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機能準確查驗出奶粉 潘阿婆 9個口岸的X光機數量增至14臺,加派200名工作人員,手拖行李和大型行李基本上都被要求上X光機“照一照”……“香港奶粉限帶出關令”昨日生效,香港各口岸出關檢查明顯加強了抽查力度。香港海關助理關長俞官興昨日下午公布,截至昨日下午2點,香港方面共截獲了10個違規個案,其中8個香港人,2個內地人。檢獲的最大違規案例是一位香港男士攜帶15罐奶粉出關。 24小時內兩度出關需慎帶 昨日下午,香港海關助理關長俞官興在舉行發布會時透露一個特案:有一人只攜帶兩罐嬰兒奶粉出關,但也被視為違規。該名人士是在24小時內第二次出關時被發現攜帶了罐裝奶粉,但并沒有未滿36個月的嬰兒同行。 據悉,“限帶奶粉令”有個很關鍵的時間要求:24小時內首次出關的人才能帶總凈重不超過1.8公斤的嬰兒奶粉。舉例來說,旅客甲3月1日上午11點第一次離開香港,但當天又返回香港。如果旅客甲在3......閱讀全文
記者赴港直擊 多家超市明文限購奶粉且多斷貨 香港特區政府頒布的“限制嬰幼兒奶粉出境”條例將于3月1日正式實施,受影響最大的非廣東地區莫屬。近幾年來,由于國內奶粉頻頻出事,廣東地區又有著天然的地域優勢,“港奶”已經成為珠三角家長喂養寶寶
香港限奶令的實施還未滿月,但內地奶粉市場卻早就做出了反映,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國奶粉將迎來新一輪漲價潮。中新社發 楊華峰 攝 3月1日起,限制奶粉出口條例在香港正式生效,年滿15歲的離港人士每人可攜帶凈重不超過1.8公斤(約兩罐)的嬰兒配方奶粉,違例者可被罰款50萬港
昨天,家長趕在“限帶令”生效前夕赴港買奶粉。 昨天,在港鐵上水站外的通道,水客正在抓緊時間卸貨、分貨,搶干“最后一票”。 直擊港奶“限帶令” 香港食衛局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稱 數據顯示大量“港奶”被水客運走 香港奶粉“限帶令”今起正式實施,無論是水客還是“拖粉”
香港:擬修訂進出口條例每人限帶2罐奶粉出境 香港特區日前為打擊跨境水貨客活動及確保奶粉供應,計劃修改《進出口(一般)規例》,規定每人每次最多只可攜帶凈重不超過1.8公斤的奶粉出境,最快2月份生效。按一罐奶粉0.8~0.9公斤計算,即每人最多只能帶兩罐奶粉出境。
據新華社電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天在港表示,香港自實施限制配方奶粉離境措施以來,奶粉供應穩定,特區政府將于10月進行檢討及壓力測試,若顯示措施具有成效,會將限制撤銷。 高永文當日出席議員辦事處開幕禮后對媒體表示,特區政府、業界及社會人士于7月3日成立的委員會已展開工作,制定指
昨日,香港水貨客在羅湖口岸交易嬰兒配方奶粉。 香港:帶多一罐奶粉可罰50萬監禁兩年 香港:帶多一罐奶粉可罰50萬監禁兩年收起 原標題:從香港帶奶粉回廣州今日起每人限兩罐 各位廣州"奶爸奶媽"注意啦!今天起,香港《2013年進出口(一般)(
2013年2月4日,位于珠江新城廣州婦兒醫院附近的嬰兒用品店,奶粉尚有大量現貨供應。 需求火爆致內地“港版”代購奶粉齊漲價 繼擬修例規定離港限帶2罐奶粉之外 2月1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宣布當地計劃修訂《進出口條例》,規定離境自用人士最多可帶不超過1.8公斤即兩罐奶粉(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在人民大會堂前接受采訪,回答食品安全等問題。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民生問題涉及國家長治久安、人心向背,不能任由民生難點熱點積累,應加大頂層設計,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盡快解決。――全國政協委員周伯華 ●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個國家特有。最
搶購前的超市里,各種奶粉貨源充足。 為緩解香港奶粉缺貨,特區政府2月1日宣布,將推出多項措施,其中限制每人每次只準帶2罐奶粉出境,對水貨客形成致命打擊。消息傳出,2日香港就出現“瘋狂搶購奶粉潮”,各專門店門前出現排隊人龍,水貨客更是能搶幾罐是幾罐,還有內地家長趕在條例生
昨天,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向媒體開放。記者們在忙著采訪。 代表團開放日 香港團 昨天,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向媒體開放,會上討論奶粉限購等話題。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資深大律師譚惠珠接受采訪時表示,奶粉限購只會是暫時措施,不會影響到港
