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重金屬水質基準理論模型與預測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基于金屬的物理化學參數,發現并構建了定量離子特征—毒性模型。 環境基準是制定環境標準的基礎和科學依據,是國際環境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水質基準研究始于美國上世紀中葉,近三十年,7次頒布并更新共計267種污染物的水質基準值,但其中僅包括10種金屬。重金屬是水環境中的重要污染物,然而不少金屬毒性數據較少,其環境效應復雜,影響因素較多,缺乏相關定量預測模型,大部分金屬的水質基準研究還處于空白狀態。 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彌補了這一空白。在國家自然基金委和科技部“973”項目的資助下,他們結合物種敏感度分析,較好地預測了25種金屬或類金屬的毒性值和相應的水質基準值,預測值與美國EPA基準推薦值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同時,他們還研究發現,最少可通過金屬軟指數、最大配合物穩定常數、電化學勢和共價指數4個理化參數就能夠......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5月18日,第十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進入第二天日程。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主辦,暨南大學承辦,論壇共有600余人出席。繼第一天精彩報告后(文章鏈接:群英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廣西柳州龍江鎘污染事件,陜西鳳翔、河南濟源、湖南武岡等地血鉛事件……近年來,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給人民群眾健康造成威脅。對環境污染導致的健康風險進行管控日益迫切,亟待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判斷污染事件對健康影響的風險大小。 那么,目前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存在哪些困難?如何加
部黨組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推進歷史性轉變,探索環保新道路,系統地提出了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的基本理論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策略,為新時期環保事業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當前已從傳統的技術層面全面融合到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當中,成為推進環境保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問: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中國環境報: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27日,國內分析測試行業影響力最大的展會BCEIA 2015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10月29日,BCEIA快速檢測技術發展論壇在BCEIA期間召開。快速檢測技術發展論壇的目的是搭建儀器研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