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克羅諾桿菌的內容簡介
克羅諾桿菌(Cronobacter)原來稱為阪崎腸桿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該屬的細菌是生活于人和動物腸道內的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桿菌,隸屬于腸桿菌科。嬰幼兒是克羅諾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主要引起菌血癥、腦膜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致死率高達 40%-80% 。該屬包括 7 個種,分別為阪崎克羅諾桿菌 (Cronobacter sakazakii)、丙二酸鹽克羅諾桿菌(C.malonaticus)、蘇黎世克羅諾桿菌 (C.turicensis)、莫金斯克羅諾桿菌 (C.muytjensii)、康帝蒙提克羅諾桿菌 (C.condimenti)、尤尼沃斯克羅諾桿菌(C.universalis) 和都柏林克羅諾桿菌(C.dublinensis)。其中,都柏林克羅諾桿菌包括 3 個亞種,分別是都柏林克羅諾桿菌都柏林亞種(C. dublinensis subsp.dublinensis),都柏林克羅諾桿菌奶......閱讀全文
關于克羅諾桿菌的內容簡介
克羅諾桿菌(Cronobacter)原來稱為阪崎腸桿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該屬的細菌是生活于人和動物腸道內的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桿菌,隸屬于腸桿菌科。嬰幼兒是克羅諾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主要引起菌血癥、腦膜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致死率高達 40%-80% 。該屬包
關于克羅諾桿菌的分類介紹
隨著對該菌研究的深入和現代分類技術的不斷發展,克羅諾桿菌的分類經歷了三個時期:起初該菌因其產黃色素,而被認為是腸桿菌屬中陰溝腸桿菌的生物變形種黃色陰溝腸桿菌(yellow-pigmented Enterobacter cloacae);1980年,Farmer通過DNA雜交、生化反應、黃色菌落產
關于克羅諾桿菌的基本介紹
克羅諾桿菌原稱為阪崎腸桿菌,生活于人和動物腸道內,為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桿菌,隸屬于腸桿菌科。嬰幼兒是克羅諾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該致病菌致病劑量較低,克羅諾桿菌在嬰幼兒奶粉、肉類、水、蔬菜等多種食品中被檢測到,其中奶粉是該菌的主要感染渠道。
關于克羅諾桿菌的危害介紹
克羅諾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內寄生的一種有周生鞭毛,能運動,兼性厭氧的革蘭陰性無芽孢桿菌。其感染的大多數病例都是嬰幼兒,主要引起菌血癥、腦膜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致死率高達40%-80%。克羅諾桿菌分布廣泛,在很多食品中被檢測到。這些食品包括:嬰幼兒奶粉、奶酪、腌肉、水、蔬菜、大米、面包、茶葉、草
加拿大召回疑受克羅諾桿菌污染的低鐵嬰兒配方奶粉
據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消息, 2019年10月6日,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發布召回通告稱,Loblaw Companies Limited正在召回一款President's Choice牌可能受食源性克羅諾桿菌(Cronobacter spp.)污染的低鐵嬰兒配方奶粉。受召回產品的信息
阪崎克羅諾桿菌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使用說明
阪崎腸桿菌核酸檢測試劑盒(一管式PCR-熒光探針法)◆ 產品說明阪崎腸桿菌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參照《SN/T 1870—2016 進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法》進行設計,可針對食品樣品中阪崎克羅諾桿菌(阪崎腸桿菌)的特異核酸片段進行擴增,通過實時擴增曲線判定結果
關于小腸克羅恩病的簡介
小腸克羅恩病是以小腸腸壁全層跳躍性、非特異性、肉芽腫性炎癥為主的小腸疾病,又稱局限性回腸炎、局限性腸炎、節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小腸克羅恩病是一種病因未明的炎癥性疾病,好發于回盲末端,以腹痛、腹瀉、腸梗阻為主要臨床表現,病程較長,可有反復發作的現象,不易根治。少數病例急性起病,以青中年為主,男
關于克羅恩病的基本介紹
多見于20~40歲,男女發病率大致相等,急性發病者有回腸充血水腫、腸系膜增厚淋巴結腫大,可出現發熱、腹痛、腫塊及穿孔。克羅恩病的病程較長,癥狀時輕時重呈間歇樣發作,腹瀉不嚴重,大便常為不成形稀便無假膜形成,與使用抗生素藥物無關。最后確診需要鋇餐和鋇灌腸、結腸鏡檢查和組織活檢。
關于小兒克羅恩病的簡介
