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物陶瓷“活”起來
生物陶瓷在軟組織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生物陶瓷可以是硬邦邦的陶瓷牙冠,也可以成為融入機體的“活”的材料。 不久前,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常江在國際學術期刊Materials Today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了近年來生物陶瓷的研發進展。他表示生物陶瓷不僅能用于硬組織修復,在軟組織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生物陶瓷具有調節干細胞分化和干細胞與組織特異性細胞(包括軟組織細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調控血管的生長、促進脂肪的再生、修復受損的皮膚或其他軟組織創傷等,都將是生物陶瓷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常江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從“無生命”到“有生命” 在人體內植入無生命的人工材料,就能誘導生命組織器官再生,調動人體自身修復功能。這種看似遙不可及的場景,因為生物陶瓷活性的增強,進一步變為現實。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張興棟就曾向記者展示了一種......閱讀全文
讓生物陶瓷“活”起來
生物陶瓷在軟組織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生物陶瓷可以是硬邦邦的陶瓷牙冠,也可以成為融入機體的“活”的材料。 不久前,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常江在國際學術期刊Materials Today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了近年來生物陶瓷的研發進展。他表示生物陶瓷不僅能用
Langmuir:生物陶瓷如何抵御牙周病發生?
俗稱牙周炎的牙周疾病可以引發牙齒缺失,但對該疾病進行徹底治療似乎目前是醫學界的一大挑戰;但目前很多新型方法比如氮化硅,一種用于脊柱內填埋物的陶瓷材料或許有望用于治療牙周炎,氮化硅的表面對引發牙周炎的細菌有一種致死性的效應;如今科學家們刊登在Langmuir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他們解釋了為何氮
微生物催化生物陶瓷可用于骨再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團隊提出微生物催化活性礦物誘導成骨的思想,并利用微生物催化作用構建生物陶瓷支架表面微納米結構用于骨組織再生。研究成果發表于《先進材料》。微生物催化活性礦物誘導成骨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供圖 吳成鐵告訴《中國科學報》,受自然界中微生物礦化現
上海硅酸鹽所柔性生物陶瓷研究獲進展
生物活性陶瓷因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活性而廣泛運用于骨組織工程中。然而傳統的生物陶瓷支架往往需要經過高溫燒結成型,不但消耗大量能量,同時其本征脆性極大限制了其應用,特別是在顱骨、眶骨等薄壁不規則骨組織的修復中,支架植入后往往由于應力等原因導致破碎從而影響骨再生效果。因此,制備出具有優異可加工性能
新型生物材料開發及生物陶瓷增韌研究獲進展
生物陶瓷材料——羥基磷灰石由于與人體骨骼天然化成分相似而成功應用于快速促進骨組織固定等骨科手術。并且羥基磷灰石可直接與宿主骨骼組織固定,具有優異的骨傳導和骨誘導性能,促使其在臨床上應用較其他陶瓷生物材料具有明顯優勢。但是,羥基磷灰石塊材其本身固有的脆性以及低的斷裂韌性限制了其在術后負載
微生物催化生物陶瓷用于骨再生研究獲進展
骨骼是一種復雜的生物礦化組織,由微納米尺度的有機(細胞、蛋白質)和無機(羥基磷灰石、碳酸鈣)材料組裝而成。理想的生物材料需要具有優良的骨傳導性與骨誘導性,才能高效促進新生骨的形成。而生物材料植入體的表面與宿主細胞直接接觸,其物理化學特征是生物材料成功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材料表面
多孔βTCP生物陶瓷骨內植入后的X射線能譜分析
采用兩種不同的掃描電鏡與X射線能譜儀測量了多孔磷酸三鈣(β TCP) 生物陶瓷骨內植入后植入陶瓷、界面和兔股骨的X射線能譜和元素比。比較了植入后材料以及界面元素比和組成的變化, X射線能譜結合掃描電鏡、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 對植入后磷酸鈣生物陶瓷從無生命的材料轉為有生命骨骼的生物轉化作了深入的探討,
生物陶瓷+3D打印,研究為肌腱骨再生提供新策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152.shtm
3D打印生物陶瓷用于骨、軟骨修復研究獲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3D打印生物陶瓷用于骨、軟骨修復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通過3D打印方法制備有序大孔結構的錳-磷酸三鈣(Mn-TCP)生物陶瓷支架,相關研究結果被《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fm.
