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制仿生螞蟻機器人有望取代工人
目前,德國工程師最新設計一種機械螞蟻,它能夠模擬螞蟻種群之間的協同合作行為,這些微型機器人具有個人決策能力,像一支研究小組在工作。研究人員指出,未來機械昆蟲有望替代工廠里的工人。 據悉,機械螞蟻其大小與人類手掌十分接近,是由德國費斯托工程公司設計的,旨在展示在自然環境下的合作行為。像真正的螞蟻一樣,仿生螞蟻機器人遵循簡單的規則設定,能夠自主進行操作,能夠同一時間一起完成大規模、復雜的任務。 機械螞蟻主體材料是塑料,它的身體是3D打印制造的,它的腿部爪子和嘴部鉗子是陶瓷致動器,它能夠精確、很容易地使用較少能量。其頭部有3D立體攝像頭,觸角是一個充電裝置。可移動部件,如腿和下顎等,有20個“三角壓電陶瓷彎曲傳感器”,能夠快速高效的移動,并且可以進入很小的空間。機械螞蟻底部有光學傳感器,可以使用地面的紅外線標記進行導航。......閱讀全文
狡猾甲蟲偽裝螞蟻
這是進化史上最陰險的策略。隱翅蟲會完全融入軍蟻團,但它們不會幫忙,而是吞掉毫無戒心的同伴。 這種騙術如此成功,它在至少12種隱翅蟲寄生物種中發生了獨立進化,這一現象被稱為趨同進化。 這種甲蟲的整個身體形狀與它們的獵物軍蟻極其相似,而且其散發的氣味和行為模式都很像螞蟻。它們甚至會加入軍蟻的突襲
生病螞蟻自動隔離
你是否曾希望咳嗽、打噴嚏的同事離辦公室遠點?和一些人不同,當螞蟻被疾病感染時,它們似乎知道避開其他同伴的重要性。當覓食的螞蟻暴露于真菌病原體時,它們會減少同巢穴內工蟻的接觸。圖片來源:Wendy Kreeftenberg, Buiten-beeld 來自瑞典洛桑大學的Nathalie Stro
螞蟻“漫步”并不盲目
?圖片來源:Pixabay 你觀察過螞蟻覓食嗎?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它們只是在盲目到處亂找。現在科學家發現,一種巖蟻的覓食路線并非隨機的,而是系統性搜索和隨機尋找的結合。相關研究1月31日發表于《交叉科學》。 “以前,該領域的研究人員認為,螞蟻在尋找未知位置的目標時,純粹是隨機行走。”美國亞利桑那大
破解螞蟻“蓄奴”之謎
一只血紅螞蟻攜帶著一個新捕獲的奴隸?? 圖片來源:Kim Taylor/Minden Pictures?? 每年夏天,血紅林蟻(Formica sanguinea)—— 一種血紅色的螞蟻,都會完成一項任務,那就是捕捉奴隸。它們會潛入另一類螞蟻,例如愛好和平的大黑螞蟻(Formica fusca)
螞蟻也會培植真菌
馴化農業作物并非人類特有行為,螞蟻也會通過培植真菌來獲得可食用的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7月20日,國家基因庫、哥本哈根大學、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的科學家在《自然通訊》發表最新成果,揭示了螞蟻培植真菌之謎。 科學家通過全基因組分子鐘分析,發現螞蟻種植行為最早是起源于第三紀早期
紅螞蟻咬傷治驗
?? 患者,女,34歲,湖北十堰人??? 主訴:螞蟻咬傷后身上出現多處紅色丘疹3天。??? 病史:三天來,患者身體多部位被紅色小螞蟻咬傷,咬后痛如針刺,癢甚,抓后立即出現紅色丘疹,外用風油精、清涼油無效。打死螞蟻后,螞蟻的體液刺激皮膚,也立即出現上述癥狀。就診時身上共有四十余處,可見明顯抓痕。患者心
吃了多巴胺螞蟻更聰明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于螞蟻而言,很少有其他任務能與采集食物一樣重要。但是沙漠的炎熱會給螞蟻覓食帶來挑戰。這時候,應該來點多巴胺。 近日,發表在iScience上的研究展示了多巴胺對沙漠螞蟻覓食行為的影響。 “蟻群就像一個多細胞生物;而蟻穴則是進化的單位。我們想知道群體間的集體行為差異是否與個體
這些關于螞蟻的驚人事實,或許將刷新你對螞蟻的認識
你今年見過螞蟻嗎?在英國,它們可能是花園中的黑色螞蟻,被稱為黑蟻--歐洲最常見的螞蟻。它們是12000到20000種植物中的一種,是園丁們的災難--但也很迷人。 小的、黑色的、沒有翅膀的工蟻在人行道上跑來跑去,爬上你照料蚜蟲的植物,或者從你的廚房里收集美味的食物。偶爾在溫暖的夏夜出現的飛蟻實際
54臺相機,再現完美螞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34.shtm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的3D成像技術,用來詳細記錄小型生物的行為,包括螞蟻、蒼蠅和斑馬魚幼體。相關研究3月20日發表于《自然-光子學》。 新的攝像裝置被用于拍攝紅胡須蟻。圖片來源:
螞蟻“產奶”哺育幼蟲
