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SARS病毒的流行病學介紹
SARS是一種起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的傳染病,被傳染的病人多數都與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或生活在流行區內。臨床上表現為缺氧、紫紺、38℃以上高熱、呼吸加速或呼吸窘迫綜合征、氣促等,X片表現為肺部不同程度改變。 也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兒童感染率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還可引起嬰兒和新生兒急性腸胃炎,主要癥狀是水樣大便、發熱、嘔吐,每天排稀便10余次,嚴重者甚至出現血水樣便,極少數情況下也引起神經系統綜合征。......閱讀全文
關于SARS病毒的流行病學介紹
SARS是一種起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的傳染病,被傳染的病人多數都與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或生活在流行區內。臨床上表現為缺氧、紫紺、38℃以上高熱、呼吸加速或呼吸窘迫綜合征、氣促等,X片表現為肺部不同程度改變。 也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兒童感染率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
關于SARS病毒的病毒來源介紹
我國SARS病毒起源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而與家畜家禽和寵物無關。農業部動物冠狀病毒疫源調查組采集了59種動物共1700份動物樣品,主要包括與人類有過接觸或可能接觸的各種家畜家禽、野生動物、水生動物和寵物。 專家們從蝙蝠、猴、果子貍和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已
關于SARS病毒的病毒宿主介紹
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報》報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 [8] 然而已有的流行病學證據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野生動物市場
關于SARS病毒的發現介紹
2003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科學家們說,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系,但它非常獨特,以前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科學家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 1965年,醫學專家用人胚氣管培養方法,從普通感冒病人鼻涕中分離出一株病毒,命名為
SARS病毒的流行病學
SARS病毒在世界各地極為普遍。大約有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有些可使人發病。 SARS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統感染(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該病毒對溫度很敏感,在33℃時生長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這個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該病毒疾病的流行季節
關于SARS病毒的形態特征介紹
SARS病毒呈球形,直徑在100nm左右,是有包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是所知道的最大的RNA病毒。與其他的冠狀病毒一樣,SARS病毒包膜上也有排列較寬、形如日冕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冠狀病毒的S蛋白是該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和病毒與受體結合的部位,同時與病毒引起的細胞融合(
關于SARS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SARS病毒屬于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β屬B亞群冠狀病毒。 [1] 病毒粒子多呈圓形,有囊膜,外周有冠狀排列的纖突,分布于細胞漿中,呈圓形,病毒直徑在80~120nm之間。 在廣州地區和北京地區的尸解肺組織標本感染的Vero-E6細胞中均查見大量的病毒顆粒,多呈圓形,直徑在80
關于SARS病毒的臨床表現介紹
根據有限的病例資料得出,SARS的潛伏期約2~14天,中位數7天。起病急,以高熱為首發癥狀,70%~80%體溫在38.5℃以上,偶有畏寒,可伴有頭痛、關節酸痛、乏力,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包括咳嗽、少痰或干咳,也可伴有血絲痰。重癥病例發生呼吸衰竭、ARDS、休克和多臟器功能衰竭,也有SARS病例并發
關于漢坦病毒的流行病學介紹
智利1995年發現首例HPS病人,1995年10月至1997年7月發病僅8例,1997年10~12月發病20例,涉及全國11個地區,平均發病年齡29.7歲,病死率61%。病毒基因分析表明,發病主要由Andes病毒引起。作者認為,HPS病例的增加與當地漢坦病毒宿主動物數量的增加有關。 俄羅斯19
關于鼻病毒的流行病學介紹
鼻病毒無處不在,一年四季都很活躍。冬季為高發期。鼻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正是因為通過接觸傳播,病毒很容易在學校和辦公場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擴散。鼻病毒在人的手上和日常生活用品上(包括門把手、餐具、玩具、毛巾等)能存活數個小時。嬰幼兒、老年人和免疫
關于諾瓦克病毒的流行病學特征介紹
1、傳染源 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病毒攜帶者是主要傳染源。 2、傳播途徑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人傳人可通過糞口途徑(包括攝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環境而傳播。食源性傳播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進行傳播,污染環節可出現在感染諾如病毒的
關于乳頭瘤病毒的流行病學介紹
1. 流行特點對HPV感染的流行病學至今仍未全面了解。廣泛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不足,根據已知的流行病學資料已明確有數種HPV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引起多種皮膚及黏膜表面感染,這種感染有年齡差異,但無性別差異。最常見為皮膚尋常疣,占HPV感染總數50%,在兒童中發生較多健康搜索。尖銳濕疣又名
SARS病毒的傳播途徑
SARS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經口液、噴嚏、接觸傳染,并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對熱敏感,紫外線、來蘇水、0.1%過氧乙酸及1%克遼林等都可在短時間內將病毒殺死。[4]
SARS病毒的形態特征
SARS病毒粒子呈不規則形狀,直徑約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著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種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體結合位點、溶細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點);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較小,與包膜結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
