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協調查:科研資金僅四成用于項目
名為做課題實為圈錢 科研人員段振豪涉嫌貪污的丑聞已經過去一個多月,除了近日院士初選段振豪出局外,似乎看不到別的下文。不過,段振豪事件拉開的有關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的黑幕卻一時難以閉合。 社會上針對整個科研經費管理體制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來自公共資金的科研經費究竟有多少被冒領、多領、挪用、浪費,又有多少被真正、有效地用在了學術研究上? 項目越多,經費進入個人腰包的可能性就越高 “段振豪虛報了幾個差旅費就是腐敗,這在科研圈內算什么呢?恐怕很多‘碩鼠’會笑掉大牙。”對于段振豪事件引出的科研經費管理質疑,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副教授姚衛紅說。 一次課題經費申請告捷的慶祝宴讓姚衛紅記憶猶新。酒酣之際,宴會主角向大家透露了一則驚人的消息——自己的個人資產即將突破千萬元。 這位工科教授年薪只有15萬元左右,哪來這么多錢?姚衛紅很是不解。這位教授私下告訴她,自己和某主管科研經費的部委官員很熟,項目來得容易,錢也就來得容......閱讀全文
科研經費需要捍衛
經費削減阻礙發展創新;科學家積極行動尤為重要 11月26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社論——《保護美國科研資助》(Protect U.S. Science Funding),討論科研經費削減的影響以及科學家應起到的作用。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當前的經濟形勢使得美國政府在考慮如何進行一次大的
“危險”的科研經費
科研不端行為,集中發生在項目申請階段,發生比例約為80%。科研不端行為包括信息弄虛作假、重復發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違反評審規定等幾種情況。 “人品太差,做出這樣的事情很惡心。”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庭審時這樣評價自己的索賄行為。幾天來,這句話被媒體廣為傳播,同時,張曙
科研經費管理:如何給科研人員“松綁”
新年伊始,部分中科院的科研人員被“紅包”砸中了。中科院準備連續5年支持這些科研人員開展科學上的自由探索:不用寫冗長的項目書、計劃書并進行頻繁答辯,也不用過多擔心在5年后有人來驗收成果,他(她)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任意遨游。 這項支持緣自中科院在今年1月啟動的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此計劃支
保障科研經費:恒產者恒心與回歸科研
某實驗室最近為了迎接課題結題審查,整理實驗室,意外找到一臺10年前的電腦。電腦很新,當時買得并不便宜,研究員沒舍得用,一直放在實驗室儲物柜里。再被翻出來,它已成了古董。 這是當年課題即將結題時,科研人員突擊花錢買的一件設備。10年間,有很多實驗設備搬進搬出,除了自然損耗,也產生了不少類似的
科研經費怎么撥?怎么管?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正催動著新一輪科技創新大潮。為貫徹創新大會精神,重慶市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對科研項目與科技經費管理進行大膽改革,出臺了《重慶市科研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和《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兩項重點改革方案,探索推出七項制度性成果。推出科研項目管理改革的定額資助、事后
“松綁”科研經費-為創新“減負”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次成為參加全國
美國科研經費分配走勢
??? 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2007年的預算案中,布什政府計劃將NIH的預算削減2.79億美元,但眾議院委員會通過的撥款議案和參議院支出委員會批準的配套措施卻讓NIH的預算增加了10億美元。雖然3.5%的增加量只相當于NIH要求的一半,但這已經讓憂心忡忡的NIH有苦盡甘來的感覺。NIH在 2
公務卡與科研經費使用
現在似乎全國上下都要求使用所謂的公務卡,然而已經有不少單位的不少科研人員反映這種制度反而給科研人員的活動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所以對此,我很難理解,為何要將這種制度推廣開來。 我談談我個人的情況。在前年本人辦過一張信用卡給家人使用,由于他不小心忘了自己是否已經交夠每個月還款額度而導致我的信用受損
“松綁”科研經費-為創新“減負”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
王傳濤:“科研經費無關科研”也是精神鴉片
近些年,一批諸如廣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統科研單位頻發貪腐,引發各方對科技經費投入方式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發的,60%都用于開會、出差等。(1月5日《中國企業報》) 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科研體制在世界范圍內賺足了面子和里子。10月份,屠
院士牽頭-科研經費2億-國家基金委資助最大的項目是哪些
作為我國科研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促進我國整體基礎研究水平提升、基礎學科建設與發展、優秀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高校和科研機構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已成為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實力的重要標尺。 據悉,2018年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受理2391個依托單位的約22.53萬
英國核心科研經費得到削減豁免
據《自然》網站消息,英國政府近日將數額高達46億(英鎊,下同)的預削減財政開支從開銷審核中劃除,這意味著英國的核心科研經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對英國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據了解,英國的核心科研經費有大約27.5億由研究理事會支配,另外有16億來自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
河北擬立法保障科研經費比例
針對長期以來河北省科技投入不足,研究與發展經費占全省生產總值比例低于全國水平的問題,在《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近日提請審議。《條例》草案擬規定從法律層面提出應對之策。 草案提出,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科技投入體系,提高
讓科研經費政策紅包“落地開花”
“《若干意見》出臺后,科研經費結余兩年內可留歸單位繼續用于相關科研工作,現在我可以統籌自主安排,對學生的資助也有了保障,每年都能有計劃分批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院的王永標教授說,“這給老師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王永標說的“《若干意見》”,是去年7月31日,中辦
時評:科研經費報銷應特殊對待
日前,被譽為“中國性學第一人”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潘綏銘因“科研資金使用不明”遭到行政處分,從二級教授降為三級教授,退休年齡也降為60歲。潘綏銘長期主持對中國性工作者的大型訪談,因給性工作者訪談報酬卻無法開具發票,“科研資金使用不明”與此有關。 當前,科研經費管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中央政府
