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開課點撥研究生論文給已發表論文找茬
因為遲遲不能成功發表論文而畢不了業或延遲畢業,不少研究生都曾嘗到過這種尷尬的滋味。不過,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上海醫學院藥理研究中心主任馬蘭本學期開設了《科研論文的構思》一課,專門幫助研究生論文“過關”。 作為一名工作十分繁忙的科學家,馬蘭教授曾一度想放棄“開課”,不過,好多封來自學生的郵件很快打消了她的念頭:“教授,您的課對我們很有幫助,什么時候能再開?”禁不住學生們的請求,這一學期馬教授又把它排上了課表,不長時間,200個“空座”就都被占滿了,還有其他高校的同學慕名而來。 “研究生應該具有把研究成果撰寫成符合國際規范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的能力,可他們要么從來沒接受過‘系統訓練’,要么就是掌握太晚,這也間接給成功發表論文、交流科研成果設置了障礙。”馬教授說,《科研論文的構思》并不是教什么“應試”的東西,讓學生們投機取巧,而是給他們有用的點撥、指明方向。“就像記者采訪要找新聞點,論文也一樣。”&......閱讀全文
復旦教授開課點撥研究生論文-給已發表論文找茬
因為遲遲不能成功發表論文而畢不了業或延遲畢業,不少研究生都曾嘗到過這種尷尬的滋味。不過,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上海醫學院藥理研究中心主任馬蘭本學期開設了《科研論文的構思》一課,專門幫助研究生論文“過關”。?作為一名工作十分繁忙的科學家,馬蘭教授曾一度想放棄“開課”,不過,好多封來自學生的郵件很快打
復旦上醫再添教育基地和文化陣地
9月16日,復旦上海醫學院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病原生物科學館)舉行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上海市科協副主席陳馨等相關領導和師生代表出席揭牌儀式。 “科學家精神首先是一種創新精神,是一種孜孜不倦揭示事物本質的探
依托復旦上醫,新藥創制產業學院在上海揭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3043.shtm ???近日,2023復旦新藥創制論壇在上海張江舉行。上海市重點現代產業學院——新藥創制產業學院在開幕式上揭牌,復旦大學藥學院兼職教授受聘儀式同期舉行。新藥創制產業學院以復旦
胡華忠任復旦上醫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5月8日上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領導班子調整宣布會議舉行。會議宣布了中共上海市委決定,胡華忠同志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免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偉國同志的紀委書記職務。 市教衛工作黨委二級巡視員楊偉人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組織部宣教科技干部處副處長張
Nat-Neurosci-|-復旦馬蘭組解密可卡因記憶中的印跡細胞
在1904年德國科學家Richard Semon利用 “印跡(engram)”這一專有名詞來描述大腦中記憶的特點。印跡細胞在記憶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了。研究表明齒狀回(DG)中的印跡細胞在特定場景中恐懼記憶提取過程中特定被激活。抑制或敲除印跡細胞可擾亂恐懼記憶的存儲,而通過光化學或化學方法人工
世界上最短的科研論文長啥樣?
