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心目中的移動醫療僅是移動健康設備或是網上藥店,然而,近兩年,移動醫療越來越熱,一些“掌上藥店”、“掌上醫生”、跨國藥企開發的健康教育的APP陸續運行,不久前阿里健康更是大手筆高調進入移動醫療領域,馬云稱“如果我們投資做的對,30年以后醫生找不到工作,醫院藥廠會越來越少”,這些事實讓人驚呼,移動醫療時代已經撲面而來。 利用IT技術與醫藥健康產品結合是大勢所趨,國家相關部門也在積極調研,為將來出臺管理規范做準備。但從整體市場上看,其正處于“霧里看花”的時代,沒有人說得清移動醫療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未來的方向是什么,所有的人都在探索中前進。 春雨醫生的模式是結合醫生資源,采取“輕問診”模式,力求解決目前醫療資源短缺的難題。然而,進入該模式的醫生大多以中青年醫生為主,高級別的醫生很難參與,而且,“輕問診”模式能否被中國目前的醫療環境接受尚屬未知數。 一些大型藥企都走了線上銷售的模式,保健品公司業績尤其突出。比如,......閱讀全文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6年,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商業估值處于爬坡狀態,尚未達到波峰;但與前兩年的大斜率增長相比,資本市場趨于平淡。 一位投資了平臺類和工具類移動醫療公司的基金經理,也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4年至2015年,移動醫療商業估值爬至波峰;
2014年8月24日,中歐首屆移動醫療創新論壇在上海順利召開。這次論壇由中歐校友醫療健康產業協會主辦,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致辭、羅念慈主持了此次論壇。來自行業嘉賓和中歐國際商業學院校友300余人參加此次論壇。 近兩年,移動互聯網和醫療持續的發酵,持續的升溫,是投資、創業、社會民
當感到不舒服時,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進行癥狀自查,還可以咨詢醫生并預約就診——這并非是對未來生活的想象,而是正在發生的場景。 在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快速發展,及全民健康需求不斷提升的多重推動下,移動醫療已成為市場上的熱門概念。中國醫藥物資協會《2013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
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將迎來爆發機遇,除了看相關市場政策外,還可參考BAT三巨頭是否有頻繁參與,金融、打車、教育、銀行、影視等領域先后被攻破,如今已經全面蔓延到醫療健康市場。 從去年底,有關移動醫療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在年初阿里投資中信21CN引起了業界對BAT在移動醫療領域的關注,而在近期騰訊70
日前,專注于腫瘤互助抗癌的移動端APP應用腫瘤圈已經正式在國內各大應用商店上線。腫瘤圈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腫瘤圈的初衷就是為腫瘤患者打造一個病人與醫生、病人與病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移動醫療應用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
在大數據時代,以數據為內容的移動醫療將徹底顛覆傳統醫療模式。產業鏈各方須適應產業環境和自身競爭力的變化,在生態體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根據行業發展的規律,移動醫療涉及的諸多環節中,信息收集和傳遞會優先誕生較多的投
目前,全球與醫療相關的App產品已經達到近萬種,與健康相關的App更是難以計數。然而,當前的移動醫療(mHealth)只是改善體驗,并沒有觸及到醫療核心。移動醫療已經到了“七年之癢”的非常時期。 移動醫療創業者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公司紛紛轉變思路,從“崇尚技術”轉向“醫生
實際上, BAT三巨頭和小米大舉介入移動醫療領域,無疑看中的是移動醫療未來廣闊的市場前景。不過,值得指出的是,移動醫療市場看似前景誘人,但目前卻沒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 群雄逐鹿移動醫療 騰訊兩個月內狂砸1億7千萬美元,入主丁香園和掛號網,馬化騰布局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野心路人皆知。實際上,阿里
在試用8個月之后,張強決定出鏡為杏樹林開發的這款“病例夾”軟件做一次“形象代言”。 美國醫學教育的經歷讓他確立了循證醫學理念,作為上海沃德醫療中心首席血管專家,張強在行醫、隨訪時都會詳細的記錄病人的資料。早年,他用手工一一記錄,一直希望有一個隨身攜帶的設備,儲存病人的影像、文字記錄,在隨訪
2014年6月19日、20日,2014移動醫療與智慧健康國際高峰論壇在杭州國家高新區(濱江)成功舉行。本次論壇由浙江省智慧健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泰格醫藥智慧醫療研究院、《創業家》雜志社、美年大健康、領匯創投、華大基因、丁香園、黑馬會等多家國際知名機構籌備舉辦,以國際化、專業化、高層次、跨領
未來總規模將逾8萬億的健康服務業,引來各路資本搶灘布局移動醫療。 一周前,美國一家名為CastlightHealth的移動醫療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當日該公司股價最高漲幅達1.5倍。事實上,這家公司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擴大,2013年虧損更是達到6220萬美元,約為2011年虧損額的三
有人說,2014年是中國的“移動醫療元年”。這一年,醫療信息化建設提速,人口健康信息化基本框架開始形成,各種移動健康服務應用軟件令人應接不暇,以互聯網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商界大佬也在加緊布局移動醫療。 資本的進入一次次刷新著移動醫療的價值,公眾的熱盼也讓移動醫療使命感
隨著國家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界關于分級診療的討論風聲漸起,更有多家移動醫療企業試圖借互聯網之手推動分診醫療。有人斥之為畫餅充饑,也有人堅持互聯網足以撼動復雜的醫療體系,不過主觀性的討論并不能說明移動醫療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面這個真實的小故事。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尼
2014年被視為中國移動醫療元年,創業項目層出不窮,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醫療大數據平臺等新載體紛紛建立,以移動醫療為基礎的云端醫院、未來醫院、空中醫院等新概念層出不窮。但是商業模式如何?可以持續發展、真正落地的模式正在演繹過程中,各方的博弈也在進行。 1月31日,由輝瑞中國聯合經緯中國等多
