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將有5萬億元的環境資產進入市場,其中有1/3的資產由投資進入這一領域,另外2/3的資產則由政府投資。1/3進入市場的資產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區域性的重資產公司和綜合服務公司,另外1萬億元由投資集團控制。 投資集團未來的趨勢是規模化,沒有300億元以上的規模不會成為中國環境重資產集團的一員。 作為區域綜合服務商,水務行業現在已經有將近10家上市公司,應該還有70~80家技術細分領域的公司,會在細分領域中領跑這一行業,而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創業板和中小板。 隨著水污染治理的持續推進、環保產業的發展,我國水務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水務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身處公共服務領域的水務行業,應該抱有什么樣的心態?企業針對自身特點如何確定發展方向?產業未來將形成何種格局?在不久前舉行的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戰略合作將成水務市場主題 專業化分工催生企......閱讀全文
近年來,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案例不斷增多。對此有業內人士也指出,受去杠桿以及嚴控金融風險的影響,我國企業境內融資門檻不斷提升,赴海外謀求上市可能是這些企業緩解融資瓶頸的路徑之一。 從環境產業來看,新加坡環保市場相對更受環保企業歡迎,尤其是水務相關企業。新加坡的良好經商環境以及其解決缺水問題的豐
●未來3~5年內,水務行業將產生百億元產值、千億元市值的標桿性企業。未來5~10年,我國水務行業將誕生國際性的水務企業 ●最有價值的水務公司可能就是與政府和最終用戶產生高頻次、良性互動,技術和流程優化迭代速度最快的企業 市場分析 編者按 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下
相比環保產業的其他領域,我國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更為充分和深入。2012年以來,我國水務市場異常活躍,投資熱度持續提升。經過多年積累,國內水務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效應、項目積累等方面已具備較雄厚的實力。在這個過程中,上市、并購不斷出現,未來,國內水務市場發展會有怎樣的分化?什么樣的企業可以上市?企業
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鄭志強4月13日說,經開挖探坑的方式調查,調查組已查找到了導致水體苯超標的方位。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調查組將對此次事件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威立雅的發展歷程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中國水業20年的改革步伐。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世界五百強環保企業之一,威立雅不僅見證了中國環保意識的逐漸覺醒,還深度參與了環境產業的改革發展。無論是1997年天津凌莊水處理廠的改造和20年的經營權,還是1998年承接的成都第六水廠B廠項目,或是2002年簽訂的上海
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快速推進,特別是現代互聯網技術對水務行業的滲透及發展,水務行業以其具有的巨大的市場規模、穩定的投資收益帶來的良好,將成2018年我國發展快和具有投資價值的行業之一。2017年我國水務市場基本呈現用水需求總量持續平穩增長的態勢。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開展的影響下,從河長制到湖
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行業的PPP(政企合作)近期不斷有政策出臺,相關試點亮點頻頻。在企業方面,某些水務企業希望通過PPP來進行資本和經營的擴張,而不少投資人也希望從中尋到商機。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作為水務企業,如果單純希望通過PPP擴大資本數量,則難以彰顯政企在合作建設基礎設施和提供公
隨著第八屆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正式召開,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再度成為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熱門話題。長久以來,中國始終將環保工作視作提升國家發展質量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礎上,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不僅在嚴峻的污染形勢下化被動為主動,也為環保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紅利與機遇。 直到今天,我國環保系統格局
●污染治理正在從局部向全面、從單一到復合、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過程中,這同樣是一個技術回歸的過程,即技術、人才、專業化水平贏得充分重視。技術會在市場競爭、企業比拼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有多少企業擁有原創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儲備,在人才、專業化管理水平、信息化等新技術應用方面真正下功夫
“智慧城市”和“智慧水務”的建設都是一個龐大的且系統性強的工程,如同蓋一座高樓,從前期準備到開土動工再到大樓建成中間要經歷許多步驟。有些步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輕則大樓可利用程度不高,重則變成“豆腐渣工程”引發安全問題。那么,如果用建造大樓的理論類比“智慧水務”的建設,哪些步驟是必不可少的呢?
