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鑒別介紹
藥物性肝病診斷是排除性診斷。參考新英格蘭雜志(N EnglJ Med,2006;354:731-739)文獻,可按照右圖所示流程進行診斷。 目前臨床上參考的診斷標準有日本“藥物與肝”研究會診斷標準1978 、1988年,Danan提出了“藥物性肝損傷歐洲共識會診斷標準”、1993年國際共識會通過改良的Danan方案 、1997年,Maria方案、2003年DDW-Japan日本肝病學會方案等。這些診斷標準所列的參考指標包括服藥至肝損出現的時間規律性、停藥后肝臟生化指標迅速改善的病程、能排除其它病因或疾病所致的肝損傷、再次用藥后,迅速激發肝損傷,ALT至少升高至正常范圍上限的2倍以上。臨床上對藥物性肝病診斷的基本條件包括有藥物暴露史和相適應的潛伏期(通常1-4周)、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所致的肝功能損傷、停藥后,肝功能指標應有所改善;參考條件包括有肝外系統表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大于6%)、相關藥物致敏的巨噬細胞移動抑制試驗及 ......閱讀全文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鑒別介紹
藥物性肝病診斷是排除性診斷。參考新英格蘭雜志(N EnglJ Med,2006;354:731-739)文獻,可按照右圖所示流程進行診斷。 目前臨床上參考的診斷標準有日本“藥物與肝”研究會診斷標準1978 、1988年,Danan提出了“藥物性肝損傷歐洲共識會診斷標準”、1993年國際共識會通
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鑒別
藥物性肝病診斷是排除性診斷。參考新英格蘭雜志(N EnglJ Med,2006;354:731-739)文獻,可按照右圖所示流程進行診斷。 目前臨床上參考的診斷標準有日本“藥物與肝”研究會診斷標準1978 、1988年,Danan提出了“藥物性肝損傷歐洲共識會診斷標準”、1993年國際共識會通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預后介紹
一般來說,急性藥物性肝損害如能及時診斷、及時停藥,預后多數良好。經適當治療后,大多數于1~3個月內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少數發生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脂肪肝者,需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療,病死率較高;慢性藥物性肝損害,臨床表現隱匿,常常不能及時診斷和停藥而預后不好。慢性肝內膽汁淤積,輕者預后較好,重者黃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分類介紹
按病程特征藥物性肝損傷分為急性藥物性肝病(肝臟炎癥在6月內消退)及慢性藥物性肝病(> 6月或再次肝損傷)。 急性藥物性肝病按照臨床表現特征,根據國際醫學科學理事會的標準,又分為肝細胞性藥物性肝病(ALT/ALP>5)、膽汁淤積性藥物性肝病(ALT/ALPALT/ALP>2)。 慢性藥物性肝病
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表現及診斷鑒別
臨床表現 藥物性肝病可以表現為目前所知任何類型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其中急性肝損傷約占報告病例數的9O%以上,少數患者可發生威脅生命的暴發性或重癥肝功能衰竭。 急性藥物型肝病若為肝細胞型,可表現為肝炎型,在黃疸出現前1~2天有乏力、胃納減退、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尿色深等前驅癥狀。嚴重病例可呈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病理生理介紹
要了解藥物致肝損傷的機制,首先需了解藥物在肝臟中的代謝特點。通常經消化道吸收的藥物,經過門靜脈進入肝臟。肝臟是藥物聚集、轉化、代謝的重要器官,大多數藥物在肝內的代謝過程包括轉化與結合兩個時相即Ⅰ相代謝及Ⅱ相代謝。Ⅰ相代謝反應主要包括氧化、還原和水解反應,藥物經過此相反應后極性增高,即水溶性增大,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機制介紹
① 藥物及其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的直接毒性作用: 藥物經CYP代謝產生的親電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謝產物,通常與谷胱甘肽(GSH)結臺而解毒.并不產生肝損傷。但過量服藥或遺傳性藥物代謝異常時,親電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謝產物大量生成,耗竭了肝內的GSH,并且通過與細胞膜磷脂質的不飽和脂肪酸結臺發生脂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簡介
在藥物使用過程中,因藥物本身或/及其代謝產物或由于特殊體質對藥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導致的肝臟損傷稱為藥物性肝損傷,亦稱藥物性肝病,臨床上可表現為各種急慢性肝病,輕者停藥后可自行恢復,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積極治療、搶救。DILI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
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流行病學介紹