克羅恩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合并纖維化和黏膜潰瘍。病變可累及全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的任何部位,但主要侵犯回腸、空腸,其次為結腸,并可在胃腸道外形成遷移病灶。臨床表現以腹痛、腹瀉、腹部包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
關于克羅恩病的病因分析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感染、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有一定關系。 克羅恩病為貫穿腸壁各層的增殖性病變,可侵犯腸系膜和局部淋巴結,病變局限于小腸(主要為末端回腸)和結腸,二者可同時累及,常為回腸和右半結腸病變。本病的病變呈節段分布,與正常腸段相互間隔,界限清晰,呈跳躍區(skip area)的特征。病理
關于小兒克羅恩病的病因分析
本病與免疫異常可能有一定關系。在小兒克羅恩病的發病中,感染可能起一定作用。本病發病有明顯的種族差異和家族聚集性。就發病率而言,白種人高于黑人,單卵雙生高于雙卵雙生;小兒克羅恩病患者有陽性家族史者占10%~15%;本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提示本病存在遺傳傾向。
關于小兒克羅恩病的檢查介紹
1.血象檢查 外周血檢查常見貧血,多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的檢測值都低于正常值,即可診斷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如果有葉酸和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可為大細胞性貧血。活動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 2.血
關于克羅恩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液檢查 可見白細胞計數增高,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降低,與失血、骨髓抑制及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吸收減少有關。血細胞比容下降,血沉增快。黏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血清鉀、鈉、鈣、鎂等可下降。 2.糞便檢查 可見紅、白細胞,隱血試驗呈陽性。 3.腸吸收功能試驗 因小腸病變作廣泛腸切除或伴
關于NADH的內容簡介
NADH與NAD+是細胞中的一對氧化還原對,NADH是是輔酶1 NAD的還原形式,NAD+是其氧化形式。在氧化還原反應中,NADH作為氫和電子的供體,NAD+作為氫和電子的受體,參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酒精代謝等生理過程。它們作為生物體內很多氧化還原反應的輔酶參與生命活動,并相互轉化。 無氧條
關于利羅克注射用硫酸頭孢匹羅的簡介
利羅克注射用硫酸頭孢匹羅僅用于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 本品可用于治療上述敏感細菌引起的下列感染癥: 1.呼吸系統感染: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癥(感染時)、慢性呼吸道疾患繼發感染、肺炎、肺化膿癥。 2.泌尿系統感染:腎盂腎炎、膀胱炎。 3.腹腔感染:膽
關于小腸克羅恩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需與各種腸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癥疾病及腸道腫瘤鑒別。特別注意急性發作時與闌尾炎、慢性發作時與腸結核和腸道淋巴瘤、病變單純累及結腸者與潰瘍性結腸炎鑒別,尤其注意與腸結核的鑒別。
關于克羅恩病的臨床表現介紹
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腹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可伴有發熱、貧血、營養障礙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臟等腸外損害。本病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1.消化系統表現 (1)腹痛 位于右下腹或臍周,呈痙攣性疼痛,間歇性發作,伴腸鳴,餐后加重,便后緩解。如果腹痛持續,壓痛明顯,提示炎癥波及腹膜或腹腔
關于克雷白桿菌肺炎的鑒別診斷
(一)起病急劇,有高熱、咳嗽、胸痛。痰量多,呈黃綠色膿性,粘稠,帶血或棕紅色粘稠膠凍狀,但并非全部病例皆如此典型。 (二)常有氣急、紫紺、譫妄甚至呼吸衰竭。消化道癥狀可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嚴重者可有黃疸,紫癜。少數患者病情嚴重,于發病24~36h內出現末梢循環衰竭、肺水腫和呼吸衰竭。
關于克雷白桿菌的治療方法介紹
有藥敏試驗結果表明,克雷伯氏菌株對阿莫西林、氨芐西林、哌拉西林菌耐藥率較高,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敏感率高。對第一代頭孢菌素(頭孢唑啉)、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肟鈉)耐藥率高,第三代頭孢菌素(復達欣、頭孢曲松、頭孢氨噻肟、頭孢哌酮)則較第一代、二代頭孢菌素敏感率高,可酌情選用。對氨基甙類抗生素(阿