上海硅酸鹽所發表綜述文章生物陶瓷用于組織修復與治療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常江和吳成鐵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Materials Today 與ActaBiomaterialia 分別發表綜述論文。 眾所周知,生物陶瓷主要用于人體硬組織的修復與替換。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生物陶瓷具有調節干細胞分化和調節干細胞與組織特
吳成鐵團隊構建微生物催化生物陶瓷用于骨再生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團隊提出微生物催化活性礦物誘導成骨的構想,并利用微生物催化作用構建生物陶瓷支架表面微納米結構用于骨組織再生。研究成果發表于《先進材料》。 吳成鐵告訴《中國科學報》,受自然界中微生物礦化現象的啟發,研究團隊通過微生物催化作用在傳統陶瓷材料(硅酸鹽)表面生長
我國學者利用3D打印批結控骨軟骨一體化修復難題
骨-軟骨缺損是臨床常見疾病。由于軟骨和軟骨下骨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微結構,因而骨-軟骨及其界面一體化修復極具挑戰。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吳成鐵研究員與常江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利用多種無機活性離子的共同作用誘導骨-軟骨一體化修復的思想,并設計了一系列不同組成成分的(Li,M
上海硅酸鹽所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修復人體硬組織的歷史悠久,從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鋁和氧化鋯等)發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鹽和硅酸鹽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簡單的組織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誘導組織再生、調節細胞生長和功能分化的組織工程材料。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特定生物活性陶
什么是生物降解
指材料在生物體內通過溶解、酶解、細胞吞噬等作用,在組織長入的過程中不斷從體內排出,修復后的組織完全替代植入材料的位置,而材料在體內不存在殘留的性質。生物降解金屬醫用材料是指金屬植入物在輔助并完成生物組織修復的過程中。在生物體內逐漸腐蝕直至完全溶解的一類金屬材料,同時材料的腐蝕產物對生物體不會產生或產
生物活性的理論背景
該概念是在 1969 年美國人 L.Hench 在研究生物玻璃時發現并提出,進而在生物陶瓷領域引入了生物活性概念,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經過 30 多年來的發展,生物活性的概念在生物材料領域已建立了牢固的基礎,如β-磷酸三鈣可吸收生物陶瓷等,在體內可被降解吸收并為新生組織代替,具有誘出特殊生物反應的作
上海硅酸鹽所生物3D打印神經化構建體用于多種組織再生與功能恢復方面獲進展
神經作為人體的中樞系統,在調節和控制其他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和代謝穩態等方面發揮作用。此外,組織再生是動態且復雜的生理過程,需要多種信號、細胞和生長因子的協同作用。在損傷初期,神經率先感知損傷信號并做出反應,通過分泌多種神經遞質和神經肽等調節再生微環境,從而積極參與組織再生。因此,構建具有神經調節功
上海硅酸鹽所等制備出3D打印仿生蓮藕支架
臨床上,大塊骨缺損的修復是人類面臨的挑戰之一,3D打印技術可以便捷的制備形狀可控的多孔支架材料,廣泛應用于生物材料和骨組織工程領域。傳統3D打印支架具有多孔的結構,將材料植入缺損部位后,營養物質和細胞沿著孔向內滲入支架內部,有利于骨組織向內長入,促進骨缺損的修復。然而,傳統3D打印支架在大塊骨缺
氣氛壓力燒結爐的功能
采用高純石墨作發熱體,熱電偶作測溫元件,用精密數顯程序控溫儀控溫,能實現爐溫的自動程序升降。由二級真空機組對爐膛進行抽真空,可實現樣品的真空燒結,同時也可注入保護氣氛或反應氣氛作氣壓高溫燒結。設備廣泛應用于結構陶瓷、功能陶瓷、硬質合金、生物陶瓷、人工晶體、復合材料等的燒結試驗。
上海硅酸鹽所在3D打印多功能支架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臨床上對于實體瘤的治療,通常采用以手術切除為主,化療、放療為輔的綜合療法。手術切除大部分骨腫瘤組織之后,在原發灶部位會造成大塊組織缺損,超過人體自愈范圍,因而需要植入組織工程支架進行誘導修復。同時,由于手術很難完全清除腫瘤細胞,為防止腫瘤復發,臨床通常會借助傳統化療和放療手段,而放療和化療對
氣氛壓力燒結爐的技術指標及功能
技術指標 最大均溫區:Φ200×200mm; 最大氣壓壓力:9.8MPa; 最高燒結溫度:2000℃;測溫方式:高溫熱電偶; 燒結氣氛:真空、氮氣或氬氣; 最高升溫速率:20℃/min。 主要功能 采用高純石墨作發熱體,熱電偶作測溫元件,用精密數顯程序控溫儀控溫,能實現爐溫的自動程序升降。
荷開發出新型人工骨移植材料
荷蘭特文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生物材料,可用于骨移植手術當中,促進骨細胞的再生和受損骨組織的愈合。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目前因意外事故或骨腫瘤等原因導致的大面積骨缺損、骨損傷、骨不連以及整形美容手術中的骨改形或再造,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
常見生物活性材料介紹
磷酸鈣材料磷酸鈣生物活性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鈣骨水泥和磷酸鈣陶瓷纖維兩類。前者是一種廣泛用于骨修補和固定關節的新型材料,國內研究抗壓強度已達60MPa以上。后者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生物活性,可用于無機骨水泥的補強及制備有機與無機復合型植人材料。磷酸鈣纖維或晶須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對人體無毒副
已知的生物活性材料有哪些?
