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微子振蕩問鼎諾貝爾獎粒子物理新篇開啟

    10月6日下午,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原因是發現了中微子振蕩,證實了中微子有質量。 粒子物理,可謂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寵兒”。“這是粒子物理領域第19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俊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希格斯粒子的發現者,而希格斯粒子對于完善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具有重要的價值。 而與此相反,中微子振蕩的發現,則說明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并不完美。 發現中微子振蕩是“意外之喜” 今年,日本獲獎者的發現來自一個名叫“超級神岡探測器”(Super Kamiokande)的大家伙。 在超級神岡實驗之前的幾十年里,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和大氣中微子反常現象,一直令人困惑不解。1998年,超級神岡實驗發現,一種中微子在飛行中可以變成另一種中微子,使中微子的丟失得......閱讀全文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是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11月12日,日本實驗高能物理學家小柴昌俊去世。  小柴昌俊生于1926年,因為對“宇宙中微子探測”的貢獻,與戴維斯(Ray Davis Jr.)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對宇宙X射線探測做出重要貢獻的賈科尼(R. Giacconi)[1]。  小柴昌俊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

    中微子振蕩問鼎諾貝爾獎 粒子物理新篇開啟

    10月6日下午,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TakaakiKajita)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原因是發現了中微子振蕩,證實了中微子有質量。 粒子物理,可謂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寵兒”。“這是粒子物理領域第19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

    中微子新振蕩:中國物理學界能否摘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組負責人發來的賀信。  這是在沒有灌裝閃爍液之前的圓柱形反中微子探測器內部照片。該探測器用于捕捉反中微子產生的微弱閃光。高靈敏的光電倍增管排列在探測器的壁上。  由于粒子物理學在破解宇宙之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所以該研究領域的每一項重大進展都

    大亞灣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

    遠廳三個探測器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3月8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并測量到其振蕩幾率。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評價說:“該發現不僅使我們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也使我們知道未來中微子物理發展有一個光明前

    記者探營大亞灣:“鬼粒子”第三種振蕩現身記

      直到1956年,這項試驗才由美國物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萊因斯完成。最終,在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說以后的26年,人們第一次捕捉到了中微子,也打破了泡利本人認為中微子永遠觀測不到的悲觀觀點。   如今,中微子的“出身”、“家庭成員”和“性格”已經基本清楚。   中微子是構成物

    “天河”叩問暗物質:史無前例的大計算

       幾天來,一則科學新聞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張同杰教授團隊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下稱“超算中心”)“天河二號”上,模擬了宇宙從大爆炸之后1600萬年開始至今的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過程。為此,記者來到位于廣州大學城的超算中心,請超算中心主任袁學鋒先生對此進行深入解讀。  揭示中

    諾獎委員會錯了?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描述有誤

      在一篇不同尋常的論文中,一位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表示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的介紹是錯誤的。意大利里雅斯特市國際理論物理研究中心的Alexei Smirnov說,當時,兩位獲獎者因領銜中微子的龐大實驗而獲得該獎項。但諾貝爾委員會用簡潔有力的文字描述了其中一個實驗的研究結果,但這個只有12個單詞的描述是

    中微子實驗:看神秘粒子如何“振蕩”世界

       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憑借其對我國粒子物理的巨大貢獻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此次實驗的成功填補了我國在中微子這個基礎物理研究領域的空白,提升了我國物理學家的國際影響力。首次嘗試中微子振蕩研究就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這在國際上都是十分罕見的。那么,什么是中微

    《人民日報》: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果世界矚目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日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這一科學成果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并評價為“如果物理學家無法發現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會代表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大亞灣實驗的結果可能就是標志著這一領域起飛的時刻。”

    走近中國大科學工程:大亞灣中微子裝置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詭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國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變身秘密。深圳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崗巖山體腹中,藏著中國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裝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引起世界矚目;《科學》雜志網站說,大亞灣實驗裝置

    大亞灣新發現:也許我們算錯了核反應

       在大亞灣核電站附近幾百米的深山里,潛伏著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測器。它本是用來確認中微子的第三種變身模式的,幾年前已經完成任務。如今順手取得另一項引人矚目的成果——解釋核反應堆為何產生那么少的中微子。  近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的論文《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流強和能譜的演化》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人民日報:2012中國科技之“最”

      圖為大亞灣實驗項目三號實驗大廳。 圖為三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 圖為“蛟龍”進行7000米級海試下潛試驗。 圖為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準備滑躍起飛。 圖為嫦娥二號衛星拍攝的圖塔蒂斯小行星。   圖為10月25日,第16顆北斗衛星成功發射。   最玄   發現新的中微子振

    《科學》評出2012年十大突破

                          2012年,科學界充滿著淚水。83歲的希格斯熱淚盈眶,在他預言存在“上帝粒子”40多年之后,科學家們發現了它,這歷史性的一天“能發生在我的有生之年,簡直難以置信”。  與此同時,科學界也充滿歡樂。“輪子!這是輪子!”“好奇”號火星車在紅色星

    記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王貽芳團隊

      2017年1月9日,人民大會堂主席臺,聚光燈再次打到王貽芳身上,這位年輕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代表團隊又領到了一個大獎——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去年,王貽芳獲得了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此刻,他表示:“物理學的基礎研究并沒有直接的應用價值,卻引領我們進一步理解世界、認識宇宙。

    外國媒體熱評大亞灣發現“中微子新振蕩”