螞蟻化蛹。圖片來源:Daniel Kronauer 哺乳動物的幼崽由母體分泌的乳汁喂養長大,這一特點正是哺乳動物得名的原因。然而美國科學家發現,螞蟻也會分泌類似“乳汁”的營養液。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自然》。 螞蟻是完全變態昆蟲,要經過卵、幼蟲、蛹等階段才發展為成蟲。研究人員發現,螞蟻的
躁郁癥藥物再造螞蟻
無論覓食、照顧幼小,還是守衛巢穴,木匠蟻中的工蟻為它們的蜂王和蜂群無私地辛苦工作著。如今,生物學家闡明了如何對一些工蟻的DNA進行微小化學修飾,讓它們更加勤勞地工作,或者改變其在螞蟻社會中所承擔的職務。 佛羅里達弓背蟻中的未成年工蟻(左)和成年工蟻 圖片來源:Riley J. Graham
Science:螞蟻尋找食物的方法
如果滴一滴糖水放在墻角處,不久以后你就會看到成群結隊的螞蟻直奔著它走過來。事實上,他們是在跟隨一種叫做費洛蒙的化學物質。該化學物質是由首先發現這一"美味"的同伴釋放出的。通過追尋費洛蒙的軌跡,螞蟻能夠一次次地享用美味的糖水。 然而,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費洛蒙并不是唯一指導螞蟻找尋食物的因素:
血腦屏障激素控制螞蟻行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350.shtm
螞蟻感染真菌后行為大變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5月8日報道,生活在熱帶雨林樹冠層中的熱帶木蟻(Camponotus leonardi)被一種寄生真菌感染后,就會行為大變。它們被真菌操控,變得游走不定好像僵尸,并在最適合真菌生長繁殖的環境中死去。新研究發表在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開放雜志《BMC生態學》上。 一個由賓西法
人心齊泰山移-螞蟻科儀攜“螞蟻精神”閃耀Analytica-China
一次完整的樣本檢測分析過程,按順序常分為樣本采集、樣本前處理、分析檢測、數據處理與報告結果四個步驟。其中,樣品前處理所占用的時間往往會達到整個過程的60%。同時,分析檢測過程中的誤差,多數也源于這一環節。如此一來,樣本前處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實驗室前處理儀器的領導者螞蟻源科學儀器(北京)有
美用螞蟻化石研究全球變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四名古生物學家根據曾遍布全球的巨型螞蟻的化石,發現了全球變暖如何影響5000萬年前生命的分布。該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布魯斯和羅爾夫、加拿大布賴頓大學的大衛·格林伍德以及美國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柯克·約翰遜描述了一種新的巨型螞
機器人像沙漠螞蟻那樣回家
一項日前發表于《科學—機器人學》的研究顯示,多虧了從沙漠螞蟻那里借鑒的策略,一種6腿機器人可在沒有GPS幫助的情形下找到回家的路。 這種被稱為AntBot的機器人利用光線判斷其前進的方向。同時,為評估要穿行的距離,它將地面上的物體經過其身旁時的移動情況和計算步數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這3種
螞蟻的瘋狂是基因在作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13.shtm 黃瘋蟻得名于它們在受到干擾后所做的慌亂動作。德國美茵茨大學的一項研究稱,這些黃瘋蟻之所以瘋狂還有另一個原因:雄性螞蟻是兩種敵對細胞譜系的混合體。其他生物有時也會形成這樣的嵌合體
基因決定螞蟻是稱職“植物保鏢”
盡管你可能不認可螞蟻是令人生畏的保鏢,但不能否認,螞蟻在保護植物免受敵人攻擊方面做了很多讓人們印象深刻的工作。現在,加大拿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確認,到底是什么決定了螞蟻比其他保鏢更稱職。 科研人員對亞馬遜熱帶雨林位于秘魯境內的植物Cordia nodosa和亞馬遜螞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螞蟻倒走也能回家
每一天,被稱為西班牙沙漠蟻的紅色小昆蟲都會從巢穴中出來“溜達”幾次,尋找食物。當發現像種子或面包屑這樣的小零食時,它們可以把食物叼在嘴里帶回家。但當遇到一頓大餐,比如一只死蟋蟀或一塊爆米花,這些螞蟻常常不得不拖著食物,倒著走回巢穴。 科學家過去認為,昆蟲需要從前方看到一些東西,才能識別出熟悉的
研究揭示螞蟻如何建造“不倒塔”
