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生命的另一種閱讀和解析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理學是否一門獨立的學科,異議和反對意見不絕于耳。而我們竟在中國科學院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生物物理所,又在中國科技大學建立了生物物理學系,面臨的非議和壓力可想而知,堅持下來很不容易。” 說這話的老人是貝時璋。貝先生是目前健在的年齡最大的中科院院士,今年10月10日將度過105歲誕辰。我國生物物理學科的誕生和蓬勃發展,與他的名字緊密聯系在一起。 半個世紀前,貝時璋親手創建了我國生物物理學研究和教學的機構,設計了中國生物物理學的框架,隨之而來,也培養和造就了我國蛋白質科學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如今,由他創建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閱讀全文
合成生物學與蛋白質科學研討會在生物物理所舉行
會議現場 6月14日,合成生物學與蛋白質科學研討會在生物物理研究所舉行。會議由院工業生物技術處提議,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聯合主體參與。會議由工業生物技術處處長劉斌主持。來自天津工生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上海植生所的18名研究人員參加了研討。 劉斌首先介
生物物理所安捷倫科技蛋白質組學合作實驗室揭牌
2010年4月13日下午,安捷倫科技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邵律文(William P. (Bill) Sullivan)先生、大中華區總裁霍豐先生、生命科學與化學分析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牟一萍女士,中國區公共事務總監付向東先生等一行六人參觀訪問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舉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可控熒光標記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 9月21日,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研究組和林慶研究組合作成果Genetically Encoded Cyclopropene Directs Rapid, Photoclick Chemistry
生物物理所果蠅生殖發育關鍵蛋白質與RNA研究獲進展
mRNA的時空定位是mRNA轉錄后調控的重要步驟之一,在生殖細胞發育以及身體非對稱性的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oskarmRNA的定位與翻譯的位置決定了果蠅生殖質組裝的位置。 oskarmRNA在滋養細胞中轉錄,并通過微管等細胞骨架運輸到卵母細胞的后極。新轉錄的mRNA通常不翻譯
生物物理所蛋白質多肽藥物實驗室與華蘭生物結成戰略伙伴
座談會現場 為進一步加強交流、推進中國科學院與生物醫藥企業的合作,3月9日,“華蘭生物—生物物理所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實驗室”座談會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開。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實驗室有關科研人員及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參加了會議。 中科院生物局生物醫學處副處長沈毅主持了會
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中光致電子轉移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8月31日,Angewandte Chemie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研究組和龔為民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這篇以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a Metal Chelating Amino Acid as a Probe for Protein Electron
蛋白質組學大師John-Yates周二將在生物物理所做報告
生物物理研究所學術報告 報告題目:Driving Biological Discovery Using? Quantitative Mass Spectrometry (定量質譜技術驅動生物發現) 報告人:Prof. John R. Yates III ???????????????? D
雷鳴博士訪問生物物理所
報告現場 7月19日下午,應張榮光研究員的邀請,國家蛋白質科學(上海)研究中心主任雷鳴博士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9501會議室做了題為Structural Studies of MLL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es的精彩學
生物物理所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報道: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揭示STAT6對N4位點DNA的識別機制,解決了過去10多年來一直沒解決的一個重要科學問題。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研究工作主要由生物物理所劉志杰課題組博士生李靜和美國UCLA程根宏
生物物理所發現宿主抑制病毒蛋白質合成重編碼的新機制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高光俠研究組在《細胞》(Cell)雜志發表了題為Regulation of HIV-1 Gag-Pol expression by Shiftless, an inhibitor of 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
生物物理所發現宿主抑制病毒蛋白質合成重編碼的新機制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高光俠研究組在《細胞》(Cell)雜志發表了題為Regulation of HIV-1 Gag-Pol expression by Shiftless, an inhibitor of 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
生物物理所專家第九屆全球蛋白質結構預測比賽中獲佳績
12月8日,2010年第九屆全球蛋白結構預測比賽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蔣太交研究組發展的Jiang_Assembly蛋白質結構預測服務器進入了前二十名。這標志著我國在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領域中進入了世界上游水平。 眾所周知,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是計算生物學領域中最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迎來50華誕
50年前,貝時璋以戰略科學家的眼光把基礎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組建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在上世紀60年代,曾將一只小狗送上太空,為載人航天進行先期探索;60—70年代它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人工胰島素;在最近5年中,它又以《細胞》《自然》《科學》發表28篇論文的優異成績蜚聲海內外。研究
Craig--Denise-Motell教授在生物物理所做報告
應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所長的邀請,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Craig Montell教授和Denise Montell教授于5月10日上午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做學術報告,報告由朱巖研究員主持,幾十名科研人員和學生聆聽了本次