          3月8日,我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并測量到其振蕩幾率。鑒于這一結果將對中微子物理未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連日來,大量國外科學媒體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及評論。  就在中方消息發布及論文公開當天,英國《自然》雜志在線版以《對

    科學家發現中微子之間第三種“轉換”

      參與日本T2K大型粒子探測實驗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中微子之間的第三種“轉換”——μ中微子“變身”為帶電中微子。如果該研究能通過進一步的驗證,將有助于科學家厘清為何在與反物質的博弈中,物質能脫穎而出,成為宇宙的主導。相關論文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中微子有3種:帶電中微子

    做,就做不一樣的實驗

      中微子探測器成功安裝在巨型水池之中。  重大原創成果贏得的掌聲是經久不息的:2012年3月8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團隊參與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入選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當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并且,3年后的2015年11月9日,大亞灣中微子項目首席科學家王

    王貽芳:最大幸福是實現科研夢想

      “科學研究已經成為我的生活方式,我感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事情,能實現科研夢想。”   這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王貽芳研究員接受媒體采訪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作為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的得意弟子,王貽芳曾在歐洲工作11年、在美國工作5年。2001年12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站全面建成并運行

      10月19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站的全部8個中微子探測器正式運行取數,標志著實驗站的全面建成。此后,實驗站將持續運行3-5年,把中微子混合角sin22θ13的測量精度提高4倍,并開展反應堆中微子能譜測量等相關研究。精確測量是科學發現和突破的基礎。θ13是自然界的基本參數。精確的

    又一大型中微子實驗將落戶江門 中國主導國際合作組成立

      由中國、捷克、法國、芬蘭、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和美國的20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JUNO)國際合作組30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參與的研究機構和大學超過50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研究員當選為國際合作組發言人。合作組將依托JUNO,對中微子做進一步的研究。  2012年

    綻放在大亞灣地下100米的中國粒子物理之花

      2011年10月,前后歷時8年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初步建成,開始了它尋找神秘中微子的科學探索。   正是因為一群離核反應堆360米、在100米地下工作了8年的科學家的努力,一個讓世界等待了8年的答案即將被揭開。   “這個項目已經讓世界等待了8年”   對普通公眾而言,只在《2012》這

    科學家借助中微子探測器 成功瞥見太陽的靈魂

      借助全球最敏感的中微子探測器,一支國際物理學家團隊第一次向全世界報告,他們已經直接探測到了在太陽內核發生的、由“基礎”質子—質子(PP)融合過程產生的中微子。  主報告人安德瑞·波卡爾是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阿莫斯特學院的物理學家,他解釋說,在99%的太陽能源產生的步驟中,PP反應是第一步。利用這些中

    美國粒子物理學陷入僵局

      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每隔幾個夏天,美國粒子物理學家就會聚集在科羅拉多州一個名為斯諾馬斯的豪華滑雪圣地,評估當時該領域的研究情況,商討下一步的計劃。近日,粒子物理學家計劃進行自2001年后的首次會面。但這一次,他們的聚會地點選在了一個不是那么高端的地方——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

    江門中微子實驗啟動建設

      江門中微子實驗1月10日在廣東省江門市召開建設啟動會。這是繼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之后由中國主持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  “這項實驗的首要科學目標是利用反應堆中微子振蕩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它對人類了解物質微觀的基本結構和宏觀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江門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言

    高能所曹俊研究員獲“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楊振寧獎

      2012年度“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楊振寧獎”4月2日揭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俊榮獲此殊榮。   曹俊自2003底開始從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研究,承擔了實驗設計階段的物理與軟件工作,先后曾負責物理與軟件系統和中心探測器系統,完成了中心探測器的概念設計與工程設計。他目前任大亞灣合作組聯

    變形中微子有望破解反物質之謎

    超級神岡探測器正在搜尋物質和反物質間的差異。  為何宇宙中充滿了物質而非反物質是物理學的最大謎題之一。現在,日本的一項研究或許給出了答案:中微子這種亞原子粒子在物質形態和反物質形態的表現不同。  在近日于美國芝加哥舉辦的高能物理國際會議(ICHEP)上,日本科學家表示,還需要收集更多數據才能對此理論

    中微子新振蕩測量揭秘:每天數據量310GB

      以中國為主導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近日對外宣布,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并測量到其振蕩幾率。這標志著人類在破解宇宙中“反物質之謎”的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據記者了解,在此次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中,上海交通大學劉江來中微子團隊承擔著刻度系統的安裝、調試、

    中國科研邁入新原創時代

       當前創新驅動已成國策,面向科學前沿開展原始創新,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研方向,已經成為我國科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一個又一個基礎科學前沿披荊斬棘、屢獲佳績:量子通信、鐵基超導、中微子、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干細胞、納米……一個個原始創新成果,為中國科研步入新原

    諾貝爾獎得主談心目中的中微子

      “中微子質量是相應的夸克和帶電輕子質量的百億分之一。我們相信這一發現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揭開基本粒子和宇宙的奧秘。”17日上午,在第九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大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所長梶田隆章與大家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中微子。  會上,梶田隆章教授說,中微子是像電子、夸克一樣必要的

    北京摘取多項國家科技大獎凸顯科技創新優勢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京召開,北京共有70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包括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2項,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1.7%,連續五年超過三成,體現了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穩步推進。   70個獲國家科技獎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13項、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