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綠色革命”作物關鍵基因
本報訊 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占世界水稻種植面積的20%,但氮肥用量卻占全球用量的37%。持續大量的氮肥投入,不僅浪費了資源和能源,還加劇了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和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等一系列問題。8月1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關于赤霉素信號傳導途徑調控植物氮肥高效利用的最新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傅向東課題組博士生李姍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傅向東表示,該項成果深化了對于植物生長與代謝協同調控機制的認識,有助于培育綠色高產高效農作物新品種,從而找到了一條在保證糧食總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新途徑。 上世紀60年代,以半矮化育種為特征的第一次“綠色革命”,使得全世界水稻和小麥產量翻了一番。但攜帶“綠色革命”基因的農作物中抑制植物生長的DELLA蛋白高水平積累,導致其對氮肥響應減弱和利用效率下降。 傅向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課題組歷時6......閱讀全文
研究發現新“綠色革命”作物關鍵基因
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占世界水稻種植面積的20%,但氮肥用量卻占全球用量的37%。持續大量的氮肥投入,不僅浪費了資源和能源,還加劇了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和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等一系列問題。8月1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關于赤霉素信號傳導途徑調控植物氮肥高效利用的最新成果在線發表于《
研究發現新“綠色革命”作物關鍵基因
本報訊 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占世界水稻種植面積的20%,但氮肥用量卻占全球用量的37%。持續大量的氮肥投入,不僅浪費了資源和能源,還加劇了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和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等一系列問題。8月1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關于赤霉素信號傳導途徑調控植物氮肥高效利用的最新成果
研究發現新“綠色革命”作物關鍵基因
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占世界水稻種植面積的20%,但氮肥用量卻占全球用量的37%。持續大量的氮肥投入,不僅浪費了資源和能源,還加劇了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和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等一系列問題。8月1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關于赤霉素信號傳導途徑調控植物氮肥高效利用的最新成果在線發表
研究發現綠色革命的伴侶基因
植物株型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農藝性狀,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通過植物株型的改良,可以顯著提高作物產量。近年來,超級稻恢復系“華占”育成了一系列超級稻組合,產生了新一輪雜交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以華占為父本審定的品種多達300個以上;2015-2018年期間,華占每年有3-4個組合列入全國種植面積前
關鍵基因“原地結婚”:小麥迎新“綠色革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499881.shtm“為了突破綠色革命基因的單產瓶頸,我們已經探索了至少10年。我的博士生宋龍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從大二開始就跟著我研究這個問題,已經9年了。”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教授倪中福告
我國科學家發現影響作物包殼性狀的關鍵基因
植物種子的包殼性狀是指種子被堅硬的穎殼包裹的特征。包殼的種子會降低機械脫粒效率,從而增加勞動生產成本。在田間機械化播種時,包殼的種子很容易在播種機的齒輪和管道出口發生粘黏,導致播種不均勻。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影響高粱和谷子包殼性狀的基因,相關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
新研究發現做夢基因
新華社東京8月30日電 日本和澳大利亞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與做夢相關的兩個基因。實驗顯示,失去這兩個基因后,動物基本沒有淺層睡眠的時間,不會做夢,記憶力出現衰退。 通常身體休息但是大腦沒有休息的睡眠階段屬于淺層睡眠,而身體和大腦都休息的睡眠階段屬于深層睡眠。淺層睡眠介于醒著與深層睡眠之
研究發現水稻應答鎘脅迫關鍵基因
6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由該園科研人員完成的“水稻金屬耐受蛋白OsMPT1及其編碼基因和其RNA干涉片段”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過量的重金屬在水稻體內累積,不僅影響水稻產量、品質及整個農田生態系統,而且可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和人類健康。研究水稻對重金屬吸收轉運的分子機制,可為
新基因定義下一場“綠色革命”
“中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9.2%,絕大部分釋放到土地和空氣中,造成環境污染。如何‘減肥增效’是當前農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向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2月7日,《科學》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傅向東團隊關于赤霉素和
新基因定義下一場“綠色革命”
“中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9.2%,絕大部分釋放到土地和空氣中,造成環境污染。如何‘減肥增效’是當前農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向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2月7日,《科學》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傅向東團隊關于赤霉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