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調研,分別聽取四個實體科研機構貫徹落實深化上海生科院改革各項任務推進情況工作報告,并與相關機構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座談交流。 張亞平指出,在中科院黨組領導下,在院機關和上海分院指導支持下,四個實體科研機構堅決貫徹落實決策部署,深化改革各項任務組織推進扎實,取得了預期成效。他結合下一步工作強調指出,四個實體科研機構一要深入貫徹落實中科院深化上海生科院改革部署要求,進一步探索卓越創新中心實體化建設,加強溝通與交流,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從而更好地推進實施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二是要牢牢把握生命科學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發展環境與競爭態勢,通過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為持續提升生命科學創新能力打好基礎;三是要搶抓機遇,以面向國家需求為導向,以承擔國家任務為牽引,發揮中科院上海地區生命科學領域的學科集中優勢,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主動參與并融入上海科創......閱讀全文
應秘魯國立圣馬庫斯大學、哥倫比亞科學院及巴西科學院等機構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于9月19日至29日率團訪問秘魯、哥倫比亞和巴西。 訪秘期間,張亞平一行訪問了秘魯國立圣馬庫斯大學,與該校代校長伊麗莎白共同簽署《中國科學院與秘魯國立圣馬庫斯大學合作諒解備忘錄》,并見證了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秘
7月15日至16日,在院生物局和廣州分院有關領導陪同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到華南植物園和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生物院)調研,并主持召開了廣州生物院二屆四次理事會會議。 在華南植物園調研期間,張亞平與園領導班子和科研管理骨干進行了座談,并參觀考察了有關實驗室。 座談
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墨西哥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于11月12日至19日率團訪問了美國和墨西哥。 在美國期間,張亞平訪問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該院副院長Lawrence Tabak舉行會談。張亞平介紹了中科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尤其是在推動成果
9月4日至6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調研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單位,深入了解上海分院系統單位落實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和融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推進情況。 9月4日,張亞平一行首先來到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調研,分別聽取4個實體科研機構貫徹落實上海生科院改革各項任務推進工作報告,并進行了座談
9月4日至6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調研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單位,深入了解上海分院系統單位落實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和融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推進情況。 9月4日,張亞平一行首先來到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調研,分別聽取4個實體科研機構貫徹落實上海生科院改革各項任務推進工作報告,并進行了座談
11月23日至24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到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進行“一三五”規劃落實進展情況調研,同時參加了研究所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 張亞平一行首先參觀了西高所的實驗室,并了解了科研平臺建設情況,隨后與領導班子、科研管理骨干和支撐人員進行了座談。 西高所所長張懷剛從
10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老撾辦公室揭牌啟動儀式在老撾萬象生物技術與生態研究所舉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老撾科技部副部長占森·匹茂翁出席揭牌儀式并代表雙方致辭。 張亞平對東南亞中心老撾辦公室的啟動表示祝賀。他指出,中科院為進一步加深同包括老撾在內的東南亞各國的合作,為
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大約是背景滅絕(注:指沒有人類活動而產生的環境變化時,物種的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并且這可歸因于人類的影響、生態和人口的波動,以及由于小種群所致的近親繁殖。種群急劇衰退(RPD)的速度和起始日期,可以提供關于“在瀕危物種中種群衰退的驅動力”的重要線索,但一般都是未知的。
7月14日,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一個月之后,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南方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區劃與修復技術研發示范”項目群驗收會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召開。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會議。 為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6月28日,第六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江蘇泰州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李學勇、國家衛生部部長陳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等共同啟動大會開幕裝置。開幕式由江蘇省副省長李云峰主持。 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已連續六年在國家生
8月29日,第九屆中國科學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談會(以下簡稱“科洽會”)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疆農博園開幕。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張亞平指出,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是中科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多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相繼實
3月15日,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一行到上海藥物研究所調研。 張亞平聽取了上海藥物所所長丁健作的工作報告,全面了解了研究所各方面的工作進展,尤其是推進創新“2020”和“一三五”重大布局的機制體制改革舉措和思路,以及成果轉化方面的政策和部署。 張亞平對上海藥物所近年來取得的成績表
2019年12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指導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深圳召開。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港中大副校長張妙清作為會議主席出席會議并致辭。 張亞平在致辭中表示,雙方共建聯合實驗室在建設、管理和合作水平方面不斷提升,有效落實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對雙方推進實質性合作的殷切希望。張亞平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一行赴安徽蚌埠調研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STS)項目“第二糧倉”項目龍亢農場示范區。 張亞平深入試驗田間,聽取了“第二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總體情況現場匯報、龍亢農場農業服務體系“331”模式介紹;察看了砂姜黑土改良、科育186推廣示范地、農牧耦合試驗場、