科研經費管理更細更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落實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的理念。要改革科研項目管理,優化整合人才計劃,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一系列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的改革措施,有力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了科技事業發展。隨著
科研經費改革:要放權,也要監管
“封賬”,幾乎是每一位年底負責項目報銷事宜的科研人員最怕聽到的詞匯。這兩個字如同緊箍咒一樣,令他們在每年年底忙碌不堪——每每項目資金下半年才到手,年底前必須“花完”。不過,今后科研人員們不用擔心這個詞了。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
評論:冒領科研經費背后的黑洞
據媒體報道,不久前,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原執行院長宋茂強利用借用他人身份證、簽訂虛假勞務合同,冒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研經費68萬元,因貪污罪被海淀法院一審判刑10年半。 宋茂強曾是工信部牽頭啟動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的專家之一。一名專家走到這一步,實在令人惋惜。值得注意的是,宋套取科研經費
科研經費:放管之間如何平衡
楊國梁 丁兆君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幾項措施。比如,簡化中央財政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將直接費用中多數科目預算調劑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增加間接費用比重,用于人員激勵的績效支出占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的比例,
記者觀察:科研經費,各國如何監管
漫畫:科研經費催生多少富翁? 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監管,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影響一國競爭力的提升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沒有系統的預防和懲治措施,任何一個神圣的學術殿堂都可能淪為碩鼠的樂土 美國 監管機制未能完全堵死漏洞 弄虛作假,將面臨巨額罰款 去年1月
科研經費管理:為了誰?苦了誰?
歲末年終,很多科研工作者為經費頭疼不已:一方面結題的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項目經費還沒花完,既定的預算指標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為了通過驗收,很多人不得不想盡辦法來找發票,飯店的、賓館的,甚至于親屬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員日前的爆料讓《中國科學報》記者很是驚詫。 “課題
日本科研經費管理的啟示
日本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特點是“以科研體制改革為主線”,這和我國經常提到的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如出一轍,也許能給我們提供某種借鑒。 1995年,日本政府頒布實施了新的《科技基本法》,開始連續的五年為周期的“科技基本計劃”。2001年日本開始國立研究機構改革,涉及科研經費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國家科研經費違規使用怎么查
隨著國家財政科技投入持續增長,社會各界在期待科研工作更快更好地產出創新成果的同時,更加關心經費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加強經費監管?怎樣發現問題?發現違規違紀問題后又該如何處理? “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覆蓋所有課題的財務驗收和審計工作,這也是所有項目結題都必經的流程,另一種則是選擇項目
美國高校科研經費用向何方?
美國高校是美國研發經費的第二大執行者,其承擔著全美一半以上的基礎研究任務(2013年為51%)。2014年美國高校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發總支出為637億美元,此外,非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發支出為34.12億美元。如按通貨膨脹調整計算,2014年較2013年支出減少1%。從近40年來看,美國高校研發支
科研經費越多越好嗎?
?最近一些年來,我國研發經費支出水平明顯增加,令某些發達國家艷羨甚至不安。但是,從研發人員的人均支出水平來看,我國的研發支持強度仍然是較低的。我們確實需要繼續加大對科研事業的支持。不過,這里想討論的是,應該怎樣正確看待科研支持強度?是否科研經費越多越好? ??? 科研經費是從事科研工作的必要條件
楊衛:科研經費管理需尊重科研規律-合理配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十年經費概況 沒有人頭費,只有設備費;年初申請,年底給錢;要求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項目開始之初,就像工程預算那樣精確列出科研經費預算……近幾年來,科研經費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規律的規定,備受詬病。2014年,科技體制改革亮點頻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是我國基礎
基金委主任楊衛:科研經費管理要體現五大發展理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0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科研經費可謂是科技進步的“源頭活水”,如何用好科研經費至關重要。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應該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科研經費的使用應該鼓勵創新,我國亟須突破式的創新,但這種創新肯定具有前沿性,不易被理解,
科研經費使用:離真正“松綁”還有多遠
3月27日,《廣州日報》的一則消息引起熱議。消息稱,廣東省財政廳加大了對科研人員的激勵,擴大了勞務費開支范圍。參與項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訪問學者以及項目聘用的研究人員、科研輔助人員等,都可以開支勞務費。 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科研經費的使用也是代表委員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實際上,這些年來
英國政府計劃削減科研經費
英國組成了新一屆的聯合政府,而英國的科研又將遭遇怎樣的境遇?5月18日,新任英國科學大臣、保守黨成員David Willets在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一個響亮而明確的信息:英國將消減科研經費,而且很快就會施行。 Willets強有力地堅持了保守黨的路線,他告訴記者,英國的財政很脆弱,在公
科研經費使用:離真正“松綁”還有多遠
3月27日,《廣州日報》的一則消息引起熱議。消息稱,廣東省財政廳加大了對科研人員的激勵,擴大了勞務費開支范圍。參與項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訪問學者以及項目聘用的研究人員、科研輔助人員等,都可以開支勞務費。圖片來源于網絡 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科研經費的使用也是代表委員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