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s,SNS)或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廣泛使用的社交平臺,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分享、傳遞思想和信息的方式。在科學界,科研人員在廣泛使用各類一般社交媒體(如twitter、facebook等)的同時,還發展出了針對科學共同體的專業學術社交媒體(如ResearchGate、Academia.edu、Mendeley等)。2014年,《自然》雜志針對全球科學家使用各類社交媒體的情況開展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社交媒體正在成為科研人員重要的“研究工具”,并可能影響和改變科研人員相互聯結、信息共享、科研合作的方式。在學術界,科研人員使用社交媒體的行為研究正日益受到關注,但相關的文獻綜述顯示,已有的研究側重于誰在使用社交媒體、為何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社交媒體等問題,對于使用社交媒體的結果,尤其是社交媒體對科研人員的學術網絡和學術產出的......閱讀全文
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科學研究正是這樣,沒有人能憑空變出新的成果,而是要基于前人的理論基石和經驗研究,迅速攀登至高點,然后努力進行前沿突破。 然而,身在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攀登巨人肩膀的過程特別吃力。甚至,一不留神還會被從巨人肩膀上拉下來。這都是防
今天我想分享國際管理與技術編輯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ing and technical editors,ISMTE)所撰寫的關于影響因子的文章,通過與湯森路透編輯發展和出版商關系部門的副總裁 James Testa 的談話,取得許多影響因子運作的信息,
聽到埃博拉這一熟悉的字眼,我們大都會感到幾分恐慌與不安。那場離我們并不遙遠、肆虐西非的病毒疫情,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倍感揪心與沉痛。還有掃蕩亞洲的H5N1禽流感、一度謠傳為民族滅頂之災的SARS,這一場場生死浩劫的大規模流行病,都嚴重威脅了全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如果能動態追蹤疫情發展、提前預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發布了最新的“2017教學調查報告”,并于2月16日刊發了該報記者的署名文章,對此報告做了詳細的分析,其相關數據及其結論對我們也不無啟發意義。 最新調查結果的三大亮點 這份針對世界高等教育的調查始于2016年,耗時數月,對1150位高教界人士進行了調查,其中
世界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索菲亞。雖然這被專家們認為是一個商業噱頭,但仍然引起人們關于人工智能倫理的大討論。 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助手,還是威脅?今天,人工智能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反之,學者、大眾與媒體的觀點與態度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世界
記者8月3日凌晨從《自然》雜志獲悉,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題為“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的論文于北京時間8月3日撤稿。該論文作者為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同事。《自然-生物技術》今天同時也發表了一篇關于此次撤稿的社論。《自然-生物技術》發表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近期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將于 6 月底在深圳舉辦,其中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挺教授將擔任自然語言處理專場主席。雷鋒網了解到,劉挺教授作為國內 NLP 方向的領軍人物,其 Google Sc
華為的“2012實驗室”是華為的總研究組織,據稱,該實驗室的名字來自于任正非在觀看《2012》電影后的暢想,他認為未來信息爆炸會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要想在未來生存發展就得構造自己的“諾亞方舟”。2012實驗室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信、云計算、音頻視頻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主要面向的是未來5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每天在網絡上都不斷留下各種各樣的足跡,海量的數據經過多維度的分析、整理將成為現代企業營銷策略制定的基石。每一家企業無不期望通過加強用戶關系鏈的融合,網絡媒體的社會化重構,為廣告用戶帶來更好的精準社會化營銷效果。 很早以前,當我們瀏覽各大視頻網站抑或電子商務平臺
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大學校長論壇”今日在山西太原市舉行,主題是“回歸·創新·育人”。來自全國各地的60余位高校書記、校長就“推進一流本科教育”、“培育時代新人”、“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等話題展開專題討論,共同探討高等
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近日發文,要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該文顯然引起了廣大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破除論文“SCI至上”,然后應該立什么呢?有人認為中文論文要吃香了,其實這種認識就偏差太大了。我敢肯定,兩部委絕對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在尋找更全面、更合理的評價指標,順應時代的變化和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大自然的演出總是推陳出新,因為她無時無刻不吸納著新的觀點。” 正如1869年的這段創刊詞所寫,今年邁入150歲“高齡”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見證了百年來科學革故鼎新的變化——科研體系變革、更多民眾參與科學以及信息時代科研成果迅速跨國傳播…… 這一知名科學傳播平臺本身也隨時代不斷“進化”,其
上周一,一項腦成像研究結束了自己的眾籌活動,他們募集到近8萬美元,這筆資金將幫助他們首次推出麻醉劑麥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對人體大腦影響的磁共振你圖像。伯克利基金(The Beckley Foundation)總部設在英國,是一家公益信托公司,他們不僅希望提升人們對精神藥物的注意,也從事相關研
