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葡萄酒的保健功效逐漸被人們所認知并日益受到重視,不少消費者在憂慮市場上的葡萄酒良莠不齊或者不合口味的同時,開始選擇在家自釀葡萄酒。許多人都認為,自釀葡萄酒沒有添加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便宜又放心,釀造過程中還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節酸甜度,而且制作和品嘗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娛樂。 然而,有心檢索新聞就會發現,關于自釀葡萄酒造成惡果的事件屢見報端。據報道,湖南的一位張先生飲用了自釀葡萄酒后,險些失明。飲酒當晚,張先生就覺得心跳加快、胸悶,還有些視力模糊,隨后被送醫院治療。醫生診治后發現,他所飲葡萄酒甲醇超標,導致了輕微中毒。央視還曾報道,江蘇揚州一女子因喝了自釀的葡萄酒中毒,經醫院洗胃才好轉。 除了中毒,自釀葡萄酒的另一大危險就是釀造過程中容器發生爆炸。僅去年一年,就有廣東、湖北、福建、四川、江蘇、河南等多地發生類似爆炸事故,所幸沒有大的人員傷亡。 雖然利用微生物發酵的釀酒原理聽起來簡單,世界上各文明古國也都具有數千年的......閱讀全文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它往往沒有明顯癥狀,所以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壓。并且,關于高血壓,許多人存在著不少錯誤認識。今天我們就來澄清一些有關高血壓的認識誤區。圖片來源:Pixabay 誤區:我家長輩都有高血壓,我也逃不掉。 事實:高血壓有家族聚集現象。父母或近親患有高血壓的人,
進口葡萄酒受到國人青睞的同時,質量也令人堪憂。8月3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5年6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共有365批不合格產品登上“黑榜”。新華食品梳理發現,來自西班牙、意大利、南非、葡萄牙等6國的9批次進口葡萄酒不合格,其中產自西班牙的多米尼愛雅玫瑰紅葡萄酒因“干浸出物不合格”被退貨
“請問,目前進口奶粉質量狀況如何?”“進口食品的預包裝需要標注哪些內容?”昨日上午,廈門檢驗檢疫局門戶網站熱鬧非常,眾多網友就進口食品安全問題請教該局專家。據悉,這是廈門檢驗檢疫局在第27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為落實國務院和總局提出的“質量和安全年”而推出的“進口產品質量安全”
隨著揚州葡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葡萄產量越來越多,葡萄價格越來越便宜,自釀葡萄酒的市民也越來越多。不過,有一個問題始終讓很多人放心不下—自釀葡萄酒究竟有沒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為此,揚州大學園藝與植保學院師生們做了6項葡萄酒有害物質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自釀葡萄酒是安全的,擔心是多余的。 流傳話題
目前正值葡萄大量上市的季節,很多市民除了吃葡萄外,還喜歡將葡萄釀成葡萄酒來飲用。這段時間以來,網絡上流出“自釀葡萄酒中含甲醇,危害人體健康”等說法,部分市民對此疑惑不解。對此,記者采訪了知名葡萄酒專家梁竟志,請他從專業角度來為市民答疑解惑。 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兩周以來,他常看到身邊的朋友在微
自己動手釀葡萄酒,是很多動手達人們的愛好,不僅天然健康,而且物美價廉。但網上卻有傳言說,自釀的葡萄酒會甲醇超標,進而導致中毒,這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呢?央視《是真的嗎》通過檢測,揭開了謎團。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在征集網友制作的自釀葡萄酒的同時,記者也自己動手,按照網友的方法自釀了一瓶葡萄酒。三
“之前有朋友送了我一瓶標價200元的進口冰酒,喝起來感覺很棒。但有一愛好喝葡萄酒的朋友說,200元買到的肯定是假冰酒。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日前,廣州消費者林先生向本報記者如此報料。據信息時報記者調查了解,目前全球冰酒年產量僅為1000~2000噸,但假冰酒的數量是這個數字的好幾倍;國內銷售的宣
研究人員根據香氣、口味以及啤酒花的新鮮程度等指標給新品啤酒打分,滿分為6分。 韋斯特里彭實驗室的冷庫里保存著3萬多種酵母菌,其中包括野生菌株、工業用菌株和其他創新品種。 炎炎夏日,你是否想在下班之后喝上一杯冰啤酒呢? 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的一個實驗室,
