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X線造影是乳腺癌篩查和早期診斷的最佳手段。加拿大研究人員14日報告說,目前使用的兩種數字化乳房X線造影術中,直接數字化造影(DR)的篩檢效果要好于計算機X線造影(CR)。 兩種造影術的區別在于,直接造影術類似數碼相機,放射科醫生可以通過計算機即時分析圖像;而計算機造影術是將乳房圖像信息記錄在造影板上,經讀取裝置讀取,由計算機處理形成圖像。 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癥護理安大略”項目研究人員在14日出版的美國《放射學》雜志上報告說,安大略省的乳房癌篩檢除了兩種數字化X線造影術,還有傳統的使用膠片的X線造影術。他們對2008年至2009年該省超過68萬名女性進行的81萬多次乳腺癌篩檢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直接數字化造影和傳統的膠片造影術篩查效果相當,而計算機造影術的乳腺癌發現率相對較低。 通常情況下,每1000名接受乳房X線造影術篩查的女性中會發現不到5例乳腺癌。研究報告說,使用計算機造影術,每篩查1萬名女性就會......閱讀全文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較高,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并進行早期治療是降低乳腺癌患者病死率的關鍵。乳腺癌的輔助檢查在乳腺癌的早期診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臨床上以超聲和鉬靶X線的應用較為廣泛。乳腺癌病理分型較為復雜,分為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浸潤性非特殊癌、浸潤性特殊癌以及其他罕見癌[1
2015年1月12日,美國癌癥學會(ACS)發布了《2015年美國癌癥篩查指南》,并在線發表于《CA:臨床醫生癌癥雜志》(CA Cancer J Clin)。 本文主要對該指南中6個癌種的篩查建議進行整理,同時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喬友林教授等專家結合我國指南對中美最新癌癥篩查
有網友發帖稱,“兒童胸透可能導致癌癥”“一次胸透相當于吃了300公斤核輻射菠菜”。對此專家表示,胸透的放射量雖高于胸片,但也不如網上傳聞的夸張。單次檢查射線劑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危害,更不會導致癌癥。CFP 喝可樂會讓女性骨骼變脆? 謠言來了 有網友稱,女性如果想避免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困擾,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即為研究、探索如何模擬人類智能并對人類智能進行擴展延伸的一門學科。現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其今后的發展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之一,是使計算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即為研究、探索如何模擬人類智能并對人類智能進行擴展延伸的一門學科。現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其今后的發展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之一,是使計算機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疾病,是導致女性死于癌癥的主要原因。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不僅使得乳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還影響著其風險及預后。乳腺癌有浸潤性乳腺癌與非浸潤性乳腺癌(原位癌)之分。浸潤性乳腺癌由原位癌發展而來,其發展即乳腺癌細胞向導管外或腺泡外發生浸潤,突破基膜侵入間質的
作為一名有二十年工作經驗的檢驗人,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1.在一些健康人體檢中,篩查出AFP或CEA輕度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不到一倍),結果被檢者上網一查AFP:腫瘤標志物、肝癌相關;CEA:腫瘤標志物、與胰腺癌、膽管癌、胃癌相關……幾個大字赫然醒目,嚇出一身冷汗,以為自己得了癌癥。2.一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診斷原發性肝癌最敏感、最特異的指標,適用于大規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則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顯著升高一般提示原發性肝細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陰性并不能排除原發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腫瘤的大小,其
每年一次的乳腺鉬靶X線檢查并不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英國權威醫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引起了激烈爭論。作為普通讀者,該聽誰的意見,還該不該繼續做乳腺鉬靶檢查呢? 乳腺癌是女性的頭號大敵。每年威脅著數以百萬計的女性。但是,如果早期發現了,治愈率非常高。所以對于乳腺癌,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那怎樣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癌癥被稱為「眾病之王」,若能盡早檢測診斷,病人則更可能得到有效救治。一般來說,癌癥的檢查和診斷依賴于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鐘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志」。 騰訊 AI Lab 聯合業界領先的舜宇光學科技、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
當前針對疾病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實際結果是:極少一部分人受益,大部分人被過度診斷,其中有些人反而健康受損。請關注—— 很多人把對危險因素的控制及頻繁的身體檢查作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真的有用嗎?5月24日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以《對疾病危險因素控制
