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應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邀請,美國自主水下系統研究所(Autonomous Undersea Systems Institute)所長D. Richard Blidberg來所進行學術訪問。 訪問期間,D. Richard Blidberg為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The SAUV as a long term monitoring system: a collaboration research project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的學術報告。重點介紹了美國自主水下系統研究所在太陽能自主水下機器人(SAUV)研究和應用的最新進展,闡述了自主水下機器人在海洋監測和調查中的能力、應用需求和重點研究方向,并介紹了該所在構建供全世界水下機器人研發人員交流和分享資源的平臺“自主水下機器人應用中心(AUVAC)”互聯網站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進展。 D.......閱讀全文
日本Sinfonia Technology公司(東京都港區)11月26日宣布,開發出了供百萬瓦級光伏電站使用的自動行走式太陽能電池板清掃機器人。該清掃機器人配備蓄電池,可一邊在太陽能電池板上自動移動,一邊從清洗液罐向外灑水,使用旋轉刷和刮板進行清掃。 此次的清掃機器人配備了攝像頭及多種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近日公布了美國宇航局未來重返月球計劃中,建造月球基地的部分設計方案。 2006年12月,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了“重返月球”計劃,其核心目標是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月球南極有望成為選址地點。建成后的月球基地上將有探測車和生活區,能夠實現電力供應,保證宇航員在月球上
北京時間6月8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日本清水公司近日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利用太陽能的計劃,而這一計劃對太陽能的利用規模幾乎超過以前提出的任何計劃。 該計劃涉及圍繞月球6800英里(約合1.1萬公里)長的赤道建一條太陽能發電帶,然后將電能轉化為微波束和激光束發送回地球,最
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有一些技術成為人類的“千里眼”“順風耳”,大大增強了我們的環保執法、災害監測等能力。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情況、違法企業的偷排行為、高寒缺氧地區的水文資料……有了科技的幫助,獲取這些以往看來難以掌握的數據成為可能。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那片曾經飽受創傷的土地現在怎么樣了?
核心閱讀 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有一些技術成為人類的“千里眼”“順風耳”,大大增強了我們的環保執法、災害監測等能力。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情況、違法企業的偷排行為、高寒缺氧地區的水文資料……有了科技的幫助,獲取這些以往看來難以掌握的數據成為可能。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那片曾經飽受創傷的土地現在
一周前,樹人苑社區科學實驗室建成并對外開放。該實驗室專為青少年量身定做,讓孩子們在社區就能自己動手做實驗,了解科學、走近科學,這在市區還是首家。前天上午,樹人苑社區特邀石塔菜場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走進實驗室,由轄區準高中生當實驗老師,帶著他們體驗科學的神奇魅力。 互動體驗式實驗室 配有上百種器材
該機器人裝有濕敏元件,可以感知植物的濕度。 近日,美國羅格斯大學科研團隊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可以攜帶植物在室內尋找自動陽光的機器人。 據介紹,這臺機器人也被科學家稱為“三輪自動機器人平臺”,其頂部可以放置植物。 利用光線傳感器,機器人可以獨立在室內尋找陽光,并且依靠基本運動規劃系
每天清掃桌子、碗櫥、玻璃上的灰塵污垢是否讓人很膩煩?再設想一下,要清掃的目標是一塊有25—5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地方呢?而這是大型太陽能設備必須面對的問題。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3日(北京時間)報道,科學家在火星空間任務一項技術的基礎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自動除塵的太陽能電池板。 在近日
英國倫敦的航空電力公司(Aerial Power)開發出了一種搭載在遙控飛機上的“太陽能刷(Solar Brush)”,它可以使太陽能發電場的維護成本降低70%。 在陽光充沛的沙漠地區,太陽能發電場中的發電板表面總是容易布滿一層沙塵。為了保持光電轉化效率,發電板必須保持干凈,定時清理,這就增加
光驅動器件可以把光能直接轉化為機械形變,而無需通過齒輪等機械傳送裝置的轉換,具有遠程的、無接觸、無損傷、易操控等特點,尤其是太陽光中幾乎具有無窮無盡的光能,因此,光驅動器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巨大的前景,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研究工作者的興趣。光驅動器件研究的關鍵之一,是發展在光照下具有能量轉化特性的材料
美國海軍工程師最新公布一項未來派計劃——從太空獲得能量束,他們認為,大型太空太陽能模塊可發送太陽能至地面,這項基本方案可為軍事設施甚至城市提供能量。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航天器工程師保羅·杰斐博士現已建造和
美國海軍專家最新設計一種太空太陽能裝置,聚焦陽光將能量束傳輸至地面。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海軍工程師最新公布一項未來派計劃——從太空獲得能量束,他們認為,大型太空太陽能模塊可發送太陽能至地面,這項基本方案可為軍事設施甚至城市提供能量。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航天器工程師保羅-杰斐(P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下一艘計劃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飛船定于下月初搭載“德爾塔4”火箭開展不載人試飛。現有計劃要求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利用新的“獵戶座”飛船開展載人飛行。屆時,該飛船將搭載一枚NASA新重型火箭,首次在半個世紀里將宇航員送出地球軌道。然而,在后太空飛船時代,更加不確定的是他們
在對火星45公里的梅里迪亞尼平原區域進行了15年的探索后,美國宇航局(NASA)的“機遇”號火星車任務宣告正式終結。科學家歷經8個多月努力也沒能“喚醒”這架失聯的火星車。 “機遇”號與地球的最近一次聯絡是在去年6月10日。當天,一場巨大的火星沙塵暴擋住了“機遇”號火星車接收陽光的太陽能電池板
