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十二五”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科技創新步入跟蹤與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在這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央提出了我國將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49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工程科技作為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緊密、作用最直接、效果最顯著的科學技術,是形成現實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中國工程科技發展具有巨大的創新需求和實踐空間。 基于此,在2009年組織開展的“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基礎上,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15年聯合組織開展了“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集聚國內外院士、專家以及我國社會各界智慧,在把握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趨勢、......閱讀全文
在英文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往往是科研人員做的事,不過偶爾我們也能看到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以作者身份出現在學術期刊中。江主席曾于2000年在《Science》發表過文章題為《Science in China》的社論,美國總統奧巴馬2016年7月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關于醫療改革的論文,而習主
——習近平出席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出席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并發表題為《讓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主旨演講,強調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發展科學技術是人類應對全球挑戰
日前,中國工程院官網公開了《中國工程院2018-2022年工作綱要》。對于包括2021年在內的院士增選工作,綱要提出,嚴把院士增選“入口關”。在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適度增加增選名額,改進涉密領域候選人院士增選工作,加強新興產業領域院士增選工作。 此外,《綱要》的發展目標中還提到,院士隊伍規模適度
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專訪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我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在新時期將如何貫徹落實這一戰略要求,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在201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科學報》圍繞這個話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 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獲獎人員名單 (共41名) 光華工程科技特別
今天(12月4日)上午,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科睿唯安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中國工程院聯合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18》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出席會議并致辭。李曉紅表示,為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2017年起,工程院啟動了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希望搭建一個跨行業、跨領域
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
5月30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共有6個項目獲獎,6名青年科學家獲2018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同日,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頒發,鋼鐵冶金專家、戰略科學家徐匡迪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29位工程科技領域科學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包含3位香港科學家和
“涉及范圍之廣,污染程度之重,持續時間之長,產生影響之深遠,是最近20年來沒遇到過的。”談到今年以來多地頻發并有可能再度爆發的重污染天氣,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感嘆。為應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嚴峻形勢,他建議,應盡快啟動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科技專項(簡稱“大氣專
“涉及范圍之廣,污染程度之重,持續時間之長,產生影響之深遠,是最近20年來沒遇到過的。”談到今年以來多地頻發并有可能再度爆發的重污染天氣,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感嘆。為應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嚴峻形勢,他建議,應盡快啟動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科技專項(簡稱“大氣專項”
昨日,記者從洛陽市發改委獲悉,日前,洛陽市11個省級工程實驗室的組建、共建申請獲省發改委批復,驗收合格后,洛陽市的省級工程實驗室將添“新丁”。 據介紹,這11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分別為洛陽萊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疫病診斷與食品安全檢測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洛陽大華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加工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云鶴編者的話 從2007年起,本報嘗試約請數、理、化、天、地、生以及工程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當年度本學科領域的進展進行綜述。目的是幫助讀者梳理世界科技發展脈絡,總結其中隱含的規律,并給出趨勢性判斷和評價。學科述評系列文章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建設項目啟動會3月26日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在致辭中強調,知識中心要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創新為靈魂,以開放為特色,以務實為基礎。 周濟指出,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是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中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于中國工程院的發展目標。他祝愿項目建設能取得巨大
為應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施的各種困難與風險,提升我國在工程管理理念、技術、方法和工程管理創新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能力,圍繞國家戰略目標,開展交通、運輸、能源、資源設施、通信設施建設等工程管理領域等研究,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8月20日上午,由中國工程院、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
工程科技對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均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中國乃至世界的工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又對工程科技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憑借工程科技中的創新來塑造人類的未來,成為6月2日召開的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關注的焦點。 為社會發展不斷提供解決方案 工程的
在日前由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形勢下工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代表中國工程院“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研究”課題組匯報了對于我國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結果。 該結果顯示,目前“忙于事務”已成為影響我國工程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與此
自然資源部關于公布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工程(土地資源、地質礦產、地質環境領域)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軍事設施建設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武警黃金指揮部,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部機關各司局,其他有
黨的十八大至今的五年,是中國科技實現騰飛的五年,也是創新發展的關鍵五年——神舟繼續飛天、“蛟龍”暢游深海、“天眼”凝望宇宙、量子通信領跑世界、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北京作為首都,同時也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五年來也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吸納了無數創新英才。未來,北京將在科技創新領域帶來更多驚喜,
中國工程院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聯合全國相關領域優勢單位2011年12月31日在京共建成立中國航天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這將是我國航天領域的第一個國家級戰略研究咨詢機構。 據了解,該研究院是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院將主要在航天發展戰略研究及咨詢、服務國家重大專項、航天技術轉
為推動和落實“百座億方”生物質燃氣科技工程的實施,科技部社會發展司資源環境處,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資源環境處,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市環衛控股集團、遼寧能源所等單位的專家和過程工程所相關研究人員,于3月29日在過程工程所召開了“百座億方”生物質燃氣科技工程實施方案研討會。
2013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青海科技工作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把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中心工作,努力發揮市場作用,集成科技資源,著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推動青海綠色發展,推動全省“三區”建設,實現“兩新”目標發揮了科技強有力的支撐引領作用,全省科技創
3.實施科技推廣示范工程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抓戶”的工作要求,以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為載體,以實施主體培訓為手段,提高成果轉化率和農民對科技的吸納能力,促進農業知識、技術、信息、服務進村入戶。 ——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培養為核心,強化農業科技推廣能力
中國工程院第100場工程科技論壇日前在大連工業大學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輕工重點行業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技術研究及開發”。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劉德培,大連市政府副秘書長慕國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石碧,以及1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朱蓓薇作首場學術報告。 中國工
6月28日上午,廣西千億元產業研發中心建設暨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啟動儀式在南寧舉行。出席會議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為23個千億元產業研發中心建設依托單位授牌,共同啟動廣西千億元產業研發中心建設暨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并現場為廣西電力技術研發中心揭牌。 實施重大科技攻關“350”工程和千億元產業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北京將通過“G20工程”等工作的引領,推動產業規模實現1800億元。醫藥行業利潤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為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9月9日,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以下簡稱“G20工程”)及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工作(以下簡稱“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工作”)三期啟動會
日前,有媒體報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訪時稱,自己正在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上面來,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產量;他還認為轉基因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 1月3日,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了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鄧啟云表示,由
中國擁有4200多萬的工程科技人才隊伍,他們書寫了“天塹變通途,高峽出平湖”式的歷史答卷,描繪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時代畫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所說,“這是中國開創未來最寶貴的資源”。 不過,一些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開始擔憂——工程師頭銜的光環減弱、青少
“今年新增的6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地域覆蓋廣,學科涉及全面,其中60歲(含)以下人數占比達85%,呈現年輕化趨勢。”在27日舉辦的2017年中國工程院當選院士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院士介紹。 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其中最小的年齡49歲,最大的年
湖北省科技廳近日發布消息稱,今年,全省科技部門將重點實施“三大工程”,其中,科技成果大轉化列為“頭號工程”。 據介紹,在“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中,將設立“湖北省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統籌使用創投引導基金、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采取“定向、間接、有償投入”和“市場評價”的方式,在2015—2017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