近日,張裕葡萄酒檢出“農殘致癌”。 日前,一則關于張裕葡萄酒檢出“農殘致癌”的報道,讓這家百年歷史的中國葡萄酒企業遭遇信任危機。這是繼此前某黃酒品牌“菌落超標”風波后,再次陷入食品質量安全風波的酒類企業。 葡萄酒中使用農藥是否違禁?對于葡萄酒中的農藥殘留,
開始腐爛的水果里,真菌毒素可能已擴散到沒爛的部分,即使切除了腐爛部分,還是有可能攝入毒素。自釀葡萄酒更健康?如果原料、菌種選擇不當,反而會有更多真菌毒素污染。作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公眾開放日和2017年上海科技節的活動之一,國家級食品安全科研平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分中心、中科院食品安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12日)已經是臘月二十七了,不知道您家里置辦年貨了嗎?都置辦了些啥?一定會有酒吧!除了傳統的白酒、啤酒,現在選擇葡萄酒的人也越來越多。 可無論是超市還是電商平臺上的各種葡萄酒,名字大多是某某古堡、某某產區,都說自己特別高級,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不常喝酒的朋
限制“三公消費”、密集的反壟斷調查成就了2013年食品行業回歸、調整的主旋律。即將步入2014年,一些事件仍在持續發酵。記者選取了今年食品行業內,能展現來年發展趨勢的8大事件,當中,既有國家監管部門態度的“微”轉變,也有行業內巨頭遇困折射行業縮影,希望能從更宏觀的角度讓讀者明了來年趨勢。
近日,江蘇蘇州檢驗檢疫局召集主要進口食品化妝品企業分別就進口食品化妝品入境報檢主要流程進行詳細解讀,強調要求相關產品報檢前置審批及必須提供的證書材料。這是江蘇檢驗檢疫系統加強進口食品監管的重要舉措之一。 集中監管 嚴格市場準入 江蘇檢驗檢疫局進一步完善進口裝運前檢驗制度。對風險較大產品,
日常生活中,品嘗一杯陳釀葡萄酒被認為是一種高貴的行為。殊不知,釀造優質的葡萄酒更是一門大學問。 葡萄酒產業作為以栽培和加工為基礎、產業關聯度高的復合型產業,其發展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普遍認為只有地中海式氣候才適宜栽培釀酒葡萄,而
葡萄酒發酵罐現在一般用10-20立方的304號以上食品級不銹鋼罐,里面裝有蛇形循環冷卻設備(盤管)。這是一種由酵母參與,將糖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另一個副產物是熱量和風味物質。如果外界溫度低于5℃,酒精發酵便無法開始。在合適的溫度下,當所有的糖分消耗殆盡,或者酒精度過高(通常為15度
現在,王女士的“菜農”生涯告一段落。 就在她家陽臺外面,是修整出來的一小塊菜地,這里種著西紅柿、絲瓜、豆角。這是住在一樓的好處。王女士隔兩天就會澆水、松土、除蟲,雖然產量很小,但用她的話說,“吃著踏實”。 小花園的那頭,擺著一排泡沫箱子。這是高層住戶想出來的法子,填好土,撒上菜種,夏
對于整個飲料行業,二氧化碳無處不在,包括碳酸飲料、葡萄酒和啤酒。碳化軟飲會出現在生產或物流過程中的任何環節,包括灌裝過程或銷售網點。但對于二氧化碳監測的重要性,人們往往存在各種誤區:誤區一:通過監測氧氣(O2)的含量就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CO2的危害。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依賴監測含氧量來預防CO2
面包房總是充滿誘惑力一種咖啡中含“植脂末” 這下“災難”了!愛吃蛋糕的愛喝咖啡的都得小心點 因為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餅干、咖啡伴侶中常常藏著“植物奶油”,可導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高發 A 最簡單的劃分是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鹽、奶粉等加工而成的;動物
昨天上午從第93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總結會上了解到,本屆交易會于10月29日—31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屆糖酒會是糖酒會史上首次在南京舉辦,刷新了南京單一展會展覽規模的新紀錄。據不完全統計,本屆糖酒會商品成交總額為218.5億元。其中,酒類成交總額為112.6億元,食品飲料類成交總額為85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月28日刊文稱,精致的咖啡加牛奶作為早餐,再來一個豐盛的牛奶咖啡下午茶。午飯后小睡一番,晚餐時喝點葡萄酒……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放心實行這些飲食習慣而不必感到內疚,雖然有許多科學研究提出這樣那樣的認為不利于健康的飲食禁忌,但其實有些習慣不但無害,還有益于健康。資料圖:非洲農業
