在張晨峰身背的箱子里,還裝著一堆拳頭大的“眼睛”。他說,這些“眼睛”都是高精尖光學儀器,把它安到哪里,“機器人”就能看到哪里。他輕點鼠標,瞬間打印出四張“環幕照片”和“點云全圖”,竟然比數碼......閱讀全文
地質監測“機器人”在地震災區發揮奇效
七天排除老鷹山高海拔堰塞湖險情,二十天打通“頭上懸石、腳下深淵”的墩秀公路。 第二炮兵副參謀長王治民說,工程部隊安全高效排除“險中之險”,打通“難中之難”,地質監測“機器人”功不可沒。 在安縣墩秀公路最危險的“老虎嘴”路段,第二炮兵工程設計所所長趙汝斌、副所長張晨峰、道橋工程師王然江,正各自專注
日本地震警示類似地質結構地區大地震可能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3月15日刊登文章說,最近發生在日本的大地震說明原有的一些地震理論并不完全正確,警示了世界上其他類似地區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可能。 此次日本大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塊在日本海溝俯沖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歐亞板塊造成的。文章說,過去在地震成因上有一種理論認為,較年輕的
美國地質調查局:人類不能預報地震
人類能夠預報地震嗎?——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常見問題答疑 作者: 袁玥譯自美國地質調查局網站 北京地震臺記錄到的汶川地震水平方向振動波形圖 問:人類能夠預報地震嗎? 答:不能。無論是美國地質調查局還是加州理工學院或者任何其他科學家都沒有預報過一次大地震。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不知道如何預報
光纖電纜可用于監測地震
?? 雖然目前的地震儀可以精確地拾取輕微的震顫,但它們的距離相對較短。不過,現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廣泛的地震檢測網絡已經可以存在于我們的腳下:承載高速互聯網的光纖電纜。
地質學家求解汶川地震發震斷裂性質
發震構造位于映秀斷裂帶 調查組專家正在對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斷裂構造進行測量。 近日,國土資源部地震活動斷裂調查組一行六人趕赴重災區北川縣城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地震活動斷裂的實地調查,觀察到了汶川強震地表破裂構造現象和斷裂活動特征,并獲得了對發震斷裂性質的基本認識。?此次國土資源部派出的調查組
地震局地質所所長張培震詳解汶川特大地震特征與成因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地表破裂帶在哪里?大區域地表如何變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這些社會關注的問題,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南北帶地震構造研究組組長張培震6月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
玉樹地震環境應急監測迅速展開
4月14日上午7時49分,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地震發生后,青海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在第一時間展開應急監測行動,于4月14日12時派出第一支應急監測小分隊,4月15日17時到達地震災區。應急監測小分隊隨即對災區飲用水源地展開監測,結果表明無異常。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已于4月
《地質學》:新方法可使預測地震時間大幅提前
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地球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些人悲觀地認為,這將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近日,英國和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地震監測方法,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量級甚至地點。他們有證據表明,應用這種新方法可能能夠在小地震發生前一小時、大地震發生前數月預測到它
地質地球所提出地震多次波偏移成像方法
Sigsbee2B多次波逆時偏移成像 鹽丘(subsalt)是地下的高速體,分布廣泛,可達幾千米到上萬米深。鹽丘下部是油氣藏主要聚集地,深海大型油氣田大部分含有鹽丘構造。確定鹽丘下部斷層、圈閉、邊界是尋找大型油氣田的前提。由于鹽丘下部構造非常復雜,地震波在鹽丘下部迅速衰減,地震
四川西昌地震監測中心實現“全鏈條”監測
中新網涼山4月20日電 (記者 王鵬 劉忠俊)今年是四川汶川8.0級地震15周年,也是蘆山7.0級地震10周年。在四川,地震科研觀測如何實現?如何提升防震減災現代化水平?近日,中新網記者探訪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監測中心站了解到,四川近年來通過“全鏈條”監測,不斷提升防震減災現代化水平。400米
美科學家研究發現監測慢地震可預測大地震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地質學家研究發現,監測慢地震能為有些由慢地震觸發正常地震的地區提供可靠的預測依據。該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快訊》在線版上。 地球物理學教授克里斯·馬羅內說:“我們目前沒有任何辦法遠程監控地下斷層何時會發生移動,而新的發現則有可能改變地
瀘定6.8級地震誘發大范圍地質災害概率高
記者6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災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地質災害預測模型,對本次瀘定地震誘發地質災害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受本次地震影響,瀘定地震誘發大范圍地質災害概率高。 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
地質地球所提出人工智能地震信息挖掘方法
人工神經網絡(ANN)在數據驅動的自然和信息科學研究領域(如圖像圖形學、材料、生物學和醫學、天文地理以及地球科學)的應用發展迅速。在勘探地球物理學中,大部分此類研究均可視為可視化圖像分類或分割問題。如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反射數據圖像對地下沉積單元或油氣藏進行分類,并識別斷層、裂縫或鹽體等不連續地質結
地質地球所提出地震偏移反演成像新方法
快速梯度迭代正則化方法對于點散射體模型的偏移反演成像 偏移成像是勘探和開發地球物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但直接的偏移方法,比如克希霍夫偏移,通常導致一個低分辨率或模糊的地震成像。近年來,偏移后反演方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這需要求解一個線性化的模糊積分算子方程
數字化次聲監測或為地震監測提供新手段
4月23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由該校“長江學者”教授許強所帶領的滑坡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次聲監測儀,在20日早測試過程中意外捕捉到了蘆山地震所產生的次聲波信號。經分析,發現本次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到達該校的時間為08:02:52,較地震部門報道的主震起始時間延遲約6秒。
盡早捕捉地震波信號 中國即將建成實時地震監測網
2021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十三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當前,用于盡早捕捉地震波信號的一張實時地震監測大網建設已經接近尾聲。 在今年防災減災日前夕,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強、李山有和中國地震局廈門海洋地震研究所研究員金星、南方科技大學陳曉非院士,共同科普介紹中國地震預
