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硬膜外血腫(bilateral epidural hematoma,BEDH)是一種較少見的顱腦損傷類型,占硬膜外血腫的0.5%~10%,占顱內血腫的2%。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4例BEDH,約占同期53例硬膜外血腫的7.5%。 1.病例資料 1.1一般資料 4例均為男性;年齡17~48歲,平均(34.3±8.1)歲。交通事故傷3例,重物砸傷1例。既往均無顱腦損傷、顱腦手術史。 1.2臨床表現 4例入院前均有一過性意識喪失。入院GCS評分13~15分3例,7分1例。1例伴有癲癇發作,1例雙側瞳孔對光反應遲鈍。2例伴腰椎骨折,1例伴肩胛骨骨折,1例無其它伴發傷。 1.3影像學資料 顱腦CT平掃證實為BEDH,影像學顯示血腫對稱分布,雙側顳頂部2例,左側額顳頂部+右側額顳頂部1例,雙側頂部1例。雙側顱骨骨折3例(圖1A、1B)......閱讀全文
雙側硬膜外血腫(bilateral?epidural?hematoma,BEDH)是一種較少見的顱腦損傷類型,占硬膜外血腫的0.5%~10%,占顱內血腫的2%。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4例BEDH,約占同期53例硬膜外血腫的7.5%。?1.病例資料?1.1一般資料?4例均為男性;年齡17
患兒女,3歲3個月,因“高處墜落后左額頂部疼痛20h伴非噴射狀嘔吐2次”入院。入院前20h,患兒從家長肩膀上墜落(高約160cm),左側額頂部著地。左側額頂部出血、疼痛,無惡心嘔吐、無意識障礙,肢活動自如,除短時哭鬧外無異常。自行左額頂部壓迫止血后,未進一步處理。?次日凌晨2∶00,患兒訴口渴,飲水
【一般資料】性別:男年齡:58歲民族:漢職業:農民婚姻:已婚【主訴】雙側**腫塊半年【現病史】患者半年前無意中發現雙側**有腫塊,也未重視,腫塊增大不明顯,半個月前來我院門診檢查建議手術。腫塊質地稍硬、邊界尚清、活動度尚可。無壓痛、無**溢液、無**牽拉凹陷。今為行手術治療而來我院,檢查后以“雙側男
1.病例資料?33歲男性,因高空墜落物砸傷頭部及雙下肢30min入院,伴頭痛、胸悶、氣急、雙下肢疼痛無法站立。入院體格檢查:血壓76/52mmHg,心率118次/min;GCS評分14分,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左側大腿上段局部腫脹,觸及骨擦感,聞及骨擦音,可見異常活動及成角畸形;右小腿中段
病例男,58歲。因腰疼、下腹部疼痛就診于當地醫院,給予對癥治療后癥狀未見明顯緩解;2天后停止排氣排便,伴發熱,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院就診。否認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查體:體溫38.6℃;左腎區叩擊痛陽性,雙腎未觸及;下腹部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3.55×109/L,中性粒細胞0.9
先天性高肩胛癥又稱Sprengel畸形,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先天性畸形。正常人肩胛骨位于T2~8之間,若肩胛骨未能正常下降,則形成高肩胛癥。此病病因不明,有學者認為因羊水量不正常而引起子宮內壓力過高、肌肉發育缺陷、肩胛骨與脊椎間有異常的軟骨或骨性連接可能是發生本病的直接原因。本例是雙側高肩胛癥合并雙側肩
? 一、創傷性閉合性硬膜外血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創傷性閉合性硬膜外血腫(ICD-10:S06.401) ??? 行硬腦膜外血腫清除術(ICD-9-CM-3:01.245)。 ??? (二)診斷依據。 ???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神經外科學分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體表現為關節慢性炎癥,最終導致關節骨性強直,該病主要累及脊柱關節突關節和骶髂關節等部位,此外受累最多的是髖關節。強直性脊柱炎并髖關節損傷情況受到臨床重視,文獻報道其在強直性脊柱炎人群中發病率為30%~50%。髖關節完全骨性強直一般發生在強直性脊柱炎晚期,其發
神經外科學是目前發展最為活躍的學科,能否準確定位和定性一直是神經外科手術的難點。目前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手術中有CT、MRI和多普勒彩色超聲。CT、MRI可明確顱內病變的部位和性質,并對病變的大小進行粗略估算;但其設備龐大,不利于術中及床邊的快速應用,且CT具有放射性。術中超聲為神經外科醫師提供
摘要目的總結鉆孔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經驗,以期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11月82例鉆孔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臨床資料,單側鉆孔引流74例,雙側鉆孔引流8例。結果治愈76例,治愈率92.7%;2例復發,3例同側出現硬膜外血腫,1例對側出現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