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監局回應人工熊膽難產
歸真堂擬上市引發了社會對熊膽問題的關注,人工熊膽一直沒有獲批也引發了媒體的質疑。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人工熊膽的審批涉及的利益太多,因此遲遲未能獲批進入市場。那么,人工熊膽在療效上到底能不能取代天然熊膽?為什么研制29年遲遲沒有獲批?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司長張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人工替代品本身是很復雜的,其工藝水平、臨床效果能否達到天然品的水平,需要大量的專家論證才能得出結論。”人工熊膽還處在審評階段,如果能達到要求,就能獲得審批,從而進入市場,但不能說為了找到一個替代品,就要求藥監局批準一個達不到要求的東西。 人工熊膽與引流取膽賽跑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相關部門對熊膽的生產供應就開始尋找新方法。 作為中藥材的一種,熊膽一直緊俏。 根據1983年的有關統計,當時我國緊缺藥材有111種,其中34種貴重藥材中,動物藥材占12種,這其中,就包括熊膽。 我國人工熊膽研發項目負責人之一......閱讀全文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給虎骨熊膽入藥留通道
昨天,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對于修法中爭論最激烈的虎骨、熊膽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制品能否入藥的問題,新法規定,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科學論證,可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但“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作為藥品經營和利用的,還應當遵守有關藥
動物保護NGO基本需求難滿足 盼出臺動物保護法
動物保護NGO生存堪憂 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因用來源不明的貓咪做實驗而陷入了輿論漩渦。據報道,這只“臟兮兮,皮毛板結,散發著異味”的貓并未進行任何消毒或者免疫處理,就直接被送入了實驗室。 本報記者注意到,針對北大醫學部用流浪貓做實驗的事件,在網絡上幾乎
“活熊取膽”爭議該休止了
在高度文明的當今時代,保護動物早已成為多數國家、多數人的共識。毫無疑問,我們中國人是支持保護動物的,正因為如此,當有人在網絡上提出了反對“活熊取膽”之后,立即引來了廣泛關注。在此,筆者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決反對虐待動物,但也堅決反對不實新聞的傳播。 2006年1
李連達 李貽奎:熊膽之爭的三個關鍵問題
■李連達 李貽奎 由外國人發起的境外民間組織卻帶頭在國內發起一場大規模反對中藥熊膽粉的活動。細心梳理整個“論戰”過程,筆者對三個關鍵問題提出一些看法。有無藥用價值,能否治病救人? 眾所周知,中藥熊膽粉作為我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珍貴藥材,大量現代科學研究證實了中藥熊膽粉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療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稱熊膽功效尚無法替代
連日來,“活熊取膽”在中國掀起強烈風波,身陷輿論漩渦的歸真堂開放熊場參觀依舊未得到公眾的“寬恕”,“活熊取膽”引發了公眾對瀕危動植物入藥的爭議。貴重而稀缺的動物中藥材生存在倫理道德與中醫藥學的夾縫中,其出路何在? 在歸真堂、中國中藥協會、亞洲動物保護基金輪番在媒體上或解釋、或質疑后,
“活熊取膽”事件追蹤:沒有一個熊的膽囊正常
“黑熊真的不舒服” 亞洲動物保護基金呼吁盡快淘汰養熊業 無管引流活熊取膽汁真的“舒服”嗎?恐怕這真是“誰痛誰知道”。針對當前陷入輿論漩渦的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慈善組織亞洲動物基金昨天在京召開媒體溝通會公開表示,養熊業殘忍程度令人發指,呼吁盡快禁止養熊業。 “沒有一個熊的膽囊正常
活熊取膽企業產品僅兩種為藥品 藥企身份存疑
圍繞從事活熊取膽的福建企業歸真堂上市的爭議風波未平,記者在進一步的調查中發現,歸真堂出品的熊膽產品疑點重重,其中大部分產品并非藥品。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國內目前尚未取消活熊取膽,但其根本原則是“熊膽入藥”,如果廠家并非把熊膽“入藥”而是挪作他用,毫無疑問應予嚴格限制。 國家食品藥品監
專家稱人工熊膽正式批量生產僅剩最后審批
人工熊膽批量生產僅剩最后審批 我國人工熊膽研發項目負責人之一的沈陽華星藥物研究所副所長姜琦,日前向記者介紹,經過25年的研發,人工熊膽項目的全部研發材料已上報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已完成批量生產前的全部工作。一旦通過國家審批,人工熊膽將正式批產進入市場。 在2月18日由動物保護組織“它基
國家藥監局回應人工熊膽難產
歸真堂擬上市引發了社會對熊膽問題的關注,人工熊膽一直沒有獲批也引發了媒體的質疑。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人工熊膽的審批涉及的利益太多,因此遲遲未能獲批進入市場。那么,人工熊膽在療效上到底能不能取代天然熊膽?為什么研制29年遲遲沒有獲批?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司長張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專家談“活熊取膽”建議加快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
近日,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試圖通過上市融資擴大生產規模的消息傳出后,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民眾的熱切關注,“活熊取膽”、“熊很舒服”等一夜之間成為網絡熱詞。 如何看待“活熊取膽”?我國現有法律對“活熊取膽”是何態度?是否應立法善待動物?為此,記者今天專門采訪了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