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俄羅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若列斯?阿爾費羅夫。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若列斯·阿爾費羅夫于當地時間3日表示,自己已決定重新回到實驗物理領域,不再擔任科研管理工作。 報道稱,據阿爾費羅夫介紹,他計劃接下去在一臺新型科研設備上研究如何提高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據悉,阿爾費羅夫于1930年生于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是俄羅斯物理學家,如今已85歲高齡。他于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閱讀全文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發布前,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都會預測一把,給出一批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及其成就,科睿唯安稱之為“引文桂冠獎”。“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首度頒布以來,已有共43位該獎項得主榮膺諾貝爾獎。 9月20日,最新一版預測新鮮出爐,詳見:https://
諾貝爾獎親睞壽星? 施郁(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1. 為什么引力波諾獎得主年齡較大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對首次直接探測引力波作出杰出貢獻的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光敏感神經元技術可能會推動醫學領域的革命性進展。這項技術名叫“光遺傳學”,是近幾十年來神經科學領域最大的技術成就。它有望用于治療失明、帕金森癥以及緩解慢性疼痛。此外,它還將廣泛用于實驗室中研究動物大腦的工作,讓科學家們更深入地理解睡眠、成癮和感知等行為。 因此,斯坦福大學的 Karl Deis
“一帶一路” 創新之路編者按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成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造福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本報今起開設專欄“‘一帶一路’ 創新之路”,推出系列報道,展現各地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將‘一帶一路’
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在科學、醫學、經濟學領域里共誕生了近700位諾獎得主,其中的235位仍活躍在當今各科學研究領域中。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一份對50位諾獎得主的訪談調查報告《Do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The THE/Lindau Nobel La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由于在量子光學領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和美國科學家大衛·瓦恩蘭共同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塞爾日·阿羅什出生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父親是猶太人,母親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10月27日,中國科協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承辦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2016 World Life Science Conference)定于2016年11月1—3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北京)舉行。本次大會是在中國首次舉行的規模最大、層次
從世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實驗,到大范圍內推廣最新醫學進展;從幽深的海洋到遙遠的太空,一步步推進探索的極限,中國科學研究正在展示出萬丈雄心。英國廣播公司近日(BBC)關注中國的科學革命,他們進入這些頂端的中國實驗室和科研場所,采訪了大批中國一線科研人員,以大量的圖文關注中國在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本年度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諾獎風向標”榜單揭曉 4名科學家榮獲2018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為著名的醫學類獎項之一,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這是因為在諸多拉斯克獎得主中,已有8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美國工程院院士黎念之 201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今天在京舉行。該年度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7名外籍科學家和1個外國組織。原籍湖南省湘潭縣的美國化工分離專家黎念之是其中唯一的華人。 獲獎的其他6名外籍科學家分別為若列斯·伊萬諾維奇·阿爾費羅夫(俄羅斯)、弗農·道格拉斯·布羅斯(加拿大)、菲爾·羅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美國宇航局網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國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學成就,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鳳凰號圓滿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以及NASA幫助設計的第四代鯊魚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學成就名單: 1.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據新華社電,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5日宣布,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因發現準晶體獨享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 改變科學家“物質觀” 與一天前宣布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樣,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斯塔凡·諾爾馬克當天上午11時45分開始在皇家科學院會議廳先后用瑞典語、英語宣布獲獎者姓名及其
美 國 最大載人太陽能飛機橫穿美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攀高,低溫制造晶體硅,研制可拉伸或折疊電池,新催化劑讓制氫過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載人太陽能飛機“太陽驅動”號從舊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達紐約,完成橫穿美國飛行。 6月,萊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制出一款基于
應俄羅斯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10月14日在莫斯科出席了第三屆“開放式創新”莫斯科國際創新發展論壇,并以論壇“伙伴國”科技部長身份在“創新對話:伙伴國創新政策互動”活動中發表主旨演講。 俄聯邦教育與科學部部長利瓦諾夫,俄聯邦總統助理、前任俄聯邦教育與科學部部長富爾森科,俄羅斯科
作為亞太實驗室領域的燈塔展會,第十屆analytica China 即將于11月16至18日登陸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2020年展會也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精準聚焦國內外創新產品、前沿技術及未來發展趨勢,更好地推動實驗室全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而作為analytica China在實驗室規劃、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千百年來,科學在藍星上發于毫末,不斷壯大,近百年更是滔滔向前,不可遏止。然而,每每問及身邊做科研的朋友,卻常常牢騷不斷。 當下做科研,一方面真的像《霸王別姬》中師傅對蝶衣和小樓說的一樣,你們碰上好時候了,信息大爆炸,資源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又讓人想起《黃昏的清兵衛》,如
美國耶魯大學工程創新與設計中心一角(資料圖片) 10月初,諾貝爾獎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科學類的諾貝爾獎表彰了相關科學家為人類發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蟲疾病的治療、發現中微子振蕩和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成果。然而,這些成就來自于這些科學家們畢生的努力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013年,中國科技界把攢了多年的能量一下子釋放出來,高新成果比比皆是,以至于評委會只得忍痛割愛。 由科技工作者、資深科技記者和廣大讀者評選出來的2013年十大國內科技新聞,堅持以往的全面視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19圓滿落幕以“安全、智慧、可持續”為關鍵詞,共話中國實驗室2030新未來! 11月7日,為期兩天的2019中國國際實驗室規劃、建設與管理大會(以下簡稱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19)圓滿收官。labtech Chi
又逢四年一屆的2018年俄羅斯足球世界杯來臨了,且正在酣戰之中,讓無數球迷大飽眼福的盛宴,這甚至比每年一次的諾獎都更加吸引人。足球,這更是一件大眾矚目的事情。今年在俄羅斯舉辦的這次世界杯,無疑更加引人注目。足球,四年一度的大考,考察的是球隊的集體和個人,考驗的是球員和教練,
美 國 新型電池研究獲得突破;證明慣性約束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亞理工學院開發出一種直接以生物質為原料的低溫燃料電池,借助太陽能或廢熱即能將稻草、鋸末和藻類甚至有機肥料轉化為電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纖維素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開發出一種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
“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自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這份遺囑以來,諾貝爾獎已歷經了百年風云。 12月10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1901年起,除因戰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諾貝爾獎組委會都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隆重的頒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編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統學習大講堂在北京舉行。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
北京時間12月6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家人發出聲明,確認了張首晟已經于12月1日意外離世。聲明中指出,他曾與抑郁癥頑強對抗。2013年,張首晟獲得俄羅斯富商尤里·米爾納設立的尤里基礎物理學前沿獎。 張首晟任教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是凝聚態理論物理領域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今年1月,張首晟獲
青島集聚了堪稱“國字號”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國獨樹一幟,在世界上也為數不多。如何發揮這支海洋科技“國家隊”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的新跨越,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
不要培養人格低下的知識分子 作者 | 陳傳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 2000年以來的17年間,日本有15人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難道我們與日本的差距真的在科研本身?Too young,Too simple! 近年來,我國增加了相當大的投入在科學研究方面,在國際科技期刊發表論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