150名香港各界青年28日在北京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了解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由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組織的“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25日至29日在深圳、武漢及北京學習參訪。 一路乘坐高鐵北上,中科院是這一參訪團抵達北京后首站行程。觀看展覽后,委員會主席、參訪
東部某“雙一流”高校特殊引進人才王陽曾在一年內經歷無緣科技部重大項目、基金委“優青”落空、國家科技獎止步六進三的三重打擊。郁郁之余,他得到項目評委中一位專家的善意的提醒:“學術是很好,可惜人際交往弱了些。” 一句話令王陽醍醐灌頂,回想與他同期畢業的同學相比,他感覺自己明顯落后了,不僅科研朋友圈
7月12日,一則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范圍,“背后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吁嚴查。” 7月13日,云南省科協
每天花太多時間在數字設備上的孩子是否容易出現精神問題?最新出版的《美國醫學學會期刊》給出了肯定答案。美國南加州大學科研團隊對約2600名青少年持續兩年的跟蹤發現,過度使用數字媒體的青少年表現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癥)癥狀的可能性是不常使用者的兩倍。 最近有調查顯示,青少年每
每天花太多時間在數字設備上的孩子是否容易出現精神問題?最新出版的《美國醫學學會期刊》給出了肯定答案。美國南加州大學科研團隊對約2600名青少年持續兩年的跟蹤發現,過度使用數字媒體的青少年表現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癥)癥狀的可能性是不常使用者的兩倍。 最近有調查顯示,青少年每
近日,來自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的兩位心理學系博士研究生Mike Morrison和Zach Woessner與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心理學系助理教授Dr. Kelsey Merlo就如何提升學術會議的影響力在Cell上發表觀點文章H
她見證了第一個轉基因成果的誕生;她跟反轉基因的人士爭論了十幾年;她參加過多項轉基因作物風險與安全的評估工作——這些經歷使她成為轉基因論戰中鏗鏘有力的發言人。 轉基因技術和產品已經深入人類的生活。早在轉基因農業技術出現之前,用于制藥等行業的轉基因技術已經在造福人類。目前,全球有29個國
美國威斯康星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戴夫·奧康納清晨收到在倫敦的一名合作伙伴發來的論文預印本。這項研究在中國完成,兩人通過企業協同云端辦公軟件Slack討論了一上午。下午2點,奧康納打開高清會議系統GoToMeeting,和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討論改進研究計劃,他們希望構建一個靈長類動物模型來研
盡管在人類導致的全球變暖問題上存在壓倒性的科學一致意見,在這種共識與公眾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鴻溝。荷蘭生態學研究所的Jeffrey A. Harvey和他的同事在《生物科學》(BioScience)上寫道,他們研究了這種共識鴻溝的原因,把重點放在了氣候變化否認者的互聯網博客以及他們
8月26日消息,2014年中國互聯網大會在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曹淑敏表示:目前全球科技創新浪潮正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是新一代產業變革的突出特征。 互聯網帶來更大的變革還在發生。她談到,目前全球科技創新浪潮正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互聯網與工業
最近,《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女導師可能會損害女學生和早期職業科研工作者的職業生涯,并建議鼓勵男導師指導女學生。 據Science網站11月20日報道,很快,該研究引發眾多科學家“圍攻”。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稱其性別歧視,強烈要求撤稿。一位生物工程師表示,這項研究是對流行開放獲取文章的
3月24日,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考(Lawrence S. Bacow)在一份致哈佛社區聲明中宣布,自己和妻子阿黛爾(Adele)均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同一天,被譽為“病毒獵手”的哥倫比亞大學傳染病學專家沃爾特·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經證實,也確診感染。 此前,
有專家稱,真實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以下簡稱RWS)將是未來研究的趨勢,相對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以下簡稱RCT)而言,RWS的研究范圍更廣,更具有代表性,能夠真實地反映研究的情況。 RWS代表未來研究趨勢? RWS是起
3月11日,美國白宮發布了2020年的預算草案,新的草案再次試圖削減科學經費,增加國防預算,引起科研群體的不滿。美國科學促進會 CEO Rush Holt 表示,如此大幅削減科研經費會“破壞美國的科學”。美國特朗普簽訂的2020年預算草案新預算中環境保護署、農業、科研經費大幅下滑,而國防、國土安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的通知》,“十三五”行動計劃指出,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傳播,持續減少注射吸毒傳播、輸血傳播和母嬰傳播,進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質量,不斷減少社會歧視,將我國艾滋病疫情繼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文如下: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對“十三五”時期艾滋病防治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明確了總體要求、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 行動計劃強調,堅持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防治、科學防治;堅持綜合治理、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