有種倒塌的感覺 圖片來源:David L. Hu and Candler Hobbs from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一些火蟻用自己的身體建塔,并且展示出驚人的巧妙手法和集體智慧。更加令人驚奇的是,螞蟻會在塔內來回走動,以保持塔的整體形狀
研究發現螞蟻倒走也能回家
每一天,被稱為西班牙沙漠蟻的紅色小昆蟲都會從巢穴中出來“溜達”幾次,尋找食物。當發現像種子或面包屑這樣的小零食時,它們可以把食物叼在嘴里帶回家。但當遇到一頓大餐,比如一只死蟋蟀或一塊爆米花,這些螞蟻常常不得不拖著食物,倒著走回巢穴。西班牙沙漠螞蟻可以在拖著食物倒走的同時找到回家的路。圖片來源:C
螞蟻大腦有個“情報中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50.shtm你是否曾經注意到這個現象?家里出現一只螞蟻,很快整群螞蟻都搬進來了;你設置了陷阱只捕獲了幾只螞蟻,但很快剩下的螞蟻就神秘地消失了。現在,美國科學家發現了其背后的秘密:某些信號信息素,即
研究發現螞蟻也會“聯合用藥”
人類在20世紀才學會使用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而螞蟻早就把天然抗生素當做農藥來用了。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螞蟻還懂得“聯合用藥”,同時使用多種抗生素。 英國科學家研究的這種螞蟻叫做頂端切葉蟻,生活在中美洲、南美洲和美國南部,它們會用牙切下小塊樹葉當做原料,種植真菌為食。由于“作物”品
祖先基因調控網絡機制決定螞蟻等級
螞蟻是社會性昆蟲,其群體由世代重疊的蟻后、雄蟻和不育工蟻組成的超個體組織系統。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團隊在調控螞蟻等級分化演化機制研究上取得了進展,揭示了螞蟻這類超個體組織物種存在的生殖等級分化的核心基因調控網絡。 此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蟻后與工蟻具有相同的基因組,但在
復方螞蟻活絡膠囊的注意事項
1.忌寒涼及油膩食物。 2.本品宜飯后服用。 3.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其它瀉火及滋補性中藥。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2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切勿過量服用,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對本品過敏者
蝴蝶會通過模擬螞蟻聲音入侵蟻巢
對于很多生物體來說,蟻巢能為它們提供的不僅僅只有螞蟻。 蟻巢的生存環境穩定,安全,資源豐富—在很多方面能為小的生物提供賴以生存的一切條件。當然,前提是你要能夠和螞蟻大軍和平共處。 對于數以千計的占用蟻巢的寄生昆蟲來說,生存則意味著要找到能夠和螞蟻共同相處的方式—比如模擬螞蟻釋放的用來區分敵友
長讀測序技術發現螞蟻重大基因
螞蟻是一種新興的神經表觀遺傳學模型系統,迄今為止,雖然許多研究團隊已經對各種螞蟻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但這些測序結果并不能幫助科學家對表觀遺傳基因調控的復雜性進行分析。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表觀遺傳學研究所埃米莉·希爾茲等研究人員,使用第三代長讀測序技術,極大地改進了螞蟻的基因組測序,
德國研制-仿生螞蟻機器人-有望取代工人
目前,德國工程師最新設計一種機械螞蟻,它能夠模擬螞蟻種群之間的協同合作行為,這些微型機器人具有個人決策能力,像一支研究小組在工作。研究人員指出,未來機械昆蟲有望替代工廠里的工人。 據悉,機械螞蟻其大小與人類手掌十分接近,是由德國費斯托工程公司設計的,旨在展示在自然環境下的
重振旗鼓,螞蟻集團能否東山再起
前言電子支付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電子支付兩大巨頭之一,幾乎壟斷了我們日常支付。而作為兩大巨頭中的支付寶,它推動了我國二維碼支付,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支付寶團隊正在想盡辦法上市。之前就有預測支付寶會成為我國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是,在它即將上市的時候,有關部門立馬叫停了支付寶上市,并調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