記者2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正式啟動籌建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擔任該中心首屆理事長。 張亞平表示,曼谷創新合作中心是中科院的首個以促進國內外聯動創新和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為目的的境外機構,其使命是為促進院屬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深度融入東盟經濟體和建設中國—東盟創新共同體
澳洲野犬(Canis lupus dingo)英文名dingo,分類學上屬于犬屬,灰狼種,澳洲野犬亞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野生動物。它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動物,首先,它生活在與外界孤立的澳大利亞,卻不是澳洲的原生物種,由于澳洲的特殊地理位置,澳洲野犬只會是人類遷移澳洲攜帶過去的,因此研究澳洲野犬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和西藏自治區聯合發布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取得的相關結論。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對此次評估工作進行了詳細解讀。 問:請介紹一下此次評估工作的背景。 張亞平: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擁有許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態系統類型,為高原特
7月5日至9日,第31屆國際生物科學暨生物產業大會在蘇州市吳中區舉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國際動物學會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局局長張知彬主持開幕式。 張亞平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中科院的基本情況,回顧了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和國際合作方面的進展,
中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以低氧、強輻射、氣溫低等著稱。隨著人類的遷徙定居,一批家養動物也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高原適應特征,為科學家解析物種對高原快速適應進化的遺傳機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相關閱讀:張亞平、吳東東Cell Re
1月21日至2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一行赴麗江調研。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生物技術處處長劉斌、綜合處副處長陳浩,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楊永平、昆明動物研究所所長姚永剛、云南天文臺副臺長白金明及各單位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調研期間,張亞平深入海拔3000多米的昆明植物所麗江高山植物園
9月4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赴山東東營現代農業示范區及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調研中科院在鹽堿地農業方面的平臺建設及科研進展情況。山東省副省長于杰等參加調研。 在東營現代農業示范區,張亞平一行現場考察了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東營分子設計育種試驗基地和分子設計育種研究中心
1月20日下午,張亞平副院長與來訪的日本株式會社NTT DATA巖本敏男總裁代表雙方共同簽署了《中國科學院與日本株式會社NTT DATA合作意向書》,并會見了日方代表團一行。張亞平對巖本敏男一行來訪表示歡迎,簡要回顧了雙方的交流合作,稱自上世紀90年代雙方簽署交流備忘錄以來,中科院多個研究所都與NT
科學界對于家犬的起源和馴化一直爭議不斷。近日,中科院院士張亞平帶領團隊發現,家犬中亞起源的假說與基于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分析的家犬東亞南部起源模式相沖突。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15年,美國學者Shannon等人通過分析大量的家犬群體全基因組DNA芯片數據,提出了家犬
3月14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召開2012年第一次院務委員會議。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并講話。 會議討論審議了轉化醫學研究布局、《關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務委員會制度的實施意見(試行)》(討論稿)、加強園區建設的設想以及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機制等事項。
11月9日至10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率隊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調研指導工作。期間,他出席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腦功能聯結圖譜》實施工作會議,并聽取了生科院關于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籌建情況等方面的匯報。 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
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今日(2月27日)在北京聯合召開“全國生態變化(2010-2015年)調查與評估”啟動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副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代表雙方簽署了《環境保護部 中國科學院生態數據共享協議》。 生態數據共享協議的簽署,將進一步加強兩部門合作研究和成果共享,實現數據互聯互
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今日在北京聯合召開“全國生態變化(2010-2015年)調查與評估”啟動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副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代表雙方簽署了《環境保護部 中國科學院生態數據共享協議》。 生態數據共享協議的簽署,將進一步加強兩部門合作研究和成果共享,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促進雙方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與盧旺達基加利基督復臨大學(UNILAK)聯合共建的“東非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實驗室正式運行,雙方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舉行啟用儀式。 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盧旺達教育部國務部長Oliver Rwamukwaya和中國駐盧旺達大使饒宏偉見證了新疆生地所
8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市人民政府、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四方共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分所簽約儀式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行。 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山東省科技廳廳長翟魯寧,煙臺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江汀,煙臺市
8月15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工程實驗室發展建設專題研討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出席并講話。 今年2月,中科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實驗室體系發展規劃》,包括重點實驗室規劃和工程實驗室規劃兩部分內容,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完善中科院工程實驗室體系建設。近半年來,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依照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