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芽胞染色
(一)實驗目的:學習細菌的芽胞染色法 (二)實驗原理:細菌的芽胞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著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體著色而芽胞不著色(芽胞呈無色透明狀)。芽胞染色法就是根據芽胞既難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難以脫色這一特點而設計的。所有的芽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個原則:除了用著色力強的染料外,還需要加熱,以促進芽胞著色。當染芽胞時,菌體也會著色,然后水洗,芽胞染上的顏色難以滲出,而菌體會脫色。然后用對比度強的染料對菌體復染,使菌體和芽胞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因而能更明顯地襯托出芽胞,便于觀察。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培養36小時的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 2.染色液和試劑:5%孔雀綠水溶液、0.5%蕃紅水溶液[見附錄二(一)6、5]。 3.器材:小試管(75mm×10mm)、燒杯(300mL)、滴管、玻片擱架、接種環、擦......閱讀全文
細菌的芽胞染色
(一)實驗目的:學習細菌的芽胞染色法(二)實驗原理:細菌的芽胞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著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體著色而芽胞不著色(芽胞呈無色透明狀)。芽胞染色法就是根據芽胞既難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難以脫色這一特點而設計的。所有的芽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個原則:除了用著色力強的染料外,還需要加
細菌的芽胞染色
?(一)實驗目的:學習細菌的芽胞染色法 (二)實驗原理:細菌的芽胞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著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體著色而芽胞不著色(芽胞呈無色透明狀)。芽胞染色法就是根據芽胞既難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難以脫色這一特點而設計的。所有的芽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個原則:除了用著色力強的染料外,還
細菌的芽胞染色
??? (一)實驗目的:學習細菌的芽胞染色法 (二)實驗原理:細菌的芽胞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著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體著色而芽胞不著色(芽胞呈無色透明狀)。芽胞染色法就是根據芽胞既難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難以脫色這一特點而設計的。所有的芽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個原則:除了用著色力強的染料
細菌的特殊結構:芽胞
細菌的特殊結構:芽胞是臨床檢驗技師相關考試的部分內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細菌的特殊結構有莢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芽胞:芽胞是某些細菌(主要是革蘭陽性桿菌)在一定條件下,細胞質、核質脫水濃縮而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小體。芽胞不能分裂繁殖,是細菌的休眠體。芽胞若遇適宜的環境
蠟樣芽胞桿菌及檢驗
在《Bergey氏鑒定細菌學手冊》第8版中,蠟樣芽胞桿菌的分類地位為芽胞桿菌屬的第I群,該群有22個種。根據營養型菌細胞的寬度分為兩類,蠟樣芽胞桿菌、蕈狀芽胞桿菌、蘇云金芽胞桿菌、炭疽芽胞桿菌和巨大芽胞桿菌屬“大細胞菌種”。 1950年Hauge在對挪威奧斯陸某醫院職工和病員進食甜食后引起的食
無芽胞厭氧菌的疾病性
無芽胞厭氧菌是一大類寄生于人體的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均為內源性感染,在一定的致病條件下,可引起多種人類感染。所致疾病有:1.敗血癥:主要由脆弱類桿菌引起,其次為革蘭陽性厭氧球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2.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主要由革蘭陰性厭氧桿菌引起,常可引起腦膿腫。3.口腔與牙齒感染:主要由消化鏈球菌
厭氧芽胞梭菌實驗
認識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態和培養特點,通過"洶涌發酵"試驗和動物試驗,了解產氣莢膜梭菌的致病性;了解常用的厭氧培養法,觀察破傷風外毒素的致病作用。實驗方法原理厭氧芽胞梭菌均為革蘭染色陽性,都能形成芽胞,其形狀大小及位置因菌種而異,可作為菌種鑒別的參考;營養要求不高,但需厭氧環境才能
芽胞懸液獲取方法介紹
目前中國藥典、消毒技術規范中用于各種化學消毒劑、干熱、環氧乙烷、高壓蒸汽等滅菌效果的驗證和評價的芽胞懸液的獲得主要通過自制和商品化兩種途徑。一、自制芽胞懸液(1) 菌種處理:取凍干菌種管,在無菌操作下打開,以毛細吸管吸加適量營養肉湯培養基,輕柔吹吸數次,使菌種融化分散。取含5~10ml營養肉
無芽胞厭氧菌的主要種類
1.G-厭氧桿菌有8個屬,類桿菌屬中的脆弱類桿菌最為重要,形態呈多形性,有莢膜,生長迅速。2.G-厭氧球菌有3個屬,其中以韋榮菌屬最重要,為咽喉部主要厭氧菌。3.G+厭氧球菌有5個屬,其中有臨床意義的是消化鏈球菌屬,主要寄居在陰道,生長緩慢,培養需5~7天。4.G+厭氧桿菌有7個屬,其中以下列3個屬
厭氧芽胞梭菌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厭氧芽胞梭菌均為革蘭染色陽性,都能形成芽胞,其形狀大小及位置因菌種而異,可作為菌種鑒別的參考;營養要求不高,但需厭氧環境才能生長。常見致病菌有破傷風梭菌,氣性壞疽病原菌和肉毒梭菌,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為嚴重的創傷傳染病,在戰時尤為重要。肉毒梭菌為食物中毒病原菌。實驗步驟 1.? 觀察破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