1、2013年《演化人類學》發表了一篇文章,接近最短科研論文的理論極限。全文只有兩個字: Enough already(夠了)。 2、這篇文章比較短,摘要只有兩個單詞。 標題:超光速中微子的速度可以被解釋為量子弱測量方式嗎? 摘要:可能不行。 3、《自然》的子刊的一篇文章: 標題:關
復旦大學馬蘭教授Nature子刊文章:成癮行為可以遺傳
來自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rug-seeking motivation level in male rats determines offspring susceptibility or resistance to cocaine-seekin
第六篇Science,復旦上醫團隊系統描繪轉錄起始連續動態全過程
2023年12月22日,復旦上醫徐彥輝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visualization of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in action”的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該項研究首次用結構重現出了轉錄從
馬蘭格尼效應
馬蘭格尼(Marangoni)效應是液體表面張力梯度引起的流體運動,液滴蒸發過程中的馬蘭格尼效應是非常經典的流體力學研究領域。液滴蒸發過程中一種馬蘭格尼效應產生的機理是這樣的:蒸發蒸發產生的吸熱效應會使液滴表面溫度降低,液滴表面不同位置蒸發速率不同,導致了表面溫度不同,溫度梯度造成了表面張力的梯度進
科研環境不設限,復旦成立“人才特區”
10年或以上的穩定經費支持和長周期學術評價;收入對標國際,不設上限;科研經費實行總額包干制和科學家負責制,用于自由開展科研業務和團隊建設;配置足夠的博士后、博士生名額;遴選過程“先看人,再看項目”,重點關注人……復旦大學昨天成立的相輝研究院作為大學里的“基礎研究人才特區”,將探索創新科研管理機制
科研環境不設限,復旦成立“人才特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65.shtm
科研倫理和論文發表道德
大多數科研人員和醫師都熟悉科研倫理的概念,特別是在以動物和人作為研究對象時。大多數研究開始前也的確需要從所在研究機構的倫理審查委員會處獲得批準。此外,就論文發表(包括醫學媒體機構的使用)、作者署名、內容轉載和數據的有效性也有相關規定。違反科研倫理和論文發表道德規范的行為會造成拒稿甚至被一些期刊禁
毛莖馬蘭的形態特征
毛莖馬蘭,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全體有短毛。基部葉花后凋落;莖上葉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4~6厘米,寬1.5~2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下延成短柄或近乎無柄,邊緣具深淺不同的鋸齒,下面有毛。頭狀花序排列呈傘房狀,有梗,直徑約1.5厘米;總苞鐘形,苞片3列,有毛,外列較短,橢圓形,
科研上需要有潔癖
這幾天休息的時候看看書,翻了翻剛買的傳記《癲書狂畫——米芾傳》(作家出版社),還沒有看完。以前只知道米芾外號米癲,知道是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其他并不深入了解,順便查了米芾的資料。除了米芾的書法出名之外,他還有個癖好似乎流傳很廣,就是此人有潔癖。據各種資料,他的潔癖還很嚴重,比如,走到哪里都帶著水
復旦大學:染色質上的奧秘
——表觀遺傳調控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2013年4月16日晚,隨著掌聲的響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學期第三場學術講座拉開了序幕。復旦大學有幸邀請到上海醫學院年輕有為的藍斐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 藍斐教授畢業于復旦大學化學系,后獲得腫瘤分子生物學碩士,隨后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
2015有機及生物分析學術會閉幕-9名研究生獲優秀論文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4月18日,中國化學會第十八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復旦大學圓滿閉幕。閉幕式上上海市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馬蘭鳳老師頒布了9名島津杯“研究生優秀論文獎”,分別是沈姍姍、張駿婷、梁君玲、鐘上偉、于淼、蘇靜、劉潔、王胡宇、黨乾坤。上海市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
如何起草一篇科研論文?