該設備會每天對特瑞里尼的血壓進行多次檢測,然后將監測數據發送至智能手機的相關應用中,應用則會將接收到的讀取數據發派給醫生。特瑞里尼表示。這款由個人健康管理初創企業iHealth生產的設備,已經為他節省了好幾次看醫生的錢。 其實,便攜式血壓測量儀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存在已有一段時間。但是,將
在2014年工信部發布的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上,仍是廣藥、揚子江等企業占據前幾名。主營收入100億元的醫藥工業企業由上屆的9家增加到11家,其中,排名前兩位的廣州醫藥集團、修正藥業集團的主營收入雙雙突破400億元;另外,主營收入在50—100億元之間的企業則由上屆的19家增長到25家,主營收入5
2014年是公認的所謂“移動醫療元年”,包括筆者創立的公司在內的眾多移動醫療企業應運而生。在創業者大舉進軍和資本的猛烈追逐之下,移動醫療大熱,但遠沒出現其它被移動互聯網入侵的行業那種顛覆情景,這是因為移動醫療的創業路上有太多的坑,阻礙著創業者們的前進。 醫生沒動力、不會用 “得醫者得天下”,
“目前投資界最熱捧的兩個領域,一個是移動互聯網,一個是醫療健康行業,而移動醫療是二者的交集,自然成為熱門標的物。”美年大健康創始人、黑馬導師俞熔對記者表示。 6月28日,在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智慧醫療行業決賽上,“移動醫療怎么移”是投資人和創業者討論的重點。不過業內人士稱,移動醫療APP尚處于春
移動醫療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最在意的無非是商業模式。雖然醫療健康行業市場大,但因為體系的復雜性,商業模式并不顯而易見。在國外(美國),一些移動醫療產品已經有盈利模式,主要是向醫院、醫生、藥企、保險公司和消費者進行收費。其商業模式則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 為醫院(或醫生)提供信息化服務 Epoc
作者:張征,內分泌科醫生 過去的2014年,被稱做“移動醫療元年”。眾多大鱷巨擘、無數志士能人紛紛擁入這一新興領域,你未唱罷,我又登場,一片藍海,好不熱鬧。 移動醫療涵蓋范圍廣闊,本文管窺蠡測,僅從一名臨床醫生的視角出發,談點個人體會。 移動醫療(mhealth)遠非字面意義上“通過移動設備提
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消息,9月23日,FDA為移動醫療應用程序或App開發商發布了最終版指南。該指南介紹了FDA針對移動醫療App的監管方法。 對于那些風險較小的絕大多數移動醫療App,FDA擬行使執法自由裁量權,這意味著它不會強制按照聯邦藥品與化妝品法案執行。FDA擬將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迅速普及,讓醫療服務從醫院診所延伸至虛擬網絡,掌上醫生、用藥助手等移動應用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專業機構預計,2017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將帶來230億美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幣約1444億元。 擁有巨大市場空間的移動醫療正在逐漸興起,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投資金涌入。
日前,新一代蘋果手機——iPhone6與消費者見面了,蘋果公司的健康醫療戰略也隨之浮出水面。不僅是蘋果,其他的科技巨頭如谷歌、英特爾及三星也通過研發可穿戴設備或個人健康應用,將觸角伸向健康平臺,意在向消費者推出“應用+設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在以新一輪醫改為核心的政策推動下,智慧醫療健康及移
方興未艾的移動醫療借著互聯網的東風以傲嬌的姿態深入到傳統醫療的方方面面,不管是醫療前端的預約掛號,還是醫療流程的優化,以及診后的健康管理,都因互聯網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處方藥方面,由于處方藥是特殊商品,以此為基礎的相關管理體制密密實實筑起了政策的高墻,一時令徘徊在門外的創業者很難在短時間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健康產業科技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未來經濟增長,引領健康服務模式變革,支撐健康中國建設,科技部等6部門制定《“十
移動醫療,一個被認為是滿眼商機的行業,困擾業內人士的最大問題卻是很難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但在掛號網總經理廖杰遠眼里這卻不是一個問題。廖杰遠對移動醫療模式的理解是,“首先,你給患者提供了什么核心的價值;第二,你獲得了多少患者的信任。抓住這兩點,一定是能賺錢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點點滴
隨著移動互聯網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進入2014年后,與移動互聯網結合的移動醫療則成為熱點中的熱點,以BAT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加速布局移動醫療領域。今年下半年以來,春雨醫生完成了5000萬美元C輪融資,騰訊1.7億美元參與丁香園和掛號網融資,小米2500萬美元入股九安醫療。綜合來看,產業資本投資的方
2014年,整個醫療領域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資本市場活躍證明了政策正在開放,對藥品電商和遠程醫療都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社會資本的大量進入幫助移動醫療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布局。 資本市場完成了對健康醫療產業的第一步推進,產生了三個最有價值的影響:1.造就了一批初生牛犢的試探性項目;2.將原
2015年中國醫藥互聯領域風起云涌,官產學研資用各界積極探索實踐,大幅推動了醫療產業變革。這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齊頭并進的局面,注定了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份,必將在醫改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臨近歲末,我們來聊聊,對產業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的十大關鍵詞。 1.互聯網+ 如果讓“互聯網+”
“sweet spot”(甜蜜點),中文意思就是最佳的切入位置。在8月21日北京舉行的“2014數字亞洲博覽會”上,想要嘗到市場更多甜頭的移動互聯網產業“盯上”了移動醫療的龐大市場。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副總裁Paul Kent在會議上談到蘋果市場的創新驅動力,將移動醫療應用納入了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