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利用低溫強磁場STM觀測到馬約拉納束縛態

    尋找馬約拉納束縛態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馬約拉納束縛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基礎。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李渭副教授、薛其坤教授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黃富強研究員及南京大學的張海軍教授合作,在一種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觀測到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該研究成果以“2M相WS2中各向異性的馬約拉納束縛態的證據”(Evidence of anisotropic Majorana bound states in 2M-WS2) 為題在線發表于7月8日的《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2M-WS2磁通中的馬約拉納束縛態 理論預言,當材料同時具有s波超導的體態和非平庸的拓撲表面態時,在外磁場下,該材料的磁通中心會存在馬約拉納束縛態。近年來,這樣的材料體系被逐漸發現,但現有的材料或存在以下問題:超導轉變溫度較低,需要極......閱讀全文

    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的馬約拉納零能模是當前人們關注的前沿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洪、中科院院士高鴻鈞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Liang Fu通力合作,在鐵基超導體FeTe0.55Se0.45單晶樣品上發現了伴隨馬約拉納零能模出現的渦旋束縛態能級序列半整數

    馬約拉納零能模中近量子化的電導平臺發現了

      馬約拉納費米子是由物理學家埃托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預言的一種基本粒子,其具有電中性且反粒子是自身。在凝聚態物理的材料體系中,被拓撲缺陷上束縛的馬約拉納準粒子,其產生湮滅算符滿足自共軛關系,通常呈現出零能電導信號,被稱為馬約拉納零能模。理論證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

    2019年中國學者發表CNS統計,誰是CNS發表之王?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中科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表10篇CNS,全球學術排名表現出色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科學》首次發表中國科學家在鐵基超導體領域研究成果

      最近,《科學》發表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實驗室馬旭村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組合作,在鐵基超導體FeSe電子配對對稱性研究中取得的新進展。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Science雜志上刊登該領域的研究成果。     鐵基超導體是繼銅

    建立分享與共研平臺 2019牛津儀器低溫應用研討會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17日,“2019牛津儀器低溫應用研討會”在南京玄武湖畔舉辦。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來自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牛津儀器的低溫應用科學家,帶來低溫磁場環境下科學研究及應用的專題報告,共同分享儀器操作的相關經驗。

    盤點|2019年中國學者在CNS發表30篇文章 近半獨立完成 !

      2019年即將結束,中國學者總共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了180項研究成果,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5篇,材料學有3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物理學有18篇。我們盤點一下材料學: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0篇,Nature 發表了11篇,Science 發表

    物理所單層硅烯的低溫動態相變及超導電性研究取得進展

      硅與碳同屬于元素周期表的IV族元素。理論工作表明,硅烯具備與石墨烯類似的狄拉克型電子結構,其布里淵區同樣有六個線性色散的狄拉克錐。由此,很多在石墨烯中發現的新奇量子效應,都可以在硅烯中找到相對應版本。而且,硅烯還具備石墨烯沒有的一些優勢,例如硅烯的非共面結構使得硅烯具有更強的自旋軌道耦

    物理所在大能隙二維拓撲絕緣體ZrTe5中觀測到拓撲邊界態

      眾所周知,二維拓撲絕緣體的體內是絕緣的,而其邊界是無能隙的金屬導電態。且這種金屬態中存在自旋-動量的鎖定關系,相反自旋的電子向相反的方向運動,由于受到時間反演不變性的保護,它們之間的散射是禁止的,因此是自旋輸運的理想“雙向車道”高速公路,可用于新型低能耗高性能自旋電子器件。當前實驗已經確定具有量

    物理所單層硅烯低溫動態相變及超導電性研究取得進展

      硅與碳同屬于元素周期表的IV族元素,理論工作表明,硅烯具備與石墨烯類似的狄拉克型電子結構,其布里淵區同樣有六個線性色散的狄拉克錐。由此,很多在石墨烯中發現的新奇量子效應,都可以在硅烯中找到相對應版本。而且,硅烯還具備石墨烯沒有的一些優勢,例如,硅烯的非共面結構使得硅烯具有更強的自旋軌道耦合,能在

    石墨烯上錳磁性原子間自旋交換作用及其調制研究獲進展

      納米尺度的磁性小團簇(由數個原子組成)是構建納米磁性器件和自旋電子器件的基本單元,也是研究磁性原子間自旋交換相互作用的理想體系。如何在原子尺度上直接測量和研究兩個磁性原子間的自旋耦合強度,實現對其自旋交換作用的調控是重要的基礎問題,在實驗上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如何構建具有相互作用的由兩個或有限

    27T水冷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分辨率成像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是一種集合了精密機械設計、微弱信號測量、智能數據采集的高精尖機電一體化設備。STM不僅能夠提供材料表面原子分辨率形貌,還能夠結合掃描隧道譜學(STS)獲得材料的能帶結構信息,這些可以和量子理論進行精確比對,廣泛應用

    中國科大在鉍超薄膜表面能谷和自旋電子態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兵研究組在鉍(Bi)超薄膜表面能谷和自旋電子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于3月11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小組的博士生杜宏健和副教授孫霞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具有蜂巢狀六方晶格的二維材料,在動量空間中其導帶和價帶邊附近的能帶通常存在

    功能分子體系中較高Kondo溫度的物理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在原子尺度上對單個原子/分子實現精確操縱以及對其物性實現可控調制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及其應用領域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之一,相關研究具有極強的挑戰性。多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這個領域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圖1. 分子