經驗豐富的Angel Borja教授告訴你哪些是必要的而哪些是應該避免的!如果您正在準備撰寫論文并想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那么這篇文章非常值得您參考并收藏! 在準備初稿時建議完成四個步驟,我是按照以下的程序進行的: 1. 花幾天或者幾個星期的時間提前思考你想要匯報的主題; 2. 制作圖表;
復旦回應博士論文抄襲:事實確鑿撤銷學位
復旦大學官方微博截圖 中新網1月22日電 復旦大學官方微博21日發布消息,稱2013屆畢業生仇思雋博士學位論文抄襲事實確鑿,決定撤銷仇思雋的博士學位,停止其導師梁鴻的招收研究生資格。 1月17日,有網友爆料稱,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仇思雋于2013年完成的博士論文《政策執行
《科學新聞》:“天山”上的科研
科研人員對于科學的執著和熱情,使得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的阻礙都可以克服,他們堅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進行與地域特色契合的研究。 中石化集團公司西北石油分公司部署在塔里木盆地沙漠的重點探井 張利莉教授在剛剛過去的半年里可謂是小有收獲:她所承擔的“973”預研項目——“新疆連作棉田土壤
文社理工醫全覆蓋!復旦將推出至少100門AI課程
麥肯錫“2022全球AI調查”顯示,全球領先國家人工智能(AI)使用率已經達到60%左右,而中國目前的AI使用率僅為41%,僅有9%的中國企業可借助AI實現10%以上的收入增長,而領先國家有19%的公司能實現增長。近些年,AI技術逐漸從科學研究走向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在可預想的未來,AI將如同現在的O
高校科研論文質量整體低于科研機構:為什么
一直以來,圍繞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數字,對于這樣的考核方法,有專家稱之為“數數”。論文數量和引用率都是數字指標,但并不應該被當作評價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寶。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評議。 又到了高校教師、科研工作者們盤點和總結一年工作的時候了。其中,論文對于每一位需要參加考核的老師
高校科研論文質量整體低于科研機構:為什么
一直以來,圍繞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數字,對于這樣的考核方法,有專家稱之為“數數”。論文數量和引用率都是數字指標,但并不應該被當作評價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寶。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評議。 又到了高校教師、科研工作者們盤點和總結一年工作的時候了。其中,論文對于每一位需要參加考核的老師
全國高校首個老齡科研實體機構落地復旦
中新網上海12月25日電 作為全國高校首個老齡科研實體機構,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建院儀式25日在上海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作視頻講話。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邁入新階段,中國人口態勢將對未來中國的發展走向產生重要影響。為響應《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
歸僑科學家: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需重應用
圖為甘肅省科學院副院長、甘肅省僑聯副主席閆鵬勛在實驗室。 資料圖 ? 歸僑科學家議科創: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 需關注應用 ? 首爾7月1日電 (記者 曾鼐)“做科學研究不能只從‘論文到論文’,要關注實際應用,今天中國的科研成
歸僑科學家: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需重應用
歸僑科學家議科創: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 需關注應用 “做科學研究不能只從‘論文到論文’,要關注實際應用,今天中國的科研成果太缺乏應用轉化能力”。甘肅省科學院副院長、甘肅省僑聯副主席閆鵬勛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圖為甘肅省科學院副院長、甘肅省僑聯副主席閆鵬勛在實驗室 第八屆國際材料研究合
復旦回應博士畢業論文抄襲:事實確鑿撤銷學位
中新網1月22日電 復旦大學官方微博21日發布消息,稱2013屆畢業生仇思雋博士學位論文抄襲事實確鑿,決定撤銷仇思雋的博士學位,停止其導師梁鴻的招收研究生資格。 1月17日,有網友爆料稱,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仇思雋于2013年完成的博士論文《政策執行研究一一以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為例
科研怪象:論文就是要讓人讀不懂
不知從何時起,學者們開始察覺到一個現象——科研論文的可讀性越來越差了。這一現象逐漸為研究人員所關注,相關研究認為:科研論文中縮略語的濫用、冗長句子數量的增加、深奧費解的術語的增多,正在使得科研論文變得越來越難以閱讀。而可讀性過差的科研論文不僅使得學術圈與大眾輿論進一步疏遠,也抬高了科研人員所面臨
中國科研-經費論文兩大利好!
近日,有兩則關于中國科研投入和產出的好消息令人振奮。一是據《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首次超過3萬億元,達到30782.9億元;二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2023》顯示,我國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數量首次居世界第一位。圖源:國家統計局官網截圖 據科技
父代大鼠可卡因成癮-可增加其后代成癮風險
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能激活腦內的獎賞系統,產生欣快的感覺,并引起腦組織的損傷和長期病變,導致成癮。毒品一旦成癮,很難戒除,對濫用者自身造成嚴重的軀體和精神危害,破壞家庭和社會的安定。毒品成癮會不會影響后代的健康呢?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馬蘭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大鼠對可卡
楓林醫澤——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士精神展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36.shtm“當選院士不是學術生命的終結,而是更重要的終身使命的開始,生命不止,奉獻不停。”11月15日,楓林醫澤——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士精神展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