隨著國內環境產業與水務市場進入深刻重構期,中國水務市場經歷了生態共生、資本合作、競爭加劇等階段。經過幾年調整,污水處理市場行業集中度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 一、5年幾乎翻一倍的CR10 根據E20研究院最新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城鎮(包括設市城市、縣城,不包含建制鎮)的污水處理市場化
污水經處理后可用作城市景觀用水污水處理廠內景 中國水務發展的各項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一場中國水務盛宴正待登場。業內預計,在未來6年里,中國將產生萬億元的污水處理投資空間。 環保部官員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國家正在醞釀的水務改革,旨在推進中國節約水資源、降低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從E標通(信息來源:全國各級政府采購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獲悉,2019年8月,社會資本共中標42個水務投資運營PPP項目,投資額總計超過301億元。其中,包含21個市政污水處理項目,8個村鎮污水項目,8個水環境項目,2個市政供水項目,1個水庫項目,1個污泥項目,1個海水淡化
“作為北控水務集團(以下簡稱“北控水務”)旗下專注于環衛固廢業務的企業,我們已經在不斷布局城鄉環衛市場,并且將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數據,以求今后在智慧環衛上有所斬獲。”在日前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智慧環衛高峰論壇上,北控水務旗下北控環境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控環境”)董事長兼總經理崔健明確表
在中國,威立雅水務是最早嘗試全面市政水務服務的外國商業運營商供圖 4月10日下午3 時,蘭州市檢測出出廠自來水苯含量超標。由此,一場驚動全國的自來水污染事件浮出水面。與此同時,一個對外人來說頗為陌生的名字“威立雅”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是蘭州市唯一
有句話叫北美是保守者的樂園,中國是冒險家的天堂。環保行業這些年,可把冒險家給忙壞了。并購、PE、新三板、PPP、土壤修復、海綿城市、一帶一路、智慧環保……一個接一個的風口讓人應接不暇不亦樂乎。 無數人投身環保創業,有人做水、有人做氣、有人做監測、有人做VOC、有人做設備生產、有人做運營服務……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偏低,將來對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需求迫切,污水處理產業將迎來大發展。記者從日前在京舉行的2015水業戰略論壇上了解到,伴隨著被稱為“水十條”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望即將出臺,鐵腕治污將進入“新常態”。據專家測算,“水十條”投資將達2萬億元,蛋糕該如何切成為關注焦點。
住建部村鎮建設司近日發布《關于請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項目對接工作的函》【建村水函(2015)106號】,其中表示要在全國100個縣(市、區)開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但僅限3家國有企業參與。文件出臺后,在業內引起較大反響。 面對日益擴大的農村水務市場和文件中限定3家國企參與
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基于對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這一嚴峻形勢更加清醒的認識和判斷,現在政策核心已從單純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向取得最終環境治理效果在轉變。 環保行業的成長主要受益于嚴格的環保法規、政策及監管。在經濟新常態下,環保產業承擔環境治理、拉動經濟增長的雙重任務。
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治理模式也急速向前推進。目前,政府購買環保公共服務、PPP模式和環境監測社會化已鋪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正在加快,市場化機制正逐步建立。在環保新政策、新舉措推動下,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成為環保產業主流商業模式。 產業利好接踵而至 第三方治理將成環保主流模式
水務行業是指生產和提供水務產品及服務主體的集合,也包括一部分相應的衍生行業,例如再生水的生產與利用、污水處理后所產生污泥的處理。目前,國家對環保節能產業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如新環保法的執行、“水十條”的出臺等,政策面的暖風頻吹很好地推動了國內水務行業步入黃金發展期。 “十三五”期間水務市場空間
2013中國水博覽會暨中國國際膜與水處理技術及裝備展覽會,于12月2至4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展會為期三天,由中國水利部發起,經商務部、科技部批準,由中國水利學會、中國膜工業協會和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水行業第一盛會
●大型國企進軍環保領域的渠道主要有4個:從技術入手、靠工程殺入、借資本進擊、憑設備開路 ●PPP被大力推動以來,大量國企尤其以工程建設見長的“中字頭”央企也在積極拓展發展方向 2015年,多家大型國有企業進軍環保領域。這些企業有的專設子公司或推行金融計劃,運作資金多以“億元”為單位計算,環保
“現在國內多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同時,勞動密集型、資源高消耗的行業將不可持續,未來將進一步轉移到海外。這種情況下,中國環保企業應該‘走出去’,要到更大的舞臺上尋求發展。”在日前舉行的2016(第十屆)環境產業創業創新論壇上,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表示。 論壇上,除了不少環保企業越
導讀:水價機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和探索。水價長效機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才能真正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2019年8月9日,在“新時代水價改革研修班暨調價實操精益工作坊”第二期課上,廣州市自來水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E20水價研究中心顧問專家、特聘講師王建平以“新時代水價機制改革的
6月16日,主題為“聚焦環保十三五,構建綠色絲綢之路”的國際水務領袖論壇在上海舉行。吸引了來自阿聯酋、阿塞拜疆、埃及、伊朗、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多國負責水污染治理項目的重要政府機構決策人與會。越來越多的中國環保企業采取合作、并購等方式“走出去”,在世界水環環境治理市場擔當重要角色 。 圖為知
國外巨頭企業近年來在我國頻頻拿下化工園區治理大單,國內知名環保企業不斷在各地參與園區環境綜合治理,趨勢已經相當明顯。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近期已獲中央通過,不久將對外發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工業廢水處理積弊已久,急需改進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水平,這將成為“水十條”的亮點之
近年來,環保產業成為國家倚重的經濟增長點。決策層高度重視,政策密集出臺,產業筋骨逐漸強健。 繼2013 年國務院提出,到 2015 年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李克強總理今年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一方面,“
“十二五”期間,國家從戰略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水務發展的政策,政策密集程度、支持程度遠超歷史以往任何一個時期,中國水務產業正處于歷史性的發展黃金期。 筆者選取了20家水務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對其2010年~2014年收入、利潤、市值3項核心財務數據進行了初步分析。 三類公司加速擴充 3類公
隨著公眾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從近幾年頻繁出臺的環保政策可見政府在環保方面的承壓正在與日俱增 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環境標準不斷提高,這對本地環保企業來說是雙刃劍:嚴厲的環保標準有利于環保企業拓寬業務,但排污限值和更高的排污處理成本也迫使大排放的企業相繼轉移 10月24日早上8點半,蘇州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