昌黎葡萄酒“造假成風”、三聚氰胺“魅影再現”、“鎘大米”引發擔憂、“漂白蘑菇”問題重重……2010年以來,諸多“飲食難安”的事件扯動著百姓的神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坦承目前“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同時提出2011年要“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發
導語: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依托的衛生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在化學污染物分析表征、膳食暴露評估、中國總膳食研究、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等領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將污染化學、微生物學與食品毒理和健康效應結合起來,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是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特色。近日,分析測試百科網有幸采訪到了衛生部食
從國家認監委獲悉,目前我國已有80余家企業的200多個單元產品通過酒類產品質量等級認證,產品涉及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果露酒、酒精各類酒種,覆蓋了80%以上的國家級名優酒類產品。釀酒行業是我國食品工業中的重要行業之一。近年來,釀酒行業快速發展,年平均增長率在10%以上。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引導消費
背景鏈接:一位強生內部員工的“有毒門”事件爆料 今天,作為強生(中國)公司一名拿著不菲收入的一名中層管理者,我懷著愧疚之心寫下以下這段文字,針對公司近期對“有毒門”事件的處理方式,披露一些我知道的公司信息。希望能對廣大消費者
葡萄美酒,不僅味道甘醇,適當飲用還有益健康,受到大家的喜愛,不少市民選擇自己在家釀造。但是最近微信圈里熱傳的一條帖子讓許多人嚇了一跳。帖子說:自釀的葡萄酒可能甲醇超標,嚴重時可能致人失明、甚至死亡。那么,在家里自己釀造的葡萄酒真的有毒嗎?記者就此采訪了蘇大附一院營養科醫生楊晶。 【流傳話題
近日,一則新聞報道稱,來自湖南的張先生飲用自家釀造的葡萄酒而導致甲醇中毒入院[1],由此引發了人們對自釀葡萄酒安全性的關注。葡萄酒中為什么會含有甲醇?自釀葡萄酒的風險又會有多大呢? 葡萄酒中為什么有甲醇? 與直覺相反的是,甲醇并不是葡萄汁發酵得到的,甲醇實際上來源于植物組織本身。對
如今,許多家庭自釀葡萄酒。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在釀造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會引發安全隱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近日就家庭自釀葡萄酒發出安全提示。 葡萄分為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為提高自釀葡萄酒的品質,建議消費者在選購原材料時,盡量購買新鮮、成熟、無破損的釀酒葡萄。 自釀葡萄酒的發酵器具在使用前應
逢年過節,走親戚的禮品里、聚會的餐桌上,葡萄酒成了常見選擇。 但有市民向壹現場記者反映,自己買到的葡萄酒怪怪的,“特別甜,但酒精味還挺沖,總體來說~~~不太好喝!不會是勾兌的吧??” 過年期間,超市里各品牌葡萄酒都在促銷,百十塊錢就一大瓶。細看瓶身,到處洋文,連個產地都寫的稀里糊涂。 記者
隨著葡萄、龍眼大量上市,不少人熱衷于采摘葡萄、龍眼,釀制“葡萄酒”“龍眼酒”,“純天然”“無公害”成為“自釀族”掛在嘴邊的驕傲。但食品健康營養專家提醒:自釀酒往往存在甲醇超標、微生物和細菌超標等問題,安全隱患不可小覷。 ——老牌“自釀族”大多憑經驗 南寧市昊然風景小區居住的家庭主婦胡麗旻自己
近幾年,流行起了很多“網紅”堅果,既漂亮又美味,那是否能放心食用呢? 有機構就選了5款人氣頗高的“網紅”堅果,分別檢測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甜蜜素、黃曲霉毒素B1和霉菌含量,結果發現都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硫,部分樣品霉菌含量,整整超標了16倍! 這些超標的東西都是怎么來的,堅果還能吃嗎? 堅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