科學家發現監測地質斷層強度新法
可查明可能破裂并引發地震的斷層,從而為地震預測提供幫助 美國研究人員9月30日公布研究成果稱,他們發現一種監測地質斷層強度變化的新方法,可以查明可能破裂并引發地震的斷層,從而為地震預測提供幫助。 美國卡內基研究院、賴斯大學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利用高靈敏度測震儀,對穿越加州
中國地質災害監測又添利器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電 (馬帥莎 張未)1月26日7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L波段差分干涉合成孔徑雷達衛星A星)。據了解,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計劃2月底擇機發射。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多模式、多極化等特點,可滿足國
我國已研制成功多款地震救援機器人
小飛機機器人 洞穴機器人 蛇形機器人 ?地震救援機器人 記者從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了解到,針對地震災害救援的復雜性,我國已經成功研制出多款地震搜救機器人,目前已進入示范應用階段。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將作為地震應急搜救裝備投入實際使用。特
上海已可監測0.5級以上地震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9周年紀念日。記者日前從市地震局獲悉,目前上海市行政區域的測震監控能力已達到M≥0.5級,定位精度小于5千米,淺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定位精度小于5千米。約2分鐘內可提供計算機自動處理的區域地震速報,12分鐘內經人工復核做出地震速報。 目前上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由上海市地震災害
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汶川地震前后景象
2006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縣 2008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縣(中新社發 國遙萬維攝) 中國科學院遙感所所屬北京國遙萬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5月14日接收到四川汶川地區最新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數據以及5米雷達數據。國遙萬維根據NSPO及中國臺灣“國立”師范大學NUTU積極為國內重大災情及時
中國地震局:2021年地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持續提升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2022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獲悉,全國地震系統圓滿完成2021年全年各項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本次會議指出,2021年,地震系統堅持統籌推進防震減災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為防震減災服務取得顯著成效、地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持續提升、震災防御基礎業務體系逐步形成、地震科
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專用土壤養分速測儀
PJ-TSY實用型土壤肥料養分速測儀 一、測試項目:? 土壤銨態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酸堿度(pH試紙法)、以及鈣、鎂、硫、硼、氯、硅等微量元素; 肥料氮、磷、鉀、有機質。 二、技術指標:? 1.電源:交流電:180V~240V、50赫茲;直流電:5V~12V(儀器內置鋰電池) 2.
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專用土壤養分速測儀
一、測試項目:?土壤銨態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酸堿度(pH試紙法)、以及鈣、鎂、硫、硼、氯、硅等微量元素;肥料氮、磷、鉀、有機質。二、技術指標:?1.電源:交流電:180V~240V、50赫茲;直流電:5V~12V(儀器內置鋰電池)2.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3.穩定性:三分
地質地球所研究推出快速高精度地震波場模擬方法
高精度地震波場模擬方法研究對于與波動現象有關的地震學問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就各式各樣的方法而言,精度尚可者(如有限元法、譜元法、高階有限差分法等),其效率、速度堪憂;而速度尚可稱道者(如低階有限差分法、付氏偽譜法等),其精度又乏善可陳。 為了兼顧地震波場模擬的精度與速度,中科院
汶川地震重災區地質災害集中暴發 面臨二次重建
8月16日,汶川映秀鎮新城全貌,水位略有下降。8月13日暴發的泥石流截斷岷江,新城被淹,那時距離交付只有10多天。都江堰龍池鎮栗坪村余慶秀家的樓房被泥石流灌進半邊屋子,地震前那里未發生過泥石流。龍池鎮南岳村被掩埋的農家樂。 ■?核心提示 在今年汛期大暴雨誘發下,汶川地震重災區的地質次生災害集中暴
探索評估地震高頻信號中的地質災害動力學特征
滑坡、泥石流、崩塌滾石等地質災害往往會對人民生命財產、公共設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但由于缺少對地質災害運動過程直接觀測,在分析地質災害動力特征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運動中產生的長周期信號,因其衰減慢且不受小尺度地形的影響,被廣泛用于反演滑坡的力-時間函數。而對于規模稍小的地質災害
探索評估地震高頻信號中的地質災害動力學特征
滑坡、泥石流、崩塌滾石等地質災害往往會對人民生命財產、公共設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但由于缺少對地質災害運動過程直接觀測,在分析地質災害動力特征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運動中產生的長周期信號,因其衰減慢且不受小尺度地形的影響,被廣泛用于反演滑坡的力-時間函數。而對于規模稍小的地質災害僅產
國土資源部:汶川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呈現四特點
范圍廣 程度深 危害大 持續長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時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贠小蘇介紹國土資源部門防范次生地質災害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圖為現場展示的5.12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中國政府網 李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
廣州研發DAS實現新豐江地震實時監測
近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教授楊華勇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敏團隊合作研發的分布式光纖聲學監測系統(DAS)成功監測到廣東新豐江地震數據。2月11日10時41分,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北緯23.76度,東經114.64度)發生了M4.3級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