由藥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中的20%-50%,暴發性肝衰竭的15%-30%。據法國一項調查研究顯示,3年內DILI的發了率月14人/10萬居民/年,其中12%的患者住院,6%的患者死亡。可見住院患者中的DILI只占全部DILI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在我國肝病中,DILI的發生率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
關于藥物性頭痛的鑒別診斷介紹
藥物性頭痛須和治療時的某些原發病所致頭痛相鑒別,以免頭痛癥狀得不到及時解除。 1.顱內壓增高 有顱內壓增高的疾病,如顱內占位性病變、腦膜炎等,可產生持續性頭痛,陣發性加重,但隨著降顱壓、抗感染治療后,頭痛等伴隨癥狀即減輕或消失。 2.高血壓 伴有高血壓的疾病常有頭痛癥狀,尤其血壓不穩定時
藥物性肝損傷治療體會
藥物誘導的肝損傷所涉及的藥物范圍廣泛,臨床表現類型多變,且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標志物,使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及管理變得尤為困難。現將本院收治的1例藥物性肝損傷及治療體會報告如下。病例資料患者女性,86歲,因“尿黃1 周”于2016年10月26日以“肝功能異常”收入本院疑難肝病及人工肝中心。1 周前患者自覺
藥物性肝損傷的疾病分類
按病程特征藥物性肝損傷分為急性藥物性肝病(肝臟炎癥在6月內消退)及慢性藥物性肝病(> 6月或再次肝損傷)。 急性藥物性肝病按照臨床表現特征,根據國際醫學科學理事會的標準,又分為肝細胞性藥物性肝病(ALT/ALP>5)、膽汁淤積性藥物性肝病(ALT/ALPALT/ALP>2)。 慢性藥物性肝病
簡述藥物性肝損傷的表現
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和病變程度可有較大區別,通常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藥物性肝損傷包括急性肝炎型、肝內膽汁淤積型、急性脂肪肝型和混合型等。以急性肝炎型最多見,臨床診斷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它所引發的臨床表現與病毒性肝炎表現沒有太大區別,也可出現乏力、食欲不振、肝區不適等;肝功能異常與病毒性肝炎
藥物性肝損傷防治新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1730043、31430043、32000805)等資助下,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心血管內科曾春雨團隊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麻建杰團隊合作,揭示了Mitsugumin 53(MG53)在藥物性肝損傷中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成果以“MG53 的膜分
怎樣預防藥物性肝損傷?
要了解藥物性肝病的最新信息,盡量避免應用有肝損傷的藥物,如必須使用,應從小劑量開始,密切監測,合用保肝藥(抗腫瘤藥等);避免超劑量服藥和療程過長,避免頻繁用藥或多種藥物混合應用,高度重視中草藥引起的肝損傷;注意原有疾病可能誘發藥物性肝損傷,對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應注意減量應用;避免各種促進或誘發藥
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原因
多種藥物可以引起DILI,如抗腫瘤的化療藥、抗結核藥、解熱鎮痛藥、免疫抑制劑、降糖降脂藥、抗細菌、抗真菌及抗病毒藥等。最近研究顯示中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傷占臨床藥物性肝損傷的4.8%-32.6%,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另外一些“保健品”及減肥藥也經常引起DILI,需引起大家高度注意。
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表現
藥物性肝病可以表現為目前所知任何類型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其中急性肝損傷約占報告病例數的9O%以上,少數患者可發生威脅生命的暴發性或重癥肝功能衰竭。 急性藥物型肝病若為肝細胞型,可表現為肝炎型,在黃疸出現前1~2天有乏力、胃納減退、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尿色深等前驅癥狀。嚴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現,
關于舌咽神經損傷的鑒別診斷介紹
單獨損傷舌咽神經極為罕見,一側后組腦神經多同時受累或與迷走神經同時損傷。 1.頸靜脈孔綜合征(Vernet綜合征) 第Ⅸ、Ⅹ、Ⅺ腦神經麻痹。 2.Collet-Sicard綜合征 第Ⅸ、Ⅹ、Ⅺ、Ⅻ腦神經麻痹,或偏側顱底征候群。 3.枕骨大孔征候群 多為枕骨大孔區病變。 4.腦干病變
治療藥物性肝損傷的相關內容介紹
治療原則包括立即停用有關或可疑藥物(治療關鍵)、促進致肝損藥物清除和應用解毒劑、應用肝細胞保護劑、治療肝功能衰竭。 ⑴立即停藥:一旦確診或懷疑與藥有關,應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損肝藥物,多數病例在停藥后能恢復。 ⑵支持治療: ①注意休息,對重癥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 ②補充足量熱量、足量的蛋白
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原發性肝癌 發熱、消瘦、右上腹痛、肝腫大等臨床表現酷似阿米巴肝膿腫,但后者常熱度較高,肝痛較著,癌腫肝臟的質地較堅硬,并有結節。甲胎蛋白的測定、B型超聲波檢查、腹部CT、放射性核素肝區掃描、選擇性肝動脈造影、磁共振等檢查可明顯診斷,肝穿刺及抗阿米巴藥物治療試驗有助
