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結核性胸膜炎的基本介紹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桿菌及其自溶產物、代謝產物進入超敏感機體的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癥。屬肺外結核病,2000年被衛生部批準的我國新的分類法則將其分類為結核病的第四類型。......閱讀全文
關于結核性胸膜炎的基本介紹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桿菌及其自溶產物、代謝產物進入超敏感機體的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癥。屬肺外結核病,2000年被衛生部批準的我國新的分類法則將其分類為結核病的第四類型。
關于結核性胸膜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胸膜活檢 針刺胸膜活檢是診斷結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活檢的胸膜組織除了可行病理檢查外,還可行結核菌的培養。 2.X線檢查 胸腔積液在300ml以下時,后前位X線胸片可能無陽性發現。少量積液時肋膈角變鈍,積液量多在500ml以上,仰臥位透視觀察,由于積聚于胸腔下部的液體散開,復見銳利的肋
關于結核性胸膜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細菌性肺炎 結核性胸膜炎的急性期常有發熱、胸痛、咳嗽、氣促,血白細胞計數增多,胸片X線表現高密度均勻陰影,易誤診為細菌性肺炎。但細菌性肺炎時咳嗽多有痰,常呈鐵銹色痰。肺部為實變體征,痰涂片或培養常可發現致病菌。結核性胸膜炎則以干咳為主,胸部為積液體征,PPD試驗可陽性。 2.類肺炎性胸腔
關于結核性胸膜炎的簡介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桿菌及其自溶產物、代謝產物進入超敏感機體的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癥。屬肺外結核病,2000年被衛生部批準的我國新的分類法則將其分類為結核病的第四類型。
關于小兒結核性胸膜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結核性胸膜炎初期,血中白細胞計數可增高或正常,中性粒細胞占優勢,爾后白細胞計數正常,并轉為淋巴細胞為主。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胸液外觀多呈草黃色,透明或微濁,或呈毛玻璃狀。少數胸液可呈黃色、深黃色、漿液血性乃至血性。比重1.018以上,Rivalta試驗陽性。pH7.00~7.30。有核細胞數(
關于小兒結核性胸膜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不典型的結核性胸膜炎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細菌性肺炎合并膿胸 患兒年齡較小,多見于5歲以下的幼兒。而結核性胸膜炎多見于5歲以上的少年兒童。肺部體征及X線檢查,胸腔穿刺液檢查可助鑒別。 2.病毒性肺炎合并胸腔積液 多見于嬰幼兒,臨床表現較重,咳嗽、喘憋明顯,嚴重者合并心衰竭。 3.風濕
關于小兒結核性胸膜炎的簡介
胸膜炎指由結核菌感染引起的滲出性炎癥,常伴有胸腔積液。可為原發灶直接侵入或血行播散性結核引起。積液少量至中等量,由于結核性胸膜炎滲液中的蛋白質較高,易引起胸膜粘連及肥厚。
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相關介紹
結核性胸膜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抽取胸液、抗結核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其化療原則與化療方法和活動性結核相同。 1.一般治療 體溫38℃以上可臥床休息,一般患者可以適當起床活動。總的休息時間大約以體溫恢復正常,胸液消失后仍須持續2~3個月。 2.胸腔穿刺抽液 由于結核性胸膜炎胸液蛋白含量和纖
關于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簡介
滲出性胸膜炎是干性胸膜炎的進一步發展。人體對結核處于變態反應狀態時,胸膜受結核菌的感染,易引起滲液。故多發生于初感染的后期,因這時患者的過敏反應高,但也可發生在結核病的任何階段。胸腔積液多為單側性。胸膜的血行播散性結核多為雙側性。
治療小兒結核性胸膜炎的相關介紹
首選鏈霉素及異煙肼治療,2~3個月后停用鏈霉素,異煙肼持續至1年。按肺結核治療。 1.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 可減輕中毒癥狀,促進胸腔積液的吸收,防止或減少胸膜粘連肥厚。可用潑尼松(強的松),待臨床癥狀好轉,體溫下降,胸腔積液減少或吸收,一般2~3周后開始遞減,療程以4~6周為宜。如在減量過程
預防小兒結核性胸膜炎的相關介紹
