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共有6個項目獲獎,6名青年科學家獲2018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同日,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頒發,鋼鐵冶金專家、戰略科學家徐匡迪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29位工程科技領域科學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包含3位香港科學家和1位臺灣科學家。 陳嘉庚科學獎設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2018年度,這6個獎項分別由中科院院士高鴻鈞、包信和、李家洋、戴金星、吳一戎、田永君領銜的項目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分別由北京大學教授江穎,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研究員黃正,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吳蓓麗,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孫業樂,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常超,南京大學教授朱嘉6人摘取。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朱光亞和臺灣實業家尹衍梁、杜俊元、陳由豪等捐資設立,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準,由光華工程科技獎基金會管......閱讀全文
鍛鋼鐵人生 鑄大國精器 ――記中國工程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本報記者 常 理攝 人物小傳:徐匡迪,1937年出生于浙江桐鄉,1959年畢業于北京鋼鐵工業學院。1995年至2001年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同年當選中國工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6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作報告。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任務,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難得機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30日,中國工程院頒發中國工程界的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我國杰出的鋼鐵冶金專家和戰略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徐匡迪的故事,還要從40年前的春天講起。 打開眼界、了解前沿,才知道該在哪些方面努力 “上海工業大學的徐匡迪老師,請你到廠部辦公區來一趟!
2014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光華工程科技獎11日在北京頒獎。6個項目8位獲獎者摘得陳嘉庚科學獎,5位青年才俊分享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資深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錢正英獲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院士,15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13位青年專家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
編者按:“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30年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制造業規模已經居世界前列。有100多種產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仍面臨產能過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挑戰。” 5月30日,中國工程院頒發中國工程界的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我國杰出的鋼鐵冶金專家和戰略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近日,“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名單正式出爐,推選委員會從82名有效候選人物中評選出20名,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包括了中國干細胞領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員、不久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領導我國在境外進行疫苗臨床研究實現“零突破”的陳薇研究員等。20名候選人具體名單如下:
曾經是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包信和院士,跨越了五年之后,今年第三次當選,重上“兩會”,他依然那么謙和坦率。面對到訪的科技日報記者,身為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物理化學家的他單刀直入科研投入和成果轉化問題。 他說,作為東北這塊土地上養育起來的科技人員,總希望能對東北有實質性回報,但是,常常
編者按: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國科學院圍繞創新科技目標,實施“創新2020”人才發展戰略的第一年,各項人才工作全面展開,人才系統工程不斷深入推進。“千人計劃”、“百人計劃”、“西部之光”等重要人才計劃工作成效顯著,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科學家正在和諧
近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揭曉。其中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包信和院士的項目《納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轉化中的應用》獲陳嘉庚化學科學獎,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黃正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生命
——訪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楊學明(資料圖片) 本報訊 昨晚10時許,記者幾經周折電話聯系上了剛剛當選中科院院士的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問起當選院士的感受,楊學明院士表示:“多少還是有一點激動的,畢竟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消息公布后,您的家人有沒有或準備為您慶祝啊?”面
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獎6月9日在北京揭曉并頒獎,中國工程科技領域27位專家榮膺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和“青年獎”。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等向獲獎專家頒獎。 16位專家獲得“工程獎”,他們分別是列車空氣動力學與安全技術專家、中南大學
沈陽分院院長包信和致辭 9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山東省科技廳、棗莊市政府主辦,中國科學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和棗莊市科技局承辦的“山東省現代煤化工技術論壇”在棗莊市政大廈舉行。 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包信和院士、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徐茂波、棗莊市政府副市長吳承鑒在
5月30日下午,北京會議中心。 當徐匡迪院士走上主席臺領取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時,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似曾相識:16年前,當徐匡迪從老院長宋健手里接過中國工程院的帥印時,全場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8年前,當徐匡迪把這個帥印交到新院長周濟手里時,全場再一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人過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示了《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其中, 一等獎成果10項:青藏高原東緣重大工程地質問題與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理論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資源一號02C業務衛星工程及國土資源應用、數字中國自然資源衛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 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 毅,張玲麗,黑更全,王令濤,嚴勇敢,王學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金粒種業有限
徐匡迪 他是享譽國內外的工程師、科學家、教育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可他卻說“家”不敢當,自己只是“工作者”。 他是繼張光斗、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鐘南山之后的第七位“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獲得者,對于獲獎他真誠謙卑地說了句“受之有愧”,要感謝國家的培養、同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 他是一
二等獎#aabbccdd7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7{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1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毅,
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教育部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工作。 經評審,決定授予“軟界面電分析化學的若干問題研究”等36項成果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稀土生物效應的細胞無機化學研究”等6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國土資源、測繪、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暫行)》有關規定,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測繪科學技術獎、海洋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創新2020”東北先進材料和綠色智能制造區域創新集群建設研討會召開 10月4至6日,“創新2020”東北先進材料和綠色智能制造區域創新集群建設研討會在大連棒槌島國家海關大連培訓中心召開。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包信和與長春分院院長王利祥共同主持了會議。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制定“創
#aabbccdd11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11{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位3912415-401網絡能力、企業孵化網絡與被孵企業創新績效關系研究進步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79人)序號姓名年齡專 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白國良60結構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國科協02陳 軍58攝影測量與航天測繪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院士提名03陳生水52水利水電工程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楊學明在大連化物所實驗室真空腔體前。 自由電子激光諧波放大器。 楊學明在實驗室與學生交流。 楊學明,1962年10月生于浙江德清,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化學會化學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用戶專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5月30日下午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共有6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個獲獎項目包括:《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機器”在固體表面的構筑與物性調控》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納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轉化中的
是全國大協作結晶,代表我國工業發展最先進水平 1月19日,專家們在參觀上海光源內的X成像光束線站。 新華社供圖 我國迄今最大的“大科學工程”——上海光源(SSRF)工程,1月19日通過了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國家驗收,標志著這一性能指標達世界一流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
經中科院各學部常委會審議,確認初步候選人145位 8月2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具體如下: 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院士對本學部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6月22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536位院士和6位
2017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專業組評審結果公示 2017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專業組評審工作已結束。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通過專業組評審的75項項目的基本信息進行公示,公示時間:2017年7月31日-8月11日。在公示期內,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可向
9月9日,“共道未來”2010年會議在京召開。“共道未來”會議是一系列旨在解決國際關鍵問題的全球峰會,今年是第二次召開。來自20多個國家的400余名頂尖科學家、商界領袖、決策者和有影響力的思想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討解決目前能源需求以及未來能源問題的新途徑。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