關于肝動脈閉塞的鑒別診斷介紹
1.肝膿腫 有發熱,肝區痛、黃疸、肝動脈損傷、白細胞升高,應與肝動脈閉塞相區別,并且肝臟梗塞區可繼發肝膿腫。 2.重癥肝炎 可出現腹痛,迅速出現黃疸,肝功損害重,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也可發生麻痹性腸梗阻、感染等,與嚴重肝動脈閉塞極為相似。 3.麻痹性腸梗阻 腸系膜動脈
關于肝血管疾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原發性肝細胞癌 影像學檢查都有占位病變,需結合病史、甲胎蛋白等鑒別,原發性肝細胞癌部分患者甲胎蛋白顯著升高。 2.繼發性肝癌 繼發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一般為陰性,二者的鑒別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和存在肝外原發性腫瘤證據。 3.肝囊腫 有家族遺傳傾向,通過影像學檢查可以鑒別。
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原因分析
多種藥物可以引起DILI,如抗腫瘤的化療藥、抗結核藥、解熱鎮痛藥、免疫抑制劑、降糖降脂藥、抗細菌、抗真菌及抗病毒藥等。最近研究顯示中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傷占臨床藥物性肝損傷的4.8%-32.6%,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另外一些“保健品”及減肥藥也經常引起DILI,需引起大家高度注意。
概述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表現
藥物性肝病可以表現為目前所知任何類型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其中急性肝損傷約占報告病例數的9O%以上,少數患者可發生威脅生命的暴發性或重癥肝功能衰竭。 急性藥物型肝病若為肝細胞型,可表現為肝炎型,在黃疸出現前1~2天有乏力、胃納減退、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尿色深等前驅癥狀。嚴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現,
關于中度脂肪肝的鑒別診斷介紹
1.肥胖性脂肪肝 肥胖與脂肪肝有密切的關系,肝內脂肪的堆積與體重超標程度成正比。約半數的肥胖者體內可見肝內輕度脂肪浸潤,30%~50%的肥胖癥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變率可達61%~94%。腹部肥胖的人比其他體型的人更容易發生脂肪肝。肥胖患者發生脂肪肝,在早期、中期多是可逆的,減輕體重、
關于輕度脂肪肝的鑒別診斷介紹
1、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是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肝癌發病隱匿,早期無臨床癥狀,晚期患者可出現肝硬化、消瘦、肝大疼痛、黃疸、腹水、大出血等表現。肝穿刺活檢可鑒別。 2、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肝細胞彌漫性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這三種病變反復交錯進行而導致
關于肝包蟲囊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1.先天性肝囊腫 無牧區居住史,超聲示囊壁極薄而清晰,包蟲囊液皮內試驗陰性。 2.肝膿瘍 無牧區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膿性疾病史,超聲示液性占位邊界不清晰,臨床有炎癥史或表現,包蟲皮試陰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蟲囊腫易與之混淆,包蟲囊液皮內試驗乃主要鑒別依據。
關于暴發性肝衰竭的鑒別診斷介紹
1.精神病 以精神癥狀為惟一突出表現的肝性腦病易被誤診為精神病。因此,凡遇精神錯亂而原因不明的患者,應警惕肝性腦病的可能。 2.代謝性腦病 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尿毒癥、高鈉血癥、低鈉血癥等。根據相應的基礎疾病病史,結合相關實驗室檢查、血氣分析有助于鑒別。 3.顱腦病變 各種腦血
關于肝源性水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1.心源性水腫 心源性水腫的臨床表現為水腫首先出現于身體下垂部分,繼而逐漸出現全身性水腫,伴有頸靜脈怒張、肝大、靜脈壓升高、胸腹水等。在臨床上肺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各種原因導致右心功能不全時,均可出現心源性水腫。 2.腎源性水腫 腎源性水腫從眼瞼顏面開始而延及全身、發展常較迅速,水腫軟而
關于肝性脊髓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肝豆狀核變性 多見于青少年發病和有陽性家族史。主要表現為肌強直、肢體震顫、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角膜色肝性脊髓病素環。血清銅和銅藍蛋白降低,尿銅增加。肝活檢肝組織含銅量增加。腦CT掃描可顯示腦室擴大或腦實質軟化灶。 2.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多在中年以后發病,緩慢進展,多表現為四肢上下運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