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資料 患者,男,29歲,貴州,近3月發現舌部潰瘍伴疼痛不適,經外單位診斷“口腔潰瘍”,服藥(具體不詳)無明顯好轉,后就診我科。患者間斷咳嗽、咳痰2~3年,無發熱、盜汗;既往體健,抽煙9年,咀嚼檳榔半年。專科檢查:右側舌緣、口底舌腹部大面積潰瘍,潰瘍邊緣不整齊,呈鼠噬狀,右側舌緣潰瘍基底部微浸潤、質稍硬,舌腹部潰瘍無明顯浸潤(圖1)。 右下頜下捫及1個腫大淋巴結,其活動度尚可,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粘連,余無特殊。血常規、血沉、類風濕因子、傳染病三項:(-);X線片示雙肺多發結節狀毛玻璃樣改變,以雙肺上部為著。診斷:雙肺病灶(圖2)。 胸部CT示雙肺見多發性斑片狀密度增高影,以雙肺上葉為著;雙肺上葉見類圓形低密度影;左肺上葉及右肺下葉見多發性結節狀密度增高影,邊界尚清,最大者直徑約10mm。診斷:考慮雙肺繼發性結核">肺結核(圖3);患者拒絕活檢。初步診斷:結核性口腔潰瘍。 ......閱讀全文
1.臨床資料?患者,男,29歲,貴州,近3月發現舌部潰瘍伴疼痛不適,經外單位診斷“口腔潰瘍”,服藥(具體不詳)無明顯好轉,后就診我科。患者間斷咳嗽、咳痰2~3年,無發熱、盜汗;既往體健,抽煙9年,咀嚼檳榔半年。專科檢查:右側舌緣、口底舌腹部大面積潰瘍,潰瘍邊緣不整齊,呈鼠噬狀,右側舌緣潰瘍基底部微浸
1.病例資料?1.1病例1?患者.男,76歲,因“左臀部及左足背疼痛3個月余,加重1周”入院。呈陣發性酸脹樣疼痛,夜間疼痛明顯,每日發作10余次,每次發作半分鐘左右,VAS評分3~5分。既往心臟支架植入術后4年,腦梗死病史3年,左側肢體活動輕度受限。外院腰椎MRI、盆腔CT、骨密度、全身PET/CT
【一般資料】患者,男,68歲,農民【主訴】主因厭食1個月加重伴右上腹不適10天入院。【現病史】患者緣于入院前1個月無明顯誘因出現厭食,癥狀逐漸加重,當時未在意,1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上腹部疼痛不適,無燒心、反酸,無惡心,嘔吐,無胸悶氣短、無頭暈、無咳嗽咳痰,無黑便、無膿血便、無寒顫高熱等癥狀,在當
【一般資料】男性,74歲,退休【主訴】左側脅肋部疼痛10余天【現病史】患者10天前在無明顯誘因下左側脅肋部出現簇狀丘疹,呈帶狀分布且疼痛如**,隨后立即到當地小診所予輸液治療(青霉素),疼痛未見好轉,后發展為成簇水泡,成帶狀分布于左側脅肋。后到我院門診予外用膏藥治療,現部分皰疹已結痂,遺留脅肋部疼痛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時期殘留的脊索組織或異位脊索,常發生于骶骨脊柱和顱底,是具有局部破壞性的低度惡性腫瘤。頜面部的脊索瘤較少見,段玉芹等報道腮腺區脊索瘤1例,發生于舌體組織者未見報道。筆者收治1例舌背脊索瘤,報道如下。?1.病例資料?1.1一般情況?患者男,64歲,因“發現舌背腫物50余年”于2019年
口腔靜脈湖(OVL)是紫色的靜脈血管性丘疹,多發生在老年人的唇部、舌部黏膜下,其中以下唇多見。由于發病率低,表面黏膜正常,無明顯不適感,文獻少有報道,多年來一直未引起患者和口腔醫生的重視。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因美觀就診。2016年本科用810nm半導體激光舒適化治療口腔淺表靜脈
淀粉樣變是一種病理性蛋白質在不同的組織細胞間沉積,沉積的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不同。口腔及鼻咽部淀粉樣變多為全身性病變的局部表現,而舌淀粉樣變(amyloidosis?lingual)是淀粉樣物質沉積的早期表現。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通過舌體組織病理檢查確診1例舌淀粉樣變病例,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患者
患者女,36 歲。 主訴:舌面多發棕色斑點 3 年。 現病史:患者 3 年前發現舌尖棕色斑點,數量緩慢增多,無自覺癥狀,于 2017 年 3 月來我院就診。 既往史、個人史及家族史:既往體鍵,無特殊用藥,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 體格檢查:系統檢查無異常。 皮膚科檢查:舌面多發、境界清楚、小米粒大的棕
病例資料患者男性,26歲。主因右下腹非絞痛性疼痛并伴有惡心和輕微發熱就診。患者腹痛在2日內達到頂峰,但排便、排氣正常,無排尿困難和痢疾病史。患者自行走路進入急診室就診,心率100次/min,血壓130/70 mmHg,體溫37.7℃。腹部觸診柔軟,右腰髂區有壓痛。腸鳴音正常,直腸檢查無異常。雙側睪丸
類脂質蛋白沉積癥,也稱Urbach-Wiethe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疾病,由ECM1基因突變引起,表現為皮膚、黏膜和其他組織中透明和無定形物質沉積。其臨床表現包括:聲音嘶啞、皮膚水皰或糜爛、疣狀皮損,神經精神癥狀,如癲癇或行為障礙等。我們報告了一例類脂質蛋白沉積癥,合并致殘性舌部潰瘍,經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