生物物理所CancerRes癌癥研究新發現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員近期在新研究中證實,γ-干擾素(IFNγ)介導LXA4下調是維持非可控性炎癥(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進乳頭狀瘤的重要條件。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14日的《癌癥研究》(Cancer research)雜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秦志
生物物理所在壓力應激障礙領域取得進展
“戰斗-逃跑”反應是指人和動物在面臨生存威脅時表現出的應激性生理反應,幫助個體更有力地戰斗或逃跑,以增加生存概率。《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便是這一過程的生動范例。在某些人群中,過度或反復的“戰斗-逃跑”反應引發一類稱為創傷后壓力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生物物理所通過2011年修購專項驗收
4月9日,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科研條件處專項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對生物物理研究所2011年修繕購置專項項目進行了驗收。 專項辦主任田東生代表中科院主管部門介紹了修購專項的實施情況、年度驗收標準和具體要求,同時也強調了中科院修購項目來之不易,希望研究所高度重視修購項目的實施
生物物理所科研儀器集成創新獲得新突破
5月11日,由生物物理所劉志杰研究員領銜設計和構建的“自動化、高通量基因到晶體流水線”通過專家組技術驗收。 在“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加強原始科學創新、加強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的辦院方針指引下,生物物理所利用有限的科研資源將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對象定位于難度較大的“人源膜蛋
賽諾菲安萬特公司代表來訪生物物理所
座談會現場 3月14日下午,賽諾菲-安萬特公司中國研發中心對外合作總監倪彬暉博士及對外合作項目經理王敏來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探討發展合作事宜。賽諾菲-安萬特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制藥公司之一,業務涉及疫苗、生物制藥、健康藥業產品,仿制藥和動物保健產品等,其研發方向與生物物理所的很多研
生物物理所發現調控“年老忘事”新靶點
9月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暢課題組題為Increased GSNOR expression during aging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ecreases S-nitrosation of CaMKIIα的研究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Ne
Thomas-C.-Südhof博士訪問生物物理所
徐濤頒發證書 6月28日,應孫堅原研究員的邀請,本年度“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習教授”,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院以及美國科學和藝術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Thomas C. Südhof博士和夫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陳路教授,來生物物理研究所訪問并做精彩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由孫堅原研究員
生物物理所Blood:腫瘤血管生成新機制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東京大學結構病毒學和免疫學聯合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D146 is a co-receptor for VEGFR-2 in tumor angi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腫瘤血管內皮標志分子CD146作為細胞表面受體促進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腦”在清晰“成像”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生物物理所Cancer-Res癌癥研究新發現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員近期在新研究中證實,γ-干擾素(IFNγ)介導LXA4下調是維持非可控性炎癥(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進乳頭狀瘤的重要條件。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14日的《癌癥研究》(Cancer research)雜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第三次生物成像論壇在生物物理所召開
4月8日上午,來自孫飛、朱平、苗龍、徐濤研究組的研究人員和生物成像中心的高級技術人員,在生物物理所召開了第三次生物成像論壇。 會議首先回顧了生物成像中心成功建立300KV Titan Ciros 超高分辨率電鏡后所取得的成績,同時結合近期舉辦的能量過濾以及STEM培訓活動,本
蛋白質的含量生物
蛋白質在人體中占18%左右,它是人類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如果體內缺乏蛋白質,容易引起營養不良,誘發疾病的發生。一般醫學上說的蛋白質多少,指的是人體血液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人體白蛋白正常含量是35-55g/L,球蛋白是20-30g/L。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生物按照從脫氧核糖核酸?(DNA)轉錄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遺傳信息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由于mRNA上的遺傳信息是以密碼(見遺傳密碼)形式存在的,只有合成為蛋白質才能表達出生物性狀,因此將蛋白質生物合成比擬為轉譯或翻譯。所以,RNA是蛋白質合成的直接模板。
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
1.氨基酸的活化與搬運:氨基酸的活化以及活化氨基酸與tRNA的結合,均由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完成。反應完成后,特異的tRNA3’端CCA上的2’或3’位自由羥基與相應的活化氨基酸以酯鍵相連接,形成氨基酰tRNA。 2.活化氨基酸的縮合——核蛋白體循環:活化氨基酸在核蛋白體上反復翻譯mRNA
生物物理所赴佛山考察并商談合作項目
7月8日至9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龔為民一行赴佛山考察,同佛山市政府副市長李子甫、副秘書長李昌群、科技局局長胡學駿、佛山新城管委會主任趙海、副主任徐平等進行座談,并參觀了即將開工建設的實驗室現場和周邊人文環境。 龔為民在會談中說,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閉幕之際,率先研究和謀劃科研機構同地
生物物理所在腫瘤藥物靶向輸送研究中取得進展
9月30日,PNAS 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課題組在腫瘤藥物靶向輸送領域的最新成果。這是他們繼發現納米酶(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并將其應用于腫瘤診斷(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之后,又一次將納米材料的新特性應用到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