1.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染機會 結核菌涂片陽性患者是小兒結核主要傳染源,早期發現和合理治療涂片陽性結核患者,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嬰幼兒患活動性結核,其家庭成員應作詳細檢查(攝胸片、PPD等)。對小學和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 2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病理介紹
胸膜除纖維蛋白滲出外,尚有從毛細血管滲出的血漿積聚于胸腔中,自微量至數升。胸腔積液少者或積液雖多,經適當治療吸收很快者,可不引起胸膜增厚。積液量多且遲不吸收者,大量纖維蛋白沉著于胸腔,可引起包裹性或廣泛胸膜增厚。 呼吸功能改變 滲出性胸膜炎對肺功能的影響主要取決于胸液的多少。少量積液不影響肺
治療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相關介紹
若肺部有結核病變,則結核性的診斷可明確。病原不明的滲出性胸膜炎,絕大多數是結核性的,應按活動性結核病進行治療。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治療原則為抗結核藥物治療和胸腔穿刺抽液。 治療方法: (一)抗結核藥物治療 見結核病章 (二)胸腔穿刺抽液 胸腔穿刺抽液不但有助于診斷,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的受
關于結核胸膜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桿菌及其自溶產物、代謝產物進入超敏感機體的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癥。屬肺外結核病,2000年被衛生部批準的我國新的分類法則將其分類為結核病的第四類型。
如何診斷結核性胸膜炎?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結核性胸膜炎一般可確診。臨床表現主要為中度發熱、初起胸痛以后減輕、呼吸困難。體格檢查、X線檢查及超聲波檢查可作出胸液的診斷。診斷性胸腔穿刺、胸液的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和細菌培養等為診斷的必要措施,這些措施可對75%的胸液病因作出診斷。
怎樣預防結核性胸膜炎?
1.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染機會 結核菌涂片陽性患者是結核主要傳染源,早期發現和合理治療涂片陽性結核患者,是預防結核病的根本措施。 2.普及卡介苗接種 實踐證明,接種卡介苗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有效措施。
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
? 一、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結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臨床癥狀:可有發熱、干咳、胸痛,可伴有呼吸困難。??
結核性胸膜炎的病因分析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桿菌首次侵入機體所引起的疾病。我國結核性胸膜炎大多數由人型結核菌所引起。引起結核性胸膜炎的途徑有: ①肺門淋巴結核的細菌經淋巴管逆流至胸膜。 ②鄰近胸膜的肺結核病灶破潰,使結核桿菌或結核感染的產物直接進入胸膜腔內。 ③急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性結核引致胸膜炎。 ④機體的變應
關于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實驗室檢查
胸液一般草黃色,透明,但亦可為淡紅或深褐色的血性,含大量纖維蛋白,放置后形成膠凍樣凝塊。比重1.018以上,蛋白定量2.5%~3g%以上。鏡檢有核細胞100~10000/mm3,大多為淋巴細胞。胸液離心沉淀后作涂片檢查結核菌的陽性率不高,有時結核菌培養可獲陽性結果,陽性率約30%。近年來胸液測定
關于慢性化膿性胸膜炎的基本介紹
根據膿胸的病程,可分為急性膿胸和慢性膿胸,除某些特殊感染,如結核桿菌和真菌感染外,往往由于在急性膿胸未得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而形成了慢性膿胸。急性膿胸經歷6~8周后,膿腔未見消失,膿液稠厚并有大量沉積物,逐漸進入慢性期,形成慢性膿胸。慢性膿胸患者因長期感染,體質消耗,胸膜高度增厚,特別是壁層胸膜增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病理
胸膜除纖維蛋白滲出外,尚有從毛細血管滲出的血漿積聚于胸腔中,自微量至數升。胸腔積液少者或積液雖多,經適當治療吸收很快者,可不引起胸膜增厚。積液量多且遲不吸收者,大量纖維蛋白沉著于胸腔,可引起包裹性或廣泛胸膜增厚。 呼吸功能改變 滲出性胸膜炎對肺功能的影響主要取決于胸液的多少。少量積液不影響肺