關于丁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學介紹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HD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南意大利和中東等地區。其傳播方式主要通過輸血或使用血制品,也可通過密切接觸與母嬰間垂直感染等方式傳播。高危人群包括藥癮者及多次受血者。
SARS病毒的并發癥
SARS病毒可能引起休克、心率紊亂或心功能不全、腎功能損害、肝功能損害、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敗血癥、消化道出血等。
Nature醫學:SARS病毒的“死穴”
快速突變被認為是病毒適應環境改變的關鍵,但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和Vanderbilt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加速突變反而影響了SARS病毒對動物的致病能力。該文章發表在十一月十一日的Nature Medicine雜志上,為科學家們制造更安全的活病毒疫苗開辟了新途徑。 研究人員將SARS冠狀病毒
簡述SARS病毒的傳播途徑
1.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及密切接觸傳播。特別是給危重患者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操作的醫護人員,直接暴露于患者大量呼吸道飛沫環境下極易獲得感染,曾有醫護人員聚集被感染SARS的現象。 [11] 2.其他可能傳播方式:SARS患者的糞便、尿液、血液中曾檢出病毒,因此其他傳播方式.如糞口傳播等尚
關于人鼻病毒的傳染和流行病學介紹
該病毒傳染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另一種是通過被污染的表面傳染,包括直接人與人接觸傳染。 人鼻病毒在世界范圍內流行并且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之一。所引起的癥狀包括:咽喉痛,流涕,鼻塞,打噴嚏和咳嗽;另外一些患者同時會出現肌肉酸痛,疲勞,乏力,頭痛,肌肉無力,食欲不振等。而流行性感
概述SARS病毒的預防措施
常規預防措施:與SARS疑似患者接觸時,認真做好手部的衛生消毒是必要的,這包括用肥皂和水洗手,如果手上沒有明顯的污染,酒精棉球擦手可以代替洗手。 與住院患者接觸時的預防措施:如果疑似SARS患者被收人院,應首先通知疾病控制人員。①標準的預防措施:除常規的預防措施(例如手部衛生)外,衛生保健人員
關于漢坦病毒心肺綜合征的流行病學介紹
本病宿主動物和傳染源是嚙齒類。目前已證實鹿鼠是辛諾柏病毒的宿主動物,白足鼠主要攜帶紐約病毒和紐約1 型病毒。稻田大鼠攜帶長沼病毒,棉鼠攜帶黑港渠病毒。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鼠類帶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糞和分泌物如唾液等,以氣溶膠的方式傳播。此外,接觸攜帶病毒的動物亦可感染。阿根廷報告存在人與人之
關于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流行病學介紹
皮膚型的HPV人群感染非常普遍,如上述常見的尋常疣、趾疣、扁平疣等,但無法得到具體的感染率。比較引起注意的是高危型的HPV感染和外生殖器的低危型HPV感染造成的生殖器疣和宮頸癌,據統計在全球的性病中,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占15-20%。 關于女性生殖道感染HPV的流行情況,據2003-20
SARS的胃腸道感染的流行病學
現有資料表明,SARS患者是最主要的傳染源。極少數患者在剛出現癥狀時即具有傳染性。一般情況下傳染性隨病程而逐漸增強,在發病的第2周最具傳播力。通常認為癥狀明顯的患者傳染性較強,特別是持續高熱、頻繁咳嗽、出現ARDS時傳染性較強。退熱后傳染性迅速下降,尚未發現潛伏期患者以及治愈出院者有傳染他人的證
科學家報告稱“類SARS”病毒復制能力高于SARS
打破砂鍋 近日,已在多國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被貼上了一個恐怖標簽——“類SARS”病毒。5月12日,正在沙特考察的世衛組織助理總干事福田敬二透露,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請關注—— 早在新型冠狀病毒剛出現時,就有人給它起名叫“沙特SARS”。 盡管新型冠狀病毒——類S
鼻病毒的流行病學的介紹
鼻病毒無處不在,一年四季都很活躍。冬季為高發期。鼻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正是因為通過接觸傳播,病毒很容易在學校和辦公場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擴散。鼻病毒在人的手上和日常生活用品上(包括門把手、餐具、玩具、毛巾等)能存活數個小時。嬰幼兒、老年人和免疫
關于腺病毒性胃腸炎的流行病學介紹
1.微生物的來源:我們可以從被感染的個體呼吸道的分泌物、眼結膜以及糞便中,發現腺病毒的存在。 2.高危險群:腺病毒感染好發于年紀小的嬰幼兒及孩童,而且是最嚴重的,一次流行的爆發常發生在接觸密集的地方,如托兒所、學校和醫院,尤其是在軍隊新兵中常發生嚴重的流行,免疫機能低下的病人很少會被腺病毒感染
關于腸道病毒所致各系統感染的流行病學介紹
患者及帶病毒者為傳染源。病毒主要從糞便排出,持續1~18周,也可從咽部排出,時間短,約持續3周。患者腦脊液、血液、胸腔積液、皮疹皰漿、骨髓、唾液及尿中均可分離出病毒。主要通過腸道傳播,也可經呼吸道或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播。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傳播極廣,夏秋季發生流行較多。小兒受染
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相似
“目前看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在結合受體途徑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說。 當天,郝沛與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鐘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軒合作,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在
PLOS:破解SARS病毒的生物保護傘
目前,普渡大學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查明如何破解SARS病毒躲過免疫系統的“保護傘”,對成功研制這種致命疾病的疫苗,跨出了關鍵的一步。 該研究負責人Andrew Mesecar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在其他冠狀病毒(包括MERS)的疫苗研制中,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Mesecar是普渡大學癌癥結構
Nature醫學:發現危險的新SARS樣病毒
冠狀病毒(CoV)是目前基因組最大的一種RNA病毒,能夠感染人類引起多種急性和慢性疾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SARS以及之前困擾韓國的MERS。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SARS樣冠狀病毒。這項發表在NatureMedicine雜志上的研究顯示,新病毒不需要突變就可以直接從蝙蝠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