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活潑雙鍵的化合物(親雙烯體)與含共軛雙鍵的化合物(雙烯體)之間發生1,4-加成生成六元環狀化合物的反應,稱為Diels-Alder反應,也稱雙烯合成 。反應過程(以1,3-丁二烯與乙烯間的反應為例)此反應為經環狀過渡態進行的周環反應,反應過程中舊鍵斷裂與新鍵形成協同進行。其反應機理以1,3-丁二烯與乙烯間的反應為例。該反應的進行僅需光或熱的作用,通常不受催化劑或溶劑極性的影響。運用軌道對稱守恒原理可以使該反應的機理得到很好的闡明。Diels-Alder反應常見的雙烯體有脂肪族、脂環族共軛雙鍵化合物以及某些芳香族類和雜環化合物等。常見的親雙烯體為連有醛基、羧基、酯基、硝基、氰基等吸電基的烯烴或炔烴,以及醌類等。此反應在高溫下多為可逆反應,而且為放熱反應。具有供電基的雙烯體與具有吸電基的親雙烯體都具有較大的反應活性,使得此反應多數發生于富電子的雙烯體與缺電子的親雙烯體之間。例如,1,3-丁二烯與丙烯醛的反應幾乎可以得到定......閱讀全文
含活潑雙鍵的化合物(親雙烯體)與含共軛雙鍵的化合物(雙烯體)之間發生1,4-加成生成六元環狀化合物的反應,稱為Diels-Alder反應,也稱雙烯合成?。反應過程(以1,3-丁二烯與乙烯間的反應為例)此反應為經環狀過渡態進行的周環反應,反應過程中舊鍵斷裂與新鍵形成協同進行。其反應機理以1,3-丁二烯
共軛雙鍵體系即雙鍵和單鍵交替的分子結構產生共軛效應。共軛效應的特點是化學鍵的極化作用可以沿共軛體系傳遞得很遠。例如:共軛的結果是電子的離域,共軛體系內單鍵變短而雙鍵變長,單雙鍵長度差別縮小乃至消失。這樣的體系比較穩定。如苯分子中六個碳-碳都是1.39A,而普通的碳-碳雙鍵的鍵長為1.34A,碳-碳單
反應歷程是指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轉化為最終產物通過的途徑。通過了解反應歷程,可以找到相應的主反應和副反應,從而找出決定反應速率的關鍵,達到生產中多快好省的目的。
在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中單鍵與雙鍵相間的情況稱為共軛雙鍵。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中由一個單鍵隔開的兩個雙鍵。以C=C-C=C表示。含有共軛雙鍵的分子比含孤立雙鍵的分子較為穩定,能量較小,共軛雙鍵中單鍵與雙鍵的鍵長趨于平均化。
敏化反應 激發原子通過碰撞將其激發能轉移給另一個原子使其激發,后者再以輻射方式去活化而發射熒光,此種熒光稱為敏化原子熒光。火焰原子化器中的原子濃度很低,主要以非輻射方式去活化,因此觀察不到敏化原子熒光。
非共振反應當激發原子的輻射波長與受激原子發射的熒光波長不相同時,產生非共振原子熒光。非共振原子熒光包括直躍線熒光、階躍線熒光與反斯托克斯熒光,直躍線熒光是激發態原子直接躍遷到高于基態的亞穩態時所發射的熒光,如Pb405.78nm。只有基態是多重態時,才能產生直躍線熒光。階躍線熒光是激發態原子先以非輻
由酶催化發生的化學反應。
類白反應:指機體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發后,造血組織出現的一種異常反應,其血象類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故稱類白血病反應(類白反應)。
共軛雙鍵是以C=C-C=C為基本單位,隨著共軛度的增加,其紫外特性:最大吸收波長紅移;如有熒光,其最大激發光波長紅移,最大發射光波長紅移;如有顏色的話,顏色逐步加深 。由于大π鍵各能級間的距離較近電子容易激發,所以吸收峰的波長就增加,生色作用大為加強。這種由于共軛雙鍵中π→π*躍遷所產生的吸收帶成為
具有共軛雙鍵的化合物易起加成、聚合、狄爾斯-阿德耳雙烯合成反應。不僅能發生通常烯烴的加成(1,2-加成),還能發生特殊的1,4-加成反應。例如1,3-丁二烯與溴反應,不僅能得到1,2-加成的產物,即3,4-二溴-1-丁烯,且還能得到溴原子加添在1,4位置上中間形成新的雙鍵的1,4-加成產物,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