磷酸鈣材料磷酸鈣生物活性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鈣骨水泥和磷酸鈣陶瓷纖維兩類。前者是一種廣泛用于骨修補和固定關節的新型材料,國內研究抗壓強度已達60MPa以上。后者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生物活性,可用于無機骨水泥的補強及制備有機與無機復合型植人材料。磷酸鈣纖維或晶須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對人體無毒副
意向性牙再植術治療上頜側切牙畸形舌側溝分析2
?圖3 CBCT評估患牙牙周余留骨量。A:唇側余留骨量約5mm;B:舌側牙槽骨吸收高度(自舌隆突至舌側骨高點約6.5mm);C:根尖至舌側骨高點約7mm?介紹治療方案,與患者充分溝通,簽署知情同意書。漱口液漱口,頜面部消毒,甲哌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微創完整拔出22牙,見22牙腭側遠中頸部自舌隆突向根方
真空熱壓燒結爐介紹
?本熱壓燒結爐采用高純石墨作發熱體,WRe熱電偶作測溫元件,用精密數顯程序控溫儀控溫,能實現爐溫的自動程序升降。采用電動液壓升降機構對試樣(模具)加荷,由精密壓力傳感器和數顯測力計檢測加荷力的大小,加荷速度連續可調,同時可實現自動加荷。由二級真空機組對爐膛進行抽真空,可實現樣品的真空熱壓燒結。同時也
簡述納米二氧化鋯的功能應用
1、納米二氧化鋯高強度、高韌性的特點,可以廣泛用于各種陶瓷,精密陶瓷,功能陶瓷,結構陶瓷,電子陶瓷,生物陶瓷等各種陶瓷,增強陶瓷制品的抗彎強度,韌性等 2、納米二氧化鋯有優異的耐磨性,廣泛用于各種耐磨涂料及涂層。 3、納米二氧化鋯可以用在高強度、高韌性耐磨制品:磨機內襯、切削刀具、拉絲模、熱
鋰電材料納米氧化鋯的應用范圍
納米氧化鋯粉體在國防、電子、高溫結構和功能陶瓷,尤其是在表面涂層等高科技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 1、納米氧化鋯可以用在高強度、高韌性耐磨制品:磨機內襯、切削刀具、拉絲模、熱擠壓模、噴嘴、閥門、滾珠、泵零件、多種滑動部件等。 2、功能陶瓷(陶瓷紐扣、陶瓷筷子),結構陶瓷: 電子陶瓷、生物陶瓷
超微粉碎技術對生物粉體方面的應用
近20年,生物粉體材料在醫學、植物病理學上得到了廣泛研究和應用。生物粉體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蝕性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應用超微粉碎技術制備生物粉體,是超微粉碎技術的另一重要應用,也是今后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如β-磷酸三鈣(β-TCP)和羥基磷灰石(HA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當其
“先進復合生物材料與臨床產品聯合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川國納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先進復合生物材料與臨床產品聯合研發”近日通過專家組驗收評審。該項目通過與荷蘭屯特大學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基于支撐型復合骨植入物和填充型復合骨植入物的先進生物醫用材料和臨床產品上實現了新突破。 項目利用國納科
根尖屏障技術治療Ⅱ型牙內陷引發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分析
牙內陷是牙發育期成釉器過度卷疊或局部過度增殖深入到牙乳頭所致,臨床表現為腭側溝或凹陷、圓柱狀或錐狀牙、畸形舌側尖、過大牙、過小牙,常見于上頜側切牙。本文報道采用根尖屏障技術治療Ⅱ型牙內陷引發慢性根尖周炎1例。?1.病例報道?1.1 病歷資料?患者萬某,女,21歲,2017年3月26日因左上前牙偶發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