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只需100個細胞的表觀基因組分析

    近年來,表觀遺傳學已經成為了干細胞分化、炎癥、癌癥等多個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它在臨床上的潛力還未得到充分挖掘。表觀基因組分析可以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態調整治療方案,最終實現個性化醫療。問題在于,表觀基因組分析需要的細胞量很大。舉例來說,檢測全基因組的蛋白-DNA互作和染色質修飾大約需要一千萬細胞,對患者樣本進行這樣的分析基本是不可能的。 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Chang Lu教授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開發活細胞分析工具,以便更好的理解人類疾病。他擅長用微流體裝置檢測細胞內發生的分子事件。 最近Lu教授與愛荷華大學的Kai Tan合作,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發表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們基于微流體裝置開發了MOWChIP-Seq(microfluidic oscillatory washing based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技術,只需要100個細胞就能進行表觀基因組分析。......閱讀全文

    2018年9月28日Science期刊精華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8年9月28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1.Science:重大進展!鑒定出有害藻花產生強效神經毒素軟骨藻酸的基因簇  doi:10.1126/science.aau0382; doi:10.1126/science.aau9067

    Autoimmunity:能研究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特性的新型工具

      如今研究人員都知道,表觀基因組在控制DNA表達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而且表觀基因組的一系列改變與多種健康問題直接相關,比如癌癥、自身免疫性障礙等多種疾病,但目前科學家們關于表觀基因組并不是知道地很多,甚至也并沒有工具去研究表觀基因組。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刊登在國際雜志Au

    甲基化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甲基化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DNA甲基化增強基因轉錄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r7854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為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夠在不

    sci-CAR方法同時分析上千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接近性

      不同細胞類型的基因組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它們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不是相同的。表觀基因組由一組影響每個細胞的基因組發揮何種功能的標記組成,而轉錄組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條件下,細胞內所有轉錄產物的集合。轉錄產物經翻譯后會產生蛋白。  在RNA轉錄過程中,細胞僅能夠接近它們的染色質包裝的雙鏈基因組的某些部分

    白血病細胞或會通過表觀遺傳學改變轉分化為非癌變細胞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Leukemia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Josep Carreras白血病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白血病細胞或能通過表觀遺傳學改變轉化稱為非癌變細胞。  我們機體的所有組織都攜帶相同的DNA,但其卻會發揮不同的功能,比如,淋巴細胞和神經元就擁有相同的遺傳物質,但其

    Nature 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系了起來!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一文了解甲基化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甲基化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Vossman/ Wikipedia  【1】Nature:母體維生素C調節DNA甲基化重編程和生殖細胞產生  doi:10.1038/s41586-019-1536-1  發育通常被認為是在

    自然選擇才是最挑剔的科學評論家

      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向世界宣布“人類DNA中有30億個化學單位”。從那時起,科學家們便開始設計許多方法來組織和評估這些極為龐大的儲存信息。如今,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科學家認為,自然選擇進化才是解析基因組的看家法寶。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基因組中僅有1%由基因構成,這些基因生產組成我們

    Cell公布表觀遺傳學重大突破:40多篇論文的成果

      ——國際人類表觀基因組協會(International Human Epigenome Consortium, IHEC)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表觀遺傳對免疫力、細胞系確定和細胞分化的影響。  生物通報道:2011年,歐盟委員會啟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項目,投資3000萬歐元(約合410

    科學時報年終專稿之生命科學篇 裴鋼:風景這邊更好

    編者的話 對于科學和技術的重大進展來說,一年并不是一個很長的時間。然而科學與技術的任何進步,都是科學家在日常工作中留下的一個個腳印。剛剛過去的2007年,科學與技術的各個領域可謂異彩紛呈。為了讓讀者對此有全景式的了解,本報特別約請各領域專家梳理并點評了科學與技術發展的亮點,并展望令人期待的

    Cell Res重點論文:單細胞表觀多組學測序技術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Cell Res重點論文:單細胞表觀多組學測序技術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科學家發現正常乳腺組織中癌細胞發育的重要線索

      1月2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Andrew Teschendorff 研究組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婦科癌癥研究中心Martin Widschwendter研究組的合作論文DNA methylation outliers in n

    表觀基因組對糖尿病發展作用揭示

      英國《自然·通訊》期刊近日發表的一篇表觀遺傳學論文,揭示了表觀基因組對疾病發展的作用,探索了環境對Ⅰ型糖尿病發展產生影響的線索。科學家在Ⅰ型糖尿病病人中發現了免疫基因的表觀遺傳變化,而這些機制對人類來說仍是未解的謎題。   過去十年來,Ⅰ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出現了顯著上升,這被認為是環境因素(比如感

    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表觀遺傳學什么是重點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Scientific Reports:創建首個全面基因組圖譜