小兒結核性胸膜炎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結核病是結核桿菌首次侵入機體所引起的疾病。結核桿菌有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對人體有致病力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我國小兒結核病大多數由人型結核菌所引起。 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堿、耐酒精的特性外,對于冷、熱、干燥、光線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濕熱對結核菌的
關于結核性盆腔炎的基本介紹
由結核桿菌引起女性生殖器炎癥稱為生殖器結核,又稱結核性盆腔炎。多發現于20~40歲婦女,也可見于絕經后的老年婦女。以輸卵管結核最常見,約占女性生殖器結核的85%~95%,其次為子宮內膜結核,其他類型發病少。絕大多數生殖器結核為繼發感染,常繼發于肺結核、腸結核、腹膜結核、腸系膜淋巴結的結核病灶也可
關于結核性腹膜炎的基本介紹
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彌漫性炎癥。本病的感染途徑可由腹腔內結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來。前者更為常見,如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核、輸卵管結核等,均可為本病的直接原發病灶。以中青年多見,女性略多于男性,為1.2~2.0︰1。女性多于男性可能是盆腔結核逆行感染所致。
關于結締組織病并發胸膜炎的基本介紹
以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多見。胸腔積液為單側或雙側,多為少量至中量。常伴有原發病的其他改變。系統性紅斑狼瘡者胸液為草黃色滲出液,少數為血性或膿性。蛋白含量增多,抗核抗體可陽性,免疫球蛋白增加,補體減少,可找到狼瘡細胞;抗結核和抗生素冶療無效,皮質激素有效。類風濕性胸液為稍黃、綠色的混濁
簡述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結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其癥狀主要表現為結核的全身中毒癥狀和胸腔積液所致的局部癥狀。結核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盜汗。局部癥狀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難。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運動幅度最大的腋前線或腋后線下方,呈銳痛,隨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由于胸腔內積液逐漸增多,幾天后胸
關于結核性胸腔積液的基本信息介紹
結核性胸膜炎是機體對結核菌蛋白成分高度過敏的反應,為兒童和青少年原發感染或繼發結核病累及胸脯膜的后果。臨床上起病可較急,亦可緩漸,有發熱,胸痛,干咳,同時有疲乏,消瘦,食欲缺乏,盜汗等結核中毒癥狀。干性胸膜炎階段,胸痛隨深呼吸和咳嗽時加劇,胸膜摩擦音為重要體征。隨著胸腔積液量的增多,患者漸感氣短
胸膜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胸膜炎(pleurisy)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為病毒或細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癥,又稱“肋膜炎”。胸腔內可伴液體積聚(滲出性胸膜炎)或無液體積聚(干性胸膜炎)。炎癥控制后,胸膜可恢復至正常,或發生兩層胸膜相互粘連。臨床主要表現為胸痛、咳嗽、胸悶、氣急,甚則呼吸困難。多見于青年人和兒童。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臨床表現
一般常急性發病,但也可緩發。有結核毒性癥狀,中、高度的發熱,可持續數日至數周之久。有時有畏寒、出汗、虛弱、全身不適、脈搏中度增速等。初起胸液不多,故胸痛明顯。待胸液增多,將壁層與臟層胸膜分開,胸痛即消失。大量胸液壓迫肺臟和心、血管,呼吸面積及心搏出量減低,患者可出現氣急。積液愈多,發生愈快,癥狀
概述小兒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表現
滲出性胸膜炎多見于較大兒童,3歲以上占大多數。多發生在原發感染頭六個月內。 1.癥狀 起病可急可緩,多較急,起病多有發熱,開始高熱,1~2周后漸退為低熱。同時患側有胸痛、疲乏、咳嗽和氣促等。咳嗽時積液側胸痛加劇,如針刺樣。待積液增多后胸痛即可減輕或消失。呼吸困難和發憋的有無與積液的多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