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 免疫熒光法、橋聯酶免疫檢測法、SPA花環法: CD3+細胞陽性率71.5%±6.2% CD4+細胞陽性率45.7%±5.3% CD8+細胞陽性率27.9%±5.0% CD4/cD8比值為1.66±0.33 流式細胞術: CD3+細胞陽性率61%一85% CD4+細胞陽性率28%-58% CD8+細胞陽性率19%一48% CD4/CD8比值為0.9--2.0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1.CD4淋巴細胞減少:見于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2.CD8淋巴細胞增多:見于自身免疫病,如SLE、慢性活動性肝炎、腫瘤及病毒感染等。3.CD4/CD8比值異常:艾滋病患者比值顯著降低,多在0.5以下。比值降低的還有:SLE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急性巨細胞病毒感染、骨髓移植恢復期等。比值增高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I型糖尿病等。此外還可用于監測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若移植后CD4/CD......閱讀全文
正常值 免疫熒光法、橋聯酶免疫檢測法、SPA花環法: CD3+細胞陽性率71.5%±6.2% CD4+細胞陽性率45.7%±5.3% CD8+細胞陽性率27.9%±5.0% CD4/cD8比值為1.66±0.33 流式細胞術: CD3+細胞陽性率61%一85% CD4+細胞陽性率
正常值 55%-65%。 臨床意義 (1)降低:低丙種球蛋白血癥、細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 (2)升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肉瘤、硬皮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正常值 20%-30%。 臨床意義 (1)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溶血性貧血、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征(高IgE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 (2)升高:無丙種球蛋白血癥、病毒感染、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結核病、真菌和原蟲感染。
免疫熒光法、橋聯酶免疫檢測法、SPA花環法: CD3+細胞陽性率71.5%±6.2% CD4+細胞陽性率45.7%±5.3% CD8+細胞陽性率27.9%±5.0% CD4/cD8比值為1.66±0.33 流式細胞術: CD3+細胞陽性率61%一85% CD4+細胞陽性率28%-5
異常結果:1.CD4淋巴細胞減少:見于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2.CD8淋巴細胞增多:見于自身免疫病,如SLE、慢性活動性肝炎、腫瘤及病毒感染等。3.CD4/CD8比值異常:艾滋病患者比值顯著降低,多在0.5以下。比值降低的還有:SLE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1.CD4淋巴細胞減少:見于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2.CD8淋巴細胞增多:見于自身免疫病,如SLE、慢性活動性肝炎、腫瘤及病毒感染等。3.CD4/CD8比值異常:艾滋病患者比值顯著降低,多在0.5以下。比值降低的還有:SLE腎病、傳染性單
(1)降低:低丙種球蛋白血癥、細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 (2)升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肉瘤、硬皮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1)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溶血性貧血、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征(高IgE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 (2)升高:無丙種球蛋白血癥、病毒感染、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結核病、真菌和原蟲感染。
?【摘要】 ?目的 探討創傷患者早期T細胞亞群的變化規律以及與創傷后發生感染的關系。方法 60例創傷患者按損傷嚴重度評分(ISS)分為2組,即嚴重創傷組(A組,ISS≥16)和非嚴重創傷組(B組,8≤ISS
臨床意義 (1)降低:低丙種球蛋白血癥、細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 (2)升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肉瘤、硬皮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注意事項 同B細胞檢測。另外,由于間接免疫熒光技術所用的羊或兔抗鼠熒光抗體與部分白細胞表面發生非特異結合,以及Fc受體的非特異細胞反應和多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