關于克雷白桿菌的生化鑒定介紹
克雷伯氏菌屬作為人和動物腸道的共生菌群,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產酸克雷伯氏菌常出現于人和動物的糞便中。由于大腸桿菌在糞便標本中的干擾,常規的分離技術對克雷伯氏菌的分離并不十分有效。 根據克雷伯氏菌的有關特性,人們先后發明了各種用于臨床分離的選擇培養基,一種是麥康凱-肌醇-羧芐青霉素(MIC)瓊脂,在
關于尾隨序列的內容簡介
DNA分子是由4種核苷酸(A,T,G,C)排列組成,DNA序列就是組成某一DNA分子的核苷酸的排列次序。 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是由20種氨基酸線性排列構成。蛋白序列就是構成某種蛋白質如氨基酸線性排列次序。因此,測序(sequencing)就是用實驗方法,測定DNA 分子中核苷酸的種類及其排列次序,
關于內肽酶的內容簡介
內肽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蛋白酶,主要作用于蛋白質多肽鏈內部的肽鍵使蛋白質長鏈分解成短肽片段。蛋白酶根據結構同源性分為不同的宗族,亞類進一步根據序列同源性程度分為不同的家族。 蛋白酶水解蛋白質時,作用部位因肽鍵種類而異。如胰蛋白酶的切點是羧基側為堿性氨基酸(精氨酸、賴氨酸)肽鍵;胃蛋白酶要求切點
關于喉結核的內容簡介
原發者少,多繼發于開放性肺結核。早期患者感喉內干燥不適或微痛,用聲易疲勞或輕度聲嘶。檢查可見喉黏膜蒼白,也有一側聲帶充血者。晚期聲嘶顯著,檢查喉黏膜有潰瘍,常位于一側聲帶或杓間區。潰瘍表淺,邊緣不整齊,有偽膜覆蓋。X線胸部透視、胸大片、活組織檢查可確診。
關于自身抗體的內容簡介
自身抗體是指針對自身組織,器官、細胞及細胞成分的抗體,正常人體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體,如果自身抗體的滴度超過某一水平,就可能對身體產生損傷,誘發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許多自身抗體,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體。
關于腸球菌的內容簡介
腸球菌為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不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還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敗血癥、心骨膜炎和腦膜炎,由于其固有耐藥性,所致感染治療困難。 腸球菌(Enterococcus)屬腸球菌屬,是人類和動物腸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通常在引起腹腔和盆腔感染所分離的混合菌絲中發現,既往認為
關于異位心律的內容簡介
如果心跳不是由竇房結的激動引起的,而是由其以外的細胞群,比如心房的其他部位的細胞、心室的細胞等自行發出的電沖動引起的心跳,如室性早搏、室顫、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現象,檢查心電圖時如發現,就應查明原因。室性 早搏等應及時治療,而室顫病情非常嚴重,應及時搶救。 異位心律伴傳
關于克雷白桿菌的下屬亞種的介紹
最初Cowan等人將克雷伯氏菌分為5個種:產氣克雷伯氏菌、愛氏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結克雷伯氏菌和臭鼻克雷伯氏菌;Edwards和Ewing及Buchanan等定義克雷伯氏菌屬有3個種: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結克雷伯氏菌和臭鼻克雷伯氏菌。 1984年出版的《伯杰氏鑒定細菌學手冊》中將克
羅克恩病的治療
克羅恩病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病變多見于末段回腸和鄰近結腸,但從口腔至肛門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節段性或跳躍式分布。目前,克羅恩病還無法完全治愈。克羅恩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口服藥物治療,且病情反復,發作期與靜息期交替出現。因此可能您要有心理準備。不過,隨著醫學的進
羅克恩病的介紹
克羅恩病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反復發作和非特異性的透壁性炎癥,病變呈節段性分布,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腸最為常見,結腸和肛門病變也較多。
克羅恩病的簡介
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 CD) 于1932 年由Crohn、Ginzterg 和Oppenheime 最早描述, 曾被稱為“局限性腸炎”、“節段性腸炎”、“慢性腸壁全層炎”等。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科學國際組織委員會將該病定名為克羅恩病。它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反復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