圖中光學照片顯示的是在壓電光電子效應的作用下,紫外發光二極管的發光強度隨施加的應變的增加而增加。下圖顯示的利用能帶理論解釋壓電光電子效應對p-n結處能帶結構和載流子輸運過程的調制和改變。 紫外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在化學、生物、醫學和軍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目前這種材料的內量子效率雖
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是一個創建僅7年的科研機構,短短7年來,它瞄準世界納米科技前沿和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在納米材料、微納制造、納米光電器件等領域開展科技創新與產業孵化,有力支撐了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致力于緊密結合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區域創新,與國家創新體系各單
中新重慶網4月19日電 據重慶商報報道 全身遍布傳感器的機器人在水下游弋,就能探測并發送水質污染情況;身藏大型垃圾桶的環衛機器人不但能夠到住戶家中收垃圾,還能自動清掃馬路并監測空氣質量……昨日,高交會舉行中德意環境監測微系統高科技論壇,來自三國的科學家們就目前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領域——微電子機械系統的
日企稱2035年開建月球太陽能電站 11月2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日本清水公司計劃在月球表面鋪設太陽能電池板,以此緩解能源危機。消息中指出,日本一家建筑業巨頭建議沿月球赤道帶鋪設長約合400公里的太陽能電池板帶,并通過激光和微波將電能傳送回地球,從而將月球變成一座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
自從2011年3月份地震和海嘯襲擊日本之后,日本全國對于是否還需要繼續使用核電發生了激烈的意見分歧,很多地方的核電站被一度關閉,這也導致了日本的電力供應危機。因此人們急切的希望能找到另一種產能方式來徹底擺脫對核電的依賴。而在清水建筑提出的這項方案中,利用月球上取之不竭的太陽能,將能一勞永逸的解決
2020成都光電博覽會25日在成都隆重開幕2020中國國際(西部)光電產業博覽會于2020年8月25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博覽會以“智能光電、萬聯光電”為主題,全部展示光電信息技術領域創新發展成果,展現最新的智能化發展趨勢,探討行業發展方向。本屆博覽會重點展示了光通信與5G、激光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風能機器人“極地漫游者”2月8日在南極中山站附近冰蓋上“走”出了第一步,這是我國研發的首臺基于再生風能驅動的機器人。 “極地漫游者”本體長1.8米,高1.2米,寬1.6米,重300公斤,可在風能發電驅動下不間斷地晝夜行走,能跨越高度近半米以上的障礙物,并在冰蓋復雜地形下進行
以水利,安家國,是這所大學堅守的莊嚴承諾。今年入夏以來,322條河流汛情告急,這所大學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身防汛救災:運用技術為國家應急管理部門提供實時的汛情預測預警專報,為國家防總調度指揮決策提供技術支撐;為地方提供應急技術支持;出版《防汛與搶險》《防汛抗旱》《防汛搶險100例》《防汛搶險手冊》《
【摘要】:針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高且能源管理不合理的問題,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通訊技術、計量控制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實現能源資源分類分項計量和能源資源運行監管功能,清晰描述建筑內總的用能現狀;實時監測各供電回路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等電力參數,識別有效負荷與無效能耗,從而可通過技術或行為節能方式,實現建
8月13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服務業指導意見起草組副巡視員徐建平,在深圳發改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開展專題調研。雙方就如何推進高性能計算市場化服務的有關情況、科技成果轉化等高科技服務業的基本情況及商業模式交換了意見。先進院副院長徐揚生、呂建成,及相關科研管理骨
2014年,我們見證了很多智能小玩意的流行,而包括3D打印機和智能恒溫器在內的智能設備也首次進入了人們的禮物清單中。 來自英國倫敦的未來學家詹姆斯·貝利尼表示,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信號,2015年這些技術將會加速前進,“未來,我們的家里將充滿了各種高科技的設備和智能電器。” 貝利尼
在不久前舉行的柏林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中,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和德國宇航中心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新一代仿人五指機器人靈巧手HIT/DLR Ⅱ,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注視下,完成了打開關閉空氣閥門、修復太陽能板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默克爾表示由衷贊嘆。 與此同時,
7月23日,江蘇省科技廳組織人事處處長周貢生、高新技術發展產業化處處長蔣洪、發展計劃與財務處副處長趙建國、條件處副處長李太生等領導來常州科教城調研,參觀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先進制造所常務副所長駱敏舟接待了科技廳領導一行。 來賓分別參觀了先進制造所
5月20日,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首發平臺北京眾創空間聯盟分平臺(以下簡稱“首發分平臺”)2016年度首批新品在太庫(北京)科技企業孵化器正式和觀眾見面,高端裝備制造技術領域的“激光加速器”、聚焦頭顱手術的“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手術系統—神經外科機器人”、專注于青少年智能學習產品的“
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在高交會開幕當天舉行,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新疆自治區副主席靳諾、深圳市副市長張文、中科院廣州分院副院長黃寧生為簽約見證。 本次共有7個簽約項目,主要包括低成本健康、產業合作 、新能源、機器人四大內容。低成本健康方面,深圳先進院與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變流、變頻及逆變技術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行業,諸如:高壓直流輸電中的換流閥,太陽能發電的核心設備逆變器,風能發電的主力變流器,高鐵牽引驅動變流器以及智能制造必須的機器人伺服驅動器,這些制造和變流設備中都離不開電流、電壓測量的核心器件傳感器。傳感器性能表現直接影響到整個設備乃至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