前日,香港政府正式在憲報刊登《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建議規定除非獲工貿署署長發出許可證,否則禁止從香港輸出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考慮到個人自用需要,每名16歲以上人士可帶不超過1.8公斤奶粉,即大概兩罐。規例將于本月27日交立法會,
限制“三公消費”、密集的反壟斷調查成就了2013年食品行業回歸、調整的主旋律。即將步入2014年,一些事件仍在持續發酵。記者選取了今年食品行業內,能展現來年發展趨勢的8大事件,當中,既有國家監管部門態度的“微”轉變,也有行業內巨頭遇困折射行業縮影,希望能從更宏觀的角度讓讀者明了來年趨勢。
香港“限奶令”引反彈 港府:最快明年取消 香港3月初開始實施“限奶令”,規定每人離開香港時攜帶奶粉不得超過2罐。香港向以自由貿易精神為核心價值,如今卻出臺罕有的嚴苛限購令,特區政府解釋說,這是為了應對日漸頻繁的“奶粉荒”,和打擊猖獗的水貨客。“限奶令”引發熱議,香港奶
毒奶產品愈驗愈多,繼伊利和蒙牛后,產自黑龍江的雀巢奶品的一款一公升裝純牛奶被驗出三聚氰胺,另有一款雀巢嬰幼兒奶粉在21日也被驗出含有三聚氰胺。雀巢香港有限公司22日凌晨發表聲明強調,港府的測試確認該兩款嬰幼兒奶粉并沒有三聚氰胺,有關奶粉是安全的。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表示,21日抽驗六十五個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4月17日,新修訂的奶粉限購令條款將被提交至香港立法會表決。 說到奶粉限購,可能很多有孩子的爸爸媽媽會皺起眉頭。從今年3月1日起,香港實施奶粉限購,離開香港的16歲以上的人,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攜帶兩罐奶粉。這項規定實施一個半月以來,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擊退了倒
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3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對國內食品安全沒有信心。崔永元表示,媒體的注意力不應只局限在香港“奶粉禁令”上,而是應聚焦內地消費者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奶粉。 因為香港的奶粉“限帶令”,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詞,食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卻又問題
長期以來,港人信賴日本產奶粉,但日本強震觸發核危機,令香港掀搶購日本奶粉熱潮。在日本奶粉供不應求之時,當地團體呼吁港人多用母乳喂養。 再現搶購日本奶粉潮 據香港媒體報道,日本雪印奶粉由于產地正是輻射重災區群馬縣,廠方宣布產品禁止供港;其他日本奶粉品牌如明治、森永、
新華網香港3月23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23日表示,限帶嬰幼兒奶粉出境的措施是要確保香港本地父母能為嬰幼兒購得足夠的配方奶粉,有關方面在適當時候才會考慮是否撤銷該措施。 高永文表示,當符合4個條件時,包括香港整體奶粉供應充足、訂購熱線完善、零售點有效補貨及可以接受訂貨
米袋子越來越充實,菜籃子越來越豐富,人們早已從“有啥吃啥”變成“吃啥有啥”。然而,接連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人們焦慮,“還能吃啥”成為群眾的普遍困惑。食品行業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 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始終是改革攻堅的目標。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整合食品生產
中秋國慶將至,不少人選擇在此期間出行游玩,探親訪友。 即使不得空當面拜訪,許多人也會為遠方惦念著長輩、朋友們訂購些珍饈美食,通過物流寄達,聊表心意。 但您知道嗎?過海關時,如果沒注意以下這些事:無論郵寄禮品,還是親身出行,好好的計劃,都可能徹底泡湯! 訂購月餅有風險 檢驗嚴格或被扣 “我
