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代表建議攻克霧霾形成機理李克強:誰攻克重獎誰
“總理,我想發言!”3月9日上午,李克強在陜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周衛健代表舉手大聲說。3月9日,李克強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陜西代表團審議。 在此之前,已經有兩位原定議程之外的代表在總理鼓勵下發了言,主持人因此提醒周衛健“注意時間”。李克強擺擺手說:“今天來就是想多聽聽大家發言,我少說幾句沒關系。” 周院士發言的主題,是建議集中多學科科學家攻克“我國北方霧霾的成因、發展趨勢、環境影響與應對”研究項目。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堅持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對霧霾形成的機理研究,提高應對的科學性、精準性,這真是說到我們科學家的心坎上了!”她興奮地說,“我們就此專門給總理寫過信。”人民日報 李舸 攝 “信在這兒,我已經批示了。”李克強高高舉起手中的信件說。 周衛健介紹,現在針對空氣污染和霧霾常態的研究雖然很多,但還沒有針對“霧霾事件”的專門研究。我國北方的霧霾事件分布面積大、季......閱讀全文
中國霧霾特殊形成機理研究
霧霾治理是一把雙刃劍,從表征上看,中國霧霾很嚴重、發生頻率高,但PM2.5濃度300~500mg/m3時對人體直接危害遠低于歐美國家。這給中國政府治理霧霾提供了一定空間,但霧霾的特殊性也給政府帶來了治理復雜性,提高了治理難度。中國霧霾生成機理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治理霧霾不僅要針對傳統霧霾形成機理,
院士代表建議攻克霧霾形成機理 李克強:誰攻克重獎誰
“總理,我想發言!”3月9日上午,李克強在陜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周衛健代表舉手大聲說。 3月9日,李克強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陜西代表團審議。 在此之前,已經有兩位原定議程之外的代表在總理鼓勵下發了言,主持人因此提醒周衛健“注意時間”。李
專家解答霧霾形成內在機理和應急措施實際效果
12月8日7時至12月10日12時,北京市首次啟動了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有效減緩了污染物累積進程,削減了污染物濃度峰值,得到了社會公眾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對于霧霾形成內在機理和應急措施實際效果等,公眾尚有不少疑惑。環境保護部特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答疑解惑。 疑惑一:北京市源解析結果已經發布,本次采
霧霾是這樣形成的
一是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大,地面灰塵大,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濕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四是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近
霧霾是這樣形成的
一是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大,地面灰塵大,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濕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四是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近年來城市
院士教授跨學科深度對話環境霧霾
5月23日,備受矚目的上海論壇特別專場——“霧霾籠罩下的中國和亞洲”跨學科學術報告會在復旦大學舉行。氣象學家秦大河院士、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和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就當前的霧霾問題展開了深度的對話,分別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給出了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建議。 在這次對話中,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認
科學家揭示霧霾形成的化學機制
近期,一個由中國、美國和英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文章,宣稱找到1952年倫敦大霧及當前中國霧霾形成的主要化學機制。 人們知道由二氧化硫轉化產生的硫酸鹽是形成煙霧的主要原因,而具體轉化機制并不清楚。該團隊研究證實倫敦大霧是在多云的大氣環境下,由二氧化
土壤氨氮濃度與霧霾形成的關系
中國霧霾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其形成機制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本文通過數理分析和實證驗證手段,剖析中國霧霾形成機制普遍性是傳統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為凝結核生成霧霾;特殊性是中國霧霾形成速度和擴散快、凝結核體積(直徑)跳躍式和突發性增長,均與區域微
科學家揭示霧霾形成的化學機制
近期,一個由中國、美國和英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文章,宣稱找到1952年倫敦大霧及當前中國霧霾形成的主要化學機制。 人們知道由二氧化硫轉化產生的硫酸鹽是形成煙霧的主要原因,而具體轉化機制并不清楚。該團隊研究證實倫敦大霧是在多云的大氣環境下,由二氧化
科技部將專項研究霧霾污染形成因素
記者從科技部獲悉,為了向不同階段和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提供基礎理論和技術支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專項試點工作已啟動,目前進入實施方案編制階段。科技部近日就這項方案向社會征求意見。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我國大氣污染來源多樣、成因復雜,大氣污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