    超全面鋰電材料常用表征技術及經典應用

      在鋰離子電池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希望獲得大量有用的信息來幫助我們對材料和器件進行數據分析,以得知其各方面的性能。目前,鋰離子電池材料和器件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表征方法和電化學測量。  電化學測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充放電測試,主要看電池充放電性能和倍率等;(2)循環伏安,主要是看電池的充放

    經典材料分析七種方法:成分,光譜,質譜 ,能譜

      材料的逆向分析是現行材料研發中的重要的手段,也是實現材料研發中的最經濟、最有效的的研發手段。如何實現材料的逆向分析,從認識材料的分析儀器著手。  成分分析簡介  成分分析技術主要用于對未知物、未知成分等進行分析,通過成分分析技術可以快速確定目標樣品中的各種組成成分是什么,幫助您對樣品進行定性定量

    常用材料測試方法總結

    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按照分析對象和要求可以分為 微量樣品分析 和 痕量成分分析 兩種類型。 按照分析的目的不同,又分為體相元素成分分析、表面成分分析和微區成分分析等方法。  體相元素成分分析是指體相元素組成及其雜質成分的分析,其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原子發射ICP、質譜以及X射線熒光與X射線衍射分析方

    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馬旭村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合作,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薄膜的外延生長、電子結構及有限尺寸效應方面進行研究,取得一系列進展。     拓撲絕緣體是最近幾年發現的一種新的

    單分子器件電子輸運通道調控及其巨磁阻效應研究獲進展

      信息技術的成功發展離不開電子學器件的小型化。對器件小型化的追求促使了人們對單分子器件的研究和理解,以求最終實現以單分子為基本單元構筑電路。單分子器件已經成了在納米尺度研究各種有趣物理現象和機制的平臺。在原子尺度上對單個原子/分子的量子態實現精確操縱以及對其物性實現可控調制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及其應用

    Ag/CeO2和Ni/CeO2模型催化劑的界面性能

    Ce02具有很高的氧儲存/釋放能力,擔載金屬的氧化鈰催化劑廣泛應用于汽車尾氣凈化、低溫水-氣變換和乙醇水汽重整等重要的催化反應體系中。以Ce02為載體的金屬Ag和Ni催化劑除了在以上重要催化反應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外,還具有低成本和易制備的特點,因而獲得廣泛應用。因此從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此類催化

    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實現飛秒級時間分辨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研制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實現了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并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該工作于5月19日發表在物理領域頂級期刊《

    見證中國電子顯微學新時代 記2019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16日,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合肥隆重舉行。本屆年會主題是“中國電子顯微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共開設了10個精彩分論壇,為中國電鏡人帶來一場學術盛宴。本次會議共有近1300余人出席、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與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共同為您帶來年會精彩報導。北

    合肥研究院提出下層原子散射表面電子掃描隧道顯微學證據

      一直以來,人們對下層原子與表面電子態之間的關系缺乏認識,因而導致了一系列的爭議。近期,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陸輕鈾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集體干涉”理論模型,通過引入層間作用因子,能夠定量地揭示它們之間的關聯。相關研究以《下層原子散射表面電子的掃描隧道顯微學證據》(Scanning tunnel

    2篇Science 2篇Nature 1篇Cell 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果豐碩

      2019年4月10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張冰研究團隊等人在Natur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 magnetar-powered X-ray transient as the aftermath of a binary neutron-star merger的文章。  于此同時,iNature還

    掃描探針納米加工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呈爆炸式增長。對如此眾多的信息怎樣實現檢測、轉換、傳輸、存儲和處理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晶體管的特征尺寸已按Moore定律由1cm降低到目前的近0.1μm,如今最新型的微處理器集成了4000多萬個晶體管,到201

    《科學儀器評論》—陳東敏小組—掃描隧道顯微技術研發

    近年來,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下,中科院物理所陳東敏研究組致力于掃描隧道顯微技術的創新和研發,在儀器自主研制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研究進展。他們成功研制出具有對稱式機械結構的雙探針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探頭,并通過主動降噪技術大大提高了STM系統的信噪比。同時,他們通過多

    科學家發現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與安徽大學量子材料與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利用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顯微鏡/譜儀(STM/STS)對一種典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元素化合物2H-NbSe2及其微量Ta摻雜單晶樣品進行探測研究,研究人員通過對該體系的高分辨隧道譜測量和理論分析,證實了該體系存在非彈性電子隧

    物理所國際首次實現朗德g因子原子尺度上的空間分辨

      理解與調控納米量子結構的自旋特性是自旋電子學領域前沿研究課題。例如,原子的朗德g因子,它反映了原子所在空間環境的局域精細自旋相互作用,可以為分子自旋態的調控及其在未來自旋器件中的應用提供重要信息。對于分子體系,通常的技術手段測得的g因子是大量分子的平均信息,無法得到單分子內部的在單原子尺度上g因

    金屬和合金微觀分析常用技術盤點

      一種金屬或合金的性能取決于其本身的兩個屬性:一個是它的化學成分,另一個是它內部的組織結構。所以,對金屬材料的成分和組織結構進行精確表征是金屬材料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性能控制的前提。材料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分析、熱性能分析、電性能分析等。本文就金屬材料的形貌分析、物相分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