據香港電臺消息,受香港立法會流會影響,香港特區政府提出俗稱“限奶令”的2013年進出口修訂規例無法審議,“限奶令”要以最初版本實施。 提出修訂規例、希望設立“日落條款”的香港工黨人士何秀蘭,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再提修訂案;有海關工會表示,條例定義不清晰,執法仍存困難。 日落條款指的是法律
前言:此文描述了消費者過于癡迷洋品牌奶粉,跨境電商和代購行業的亂像。不過,把真奶粉和假奶粉混在一起,或者把真進口的和國產的奶粉混在一起,的確是檢測的難題,這種“半真半假”的問題,還沒有被我國食品檢驗的大神們攻克。所以以下文中所述,都只能是“有推測,有這種可能,但無人能檢”。召喚食品檢驗的大神,
從1989年引入全球制藥巨頭默沙東乙肝疫苗技術,再將銷售渠道鋪遍國內31個省區,深圳康泰生物用了24年;然而,從12月初爆發乙肝疫苗“致死門”事件,再到全國27個省區全面叫停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前后不過20天。 此后,原本與康泰生物呈鼎立之勢的大連漢信(曾為已退市公司S*ST云大的控股子公司
香港跑馬地成和道“義成”藥房,貨架上放滿了奶粉。 在香港,奶粉是普通食品,零售環節并無特殊管制,只要拿到商業登記證,即可銷售。目前,有六成左右的奶粉由藥店賣出。 為保證質量,香港食品安全中心通過“恒常檢查”,抽取樣本進行微生物及化學測試,抽檢樣品比例高,檢測參數多。 六成奶粉藥店售
貴州茅臺前副總經理王崇琳涉嫌受賄被逮捕 從黔西南州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獲悉,12月2日,貴州茅臺前副總經理、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王崇琳涉嫌受賄一案,由貴州省黔西南州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黔西南州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王崇琳作出逮捕決定。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貴
醫院的產房里,每天總有新生命呱呱墜地,然而,在這些新生兒睜開眼睛開始端詳這個世界的時候,早已有人盯上了他們,試圖將其作為生財的工具。前不久曝出,一些外資奶粉企業的營銷人員通過賄賂相關的醫護人員,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新生兒喂食自家的奶粉,通過搶占第一口奶,試圖讓嬰兒對自家的奶粉產生依賴性,從而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不僅擊倒了三鹿,也重創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品牌的信任。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一些中國人在海外注冊商標,委托國外代工廠負責生產,而產品則專門銷往國內。 最近第一財經日報就報道說,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上百個進口奶粉品
圣誕節假期本是西方人團聚、放松度假的日子,但日前一則有關奶粉限購令中英文版本不同的消息,卻引爆澳大利亞社交網絡。筆者發現,這一事件絕非偶然,與日益盛行的代購行為不無關聯。 一些顧客近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和悉尼部分伍爾沃思超市發現,奶粉貨架上的中英文限購令雖然語氣同樣客氣,但內容卻大有玄機。英文
一罐奶粉,以報關價50 60元進到中國,最后到終端給消費者的價格是300 400元,價格增長了四五倍以上,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高額的渠道費用還有營銷費用。 一層渠道扒一層皮 “國外幾乎任何一家大型的奶粉生產商,比如恒天然、菲仕蘭坎皮納,找其代工生產出來的奶粉,到中國報關價都在50~6
“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是否會成為中國奶粉生產企業的一次救贖? 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國務院提出的五大措施中,“按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堪稱最為嚴格。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表示,很多食品和化妝品企業都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