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胺吡啶的基本介紹
本品為磺胺類抗菌藥。屬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藥,吸收部分在腸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楊酸與腸壁結締組織絡合后較長時間停留在腸壁組織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減少大腸埃希菌和梭狀芽孢桿菌,同時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癥介質白三烯的合成。因此,目前認為本品對炎癥性腸病產生療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楊酸。由本品分解產生的磺胺吡啶對腸道菌群顯示微弱的抗菌作用。......閱讀全文
柳氮磺胺吡啶的基本介紹
本品為磺胺類抗菌藥。屬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藥,吸收部分在腸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楊酸與腸壁結締組織絡合后較長時間停留在腸壁組織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減少大腸埃希菌和梭狀芽孢桿菌,同時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癥介質白三烯的合成。因此,目前認為本品對炎癥性
柳氮磺胺吡啶的用法用量介紹
1.初始劑量為每天2~3g,分3~4次服用,吞服勿嚼。無反應時漸增至每天4~6g,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至每天1.5~2g,直至癥狀消失。總療程可達1年。2歲以上兒童初始量為10~15mg/kg,維持量為7.5~10mg/kg,每天4次。 2.直腸給藥:重癥患者每天早、中、晚排便后各用肛栓劑1粒;
柳氮磺胺吡啶的不良反應介紹
1.可出現發熱和皮疹,嚴重者引起皮膚壞死(Lyell綜合征)。 2.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不多見。有纖維性肺泡炎的報道,但應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如發熱、呼吸困難、嗜酸粒細胞增多、肺浸潤相區別。這類不良反應一般出現在服藥后1~6個月內,停藥后即可恢復,但也有死亡報道。對這類患者可用偶氮水楊
柳氮磺胺吡啶的用途簡介
用于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該品口服后很少吸收,在腸壁中分解起治療作用。有抗炎和抗菌的雙重作用。近年的許多資料表明,它還能抑制免疫復合物及類風濕因子的合成,從而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病理損傷發生影響。該藥用于治療炎性腸病及類風濕關節炎已有40多年的歷史。由于柳氮磺吡啶以往多為短期和非對照應用,因此人們
柳氮磺胺吡啶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柳氮磺吡啶的吸收隨個體而異,一般較差。口服后在胃腸道吸收少,通過膽汁可重新進入腸道,藥物在服用后1~2h于血漿中出現,3~5h可分解釋放出磺胺吡吡啶,未被吸收部分被回腸末段和結腸細菌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與磺胺吡吡啶,殘留部分自糞便排出。5-氨基水楊酸幾乎不吸收,大部分以原形由糞便中排出,在糞便中
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的注意事項
1、 (1)肝腎功能不全者及支氣管哮喘患者慎用; (2)孕婦最后1個月和產婦第1個月慎用。 (3)慢乙酰化者; (4)肝、腎功能損害; (5)青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用藥; (6)纖維化肺泡炎。 2、其他:對磺胺藥過敏患者對柳氮磺吡啶也會有交叉過敏。對呋塞米、磺酰基類、噻嗪類利尿
簡述柳氮磺胺吡啶的藥理作用
柳氮磺吡啶是水楊酸與磺胺吡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具有抗菌、抗風濕和免疫抑制作用。在腸道內被該處細菌分解為磺胺吡吡啶(SP)與5-氨基水楊酸(5-ASA)。SP有微弱的抗菌作用,它在藥物分子中主要起載體作用,阻止5-ASA在胃和十二指腸部位吸收,僅在腸道堿性條件下,腸道微生物使重氮鍵破裂而釋出有效成分
概述柳氮磺胺吡啶的藥物相互作用
1.與保泰松合用時,柳氮磺吡啶的作用可能加強。 2.柳氮磺吡啶與丙磺舒合用時,可降低腎小管對磺胺的排泌量,使血中磺胺濃度上升,容易引起中毒。 3.與抗凝藥、苯妥英鈉、口服降糖藥、硫噴妥類、甲氨蝶呤等合用時,柳氮磺吡啶的作用延長,毒性增加,要注意調整用量。 4.利魯唑有潛在的肝毒性,與柳氮磺
關于柳氮磺胺吡啶的適應癥和禁忌癥的介紹
適應癥 1.主要用于炎癥性腸病,即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并可預防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 2.腸道手術后預防感染。 3.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 [2] 。 禁忌癥 1.對柳氮磺吡啶及其代謝產物、磺胺類藥物或水楊酸過敏; 2.血小板、粒細胞減少癥; 3.腸道或尿
一例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兒童線狀IgA大皰性皮病診療分析
線狀IgA大皰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種罕見的累及皮膚黏膜的獲得性表皮下水皰病,以學齡前兒童為多。本病病因不清,可能的誘因包括藥物反應(如萬古霉素)、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國內外沒有大樣本的治療經驗,治療缺乏統一標準,一般使用氨苯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