      近日,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揭示身體不同部位脂肪積聚所造成的傷害的驅動因素。他們的一項新研究比較了皮膚下的脂肪細胞和腹部內的有害脂肪,創建了第一個全面的基因組圖譜。該圖譜揭示了在細胞發育早期獨特的特征,不同類型的脂肪似乎“硬捆綁”(hard-wire)在一起。該研究發表于Scientif

    Nature:不容忽視的表觀基因組

      肥胖有可能不僅寫在基因之中,也寫在基因之上。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一項探討人類表觀基因組(epigenome)的研究發現,某些表觀遺傳標記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相關。   在上個月的《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上,科學家們報告稱在2500多人的血液

    新的基因編輯領域突破口—表觀遺傳調控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新的基因編輯領域突破口—表觀遺傳調控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Nature子刊:CRISPR發現表觀遺傳對染色體的影響

      *本研究所使用的靶向表觀基因組編輯技術由賽業生物提供   染色質的3D結構會隨著細胞的生活周期而變化,對我們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發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染色質折疊讓一些DNA片段彼此靠近并發生互作,他們將這樣的區域稱為拓撲相關結構域TAD。大腦中TAD結構與神經精神

    Nature子刊:用CRISPR操控表觀基因組

      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精確地控制基因開啟及激活的時間。借助這一新技術研究人員可通過化學操控包裝DNA的蛋白,來開啟特異的基因啟動子和增強子——控制基因活性的基因組片段。  研究人員說,擁有操控表觀基因組的能力將有助于他們探究特殊啟動子和增強子在細胞命運或遺傳病風險中所起的作用

    Science:揭示大腦回路的表觀基因組成

      表觀基因組學的變化,包括DNA的化學修飾,可以作為基因組的一層額外信息。表觀基因組學在學習和記憶及年齡相關的認知度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的研究發現DNA甲基化,一種特殊的表觀基因組學修飾的形式。從出生到成年,DNA甲基化形式在大腦細胞中是動態變化的。從而幫助理解大腦細胞中基因組學的信息是如何控

    Nature子刊:CRISPR發現表觀遺傳對染色體的影響

      *本研究所使用的靶向表觀基因組編輯技術由賽業生物提供   染色質的3D結構會隨著細胞的生活周期而變化,對我們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發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染色質折疊讓一些DNA片段彼此靠近并發生互作,他們將這樣的區域稱為拓撲相關結構域TAD。大腦中TAD結構與神經精神

    Nature子刊:CRISPR發現表觀遺傳對染色體的影響

    染色質的3D結構會隨著細胞的生活周期而變化,對我們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發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染色質折疊讓一些DNA片段彼此靠近并發生互作,他們將這樣的區域稱為拓撲相關結構域TAD。大腦中TAD結構與神經精神疾病的患病風險息息相關,但這一研究領域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來自西

    Nature重大成果:最全面的人類器官表觀基因組圖譜

      多年來,科學家們成功獲得了人類基因組的工作圖——編碼人類生命的完整DNA序列圖像。而現在他們仍然在往這一圖集添加新頁面——散布在DNA鏈上,影響了基因抑制的化學標記物——甲基的圖譜。  來自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報告稱,他們構建出了來自個體捐贈者(包括女人、男人和孩子)十多種不同人類器官最全面

    新的基因編輯領域突破口——表觀遺傳調控(一)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修飾

    PLOS Genet:單分子測序技術助力原核生物DNA甲基化研究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對230種古細菌和細菌基因組進行了測序,旨在研究DNA甲基化在原核生物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細胞的表觀基因組是基因組DNA特殊剪輯發生改變的一個特殊集合,這些表觀基因組的改變會影響基因組的

    全局DNA甲基化重塑技術幫助檢驗體外實驗模型是否有效

      一些神經疾病的發病率正在攀升,特別是那些與衰老有關的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癥和帕金森。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疾病,評估潛在新療法,生物學家需要能在實驗室進行研究的精確模型。  來自Salk和Stanford的研究人員,與Baylor醫學院的合作者證明,用之前發表的方法誘導神經細胞,與大腦中自然發育的神經

    精準定位為耐藥性癌癥治療提供了新認識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 "癌癥登月計劃" 研究人員正在推進新的生物技術,研究免疫治療和表觀基因組分析。  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 Fabian V. Filipp 教授正在進一步研究精確癌癥靶點和個性化醫療。  Filipp 教授繪制了黑色素瘤的的基因全景并發現了一種可以有效應對致

    多篇文章聚焦免疫應答背后的表觀遺傳相互作用

       國際人類表觀基因組聯盟(IHEC)近日在《Cell》等雜志上發表了40多篇論文,為人們呈現了原代組織的表觀遺傳數據集,以及復雜人類疾病的細胞機制分析。其中,幾個團隊開始解析免疫細胞發育、譜系確定和分化,以及免疫應答背后的復雜表觀遺傳相互作用。  在一項發表于《Immunity》的研究中,德國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