乳腺結節性疾病是婦女患者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鑒別乳腺良、惡性結節是當前醫學影像領域公認的較困難的課題之一。影像檢查是乳腺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關鍵因素。新近出現的數字乳腺攝影在很多方面優于傳統X線攝影,但臨床應用尚不廣泛,筆者嘗試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與CR鉬靶乳腺X線攝影二者聯合應用對乳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人民生活工作壓力大等問題也日益突出,而這些對于現代女性而言可能嚴重影響其內分泌,進而極易患上乳腺疾病。近幾年來,我國女性乳腺疾病的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在眾多乳腺疾病中,確診乳腺腫瘤的類型及發病時期、整體狀況對于挽救患者生命至關重要[1]。而傳
10月26日,記者從2015年廣西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啟動會暨培訓班上了解到,該項目從2014年啟動以來,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者共對5.9萬余人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出高風險人群24846人次,高危人群臨床篩查7480人次。 目前,2015-2016年度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已經啟動,如果你在西鄉塘轄
2 癌癥診斷的發展 癌癥的診斷在抗癌戰役中的發展比不上癌癥的基因分子生物學研究,在5 年之內,科學家將研制出多種癌癥的早期診斷方法,期望在癌癥的萌芽階段將癌瘤控制。今后診斷的發展只需簡單驗血就能發現多種癌癥。或用基因芯片可以在只有幾個癌細胞出現時就能診斷出來。《Science》雜志刊登了有關美
2017 年美國癌癥報告表明,過去二十年間,癌癥總體死亡率下降了 25%。其中,癌癥篩查的推廣功不可沒。美國過去半個世紀宮頸癌死亡率一路下降,成效亦得益于 Pap 和 HPV 檢查的普及。 那么,篩查是否對所有癌癥都有用呢? 當然不是。每個癌癥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1我們先看看什么是癌癥
孤立性肺結節是指肺內單發、直徑≤3 cm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灶,一般不伴有肺不張、肺炎、衛星灶及局部淋巴結的腫大。從病理學角度來看,孤立性肺結節主要包括肺部原發性腫瘤、轉移瘤等惡性病變和良性腫瘤及感染性病變等。隨著數字X線攝影、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當我們在呼吸時,不僅通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給生命提供必要的能量;還呼出著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這些揮發性有機物成分的多少,隨著人體狀態的不同而變化,悄悄地暴露了我們體內隱藏的疾病——這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
每年的10月是我國的“乳腺癌防治月”,又稱“粉紅絲帶月”。 乳腺癌發病率高 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三科科主任張瑾告訴記者,相對于其他惡性腫瘤,乳腺癌的治療效果在逐年提升,如能做到早診早治,治愈率可達90%,因此不用過于恐慌。 據國家癌癥
如今,每三個澳大利亞成年人中就有兩人處于過重或者肥胖狀態,而且四分之一的兒童也處于這樣的狀況,肥胖是一種自身性疾病,其也是誘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因子。 日益增加的肥胖負擔是一系列因素的結果,其中很多都超出了我們個體的控制,而且肥胖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通常我們
如今,每三個澳大利亞成年人中就有兩人處于過重或者肥胖狀態,而且四分之一的兒童也處于這樣的狀況,肥胖是一種自身性疾病,其也是誘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因子。 日益增加的肥胖負擔是一系列因素的結果,其中很多都超出了我們個體的控制,而且肥胖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通常我們
乳腺癌是醫院常見病, 臨床表現有乳頭或乳暈異常、乳頭溢液、乳腺腫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 該病對婦女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早期診斷有助于疾病控制, 防止病情發展, 改善預后。本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4月對69例乳腺癌患者給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其檢查結果優于傳統的X線鉬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了一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
近日,在BMJ雜志上發表的兩篇研究論文中,來自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者就癌癥篩查是否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展開了討論;研究者Vinay Prasad表示,文章中我們討論了總體死亡率是否應當作為癌癥篩查的基準,同時研究者還呼吁制定更高的癌癥篩查標準。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原因可以來解釋為何癌癥篩查,可
當下我國正處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發展階段,該病毒感染主要會造成的新型的急性肺炎癥狀(WHO已將其名為NCOVID19),疫情已在全國范圍內肆虐超過20天,對我國民生健康和經濟造成極大影響。目前網上涌現多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實驗室檢測技術的文章,文章質量水平千差萬別
當下我國正處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發展階段,該病毒感染主要會造成的新型的急性肺炎癥狀(WHO已將其名為NCOVID19),疫情已在全國范圍內肆虐超過20天,對我國民生健康和經濟造成極大影響。目前網上涌現多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實驗室檢測技術的文章,文章質量水平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