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以專輯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以下簡稱“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7篇研究論文。這不僅是中國首次,在亞洲也是首次。 據悉,該研究量化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并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通過數據證明,我國重大生態工程的固碳作用顯著。 項目群首席科學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云表示,這為今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提高了話語權,也體現了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從跟蹤、并行到領跑的飛躍。提前布局 全球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共同挑戰,為此,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節能減排的措施。方精云指出,除了節能減排,生態系統固碳——利用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減緩溫室效應最為經濟可行和環境友好的途徑。因此,提高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成為全球熱點。不過,對像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的國家......閱讀全文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4月18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以專輯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以下簡稱“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7篇研究論文。這不僅是中國首次,在亞洲也是首次。 據悉,該研究量化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并首次在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在2001~2010年期間平均年固碳2.01億噸,相當于抵消了同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這其中,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是固碳主體,貢獻了約80%的固碳量。 這一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之“生態系統固碳”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中國科學院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對中國各主要生態系統和環境狀況進行了長期、全面的監測和研究,對生態學發展的意義舉足輕重,并為改善我國生態系統管理狀況、保證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曾是中國科學院主管CERN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地球觀測組織(GEO)年度大會,展示了中國碳衛星觀測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圖,預示著中國碳衛星將為氣候變化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撐。該成果受到與會的美國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歐洲空間局(ESA)等國外研究機構代表的高度關注。 中國碳衛星是“十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地球觀測組織(GEO)年度大會,展示了中國碳衛星觀測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圖,預示著中國碳衛星將為氣候變化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撐。該成果受到與會的美國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歐洲空間局(ESA)等國外研究機構代表的高度關注。 中國碳衛星是“十二
中國將建立自己的碳排放計量體系,更準確評估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此為基礎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國際話語權。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13日說,中國將建立自己的碳排放計量體系,更準確評估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此為基礎提高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國際話語權。 丁仲禮說,核算清楚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2013年,北京市節能減碳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預計全市萬元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同比下降4%、4.2%左右,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累計完成“十二五”目標的87%、77%左右,能源消費總量預計控制在7400萬噸標準煤左右,為圓滿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年來,本市深入貫徹落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能源生產和供應企業之一,中國石油在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帶動相關產業進步、為百姓生活提供能源保障和優質服務的同時,自覺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的事業中,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既做社會能源穩定供應的守護者,也做清潔能源低碳轉型的推動者,把爭做優秀企業公民視為企業長期追求的目標,努力創造能源與環境
過去五年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過去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們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貴州省貴陽市人民政府市長袁周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尊敬的吳曉青副部長,尊敬的沈國舫院士,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今天非常感謝會議主辦方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進行綠色經濟、循環經
2013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一是加強綜合協調,強化目標責任。推動實施“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減排規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安排,積極協調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加強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定期發布
山西省日前出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實施方案及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方案和計劃”),將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置于突出位置。 再次明確節能減排目標 方案和計劃提出,到2015年,山西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節能減排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
本月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發布的《2017環境保護公報》(下稱“環保公報”)中顯示,中國石油制定了低碳發展目標:力爭202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25%,203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占公司國內一次能源產量的55%,2050年低碳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中國石
日前,多名專家、學者聚集上海,圍繞低碳城鎮建設召開研討會。會上發布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低碳發展路徑——問題、策略與案例》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未來城鎮化必須走“優化布局、集約高效、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的新道路,在高速城鎮化的當下,必須特別關注3個領域,即土地的集約高效利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12月2日,記者從國家認監委組織召開的工業產品認證工作會議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和自愿性產品認證認證證書合計突破100萬張。其中,指定強制性產品認證機構24家,共計頒發CCC證書53萬多張(有效狀態);批準自愿性產品認證機構119家(同比增長18%),共計頒發證書36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如果說10年前的西部大開發是主動作為的話,那么,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更多地包含了客觀的因素。就西部能源開發利用而言,主要有五個客觀因素:一是東部環境與土地容量趨于飽和,重工業重心西移;二是東部資源日趨枯竭,能源開發重心西移;三是遵循產業遞進規律,東部向高端產業邁進,西部承接東部部分產業和技術轉移,并
節能減排有了明確的數字目標,是從“十一五”開始的。如果說“十一五”是第一張考卷,這張考卷我們已經提前交卷,成績合格。 但是,在去年年末,為了完成節能減排指標,一些地方出現了靠行政手段“拉閘限電”、數字造假等令人擔憂的現象。 環保部日前公布的減排目標是,到2015年,
PM2.5(細顆粒物),這個大家原本很陌生的專有名詞,因為2011年10月以來我國多地灰霾天氣造成嚴重大氣污染,而迅速成為社會熱詞。之后,PM2.5被納入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在一些地方開始監測。2012年全國“兩會”上,PM2.5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社會對PM2.5的關注和重視,
2020年度市科委第二季度項目(課題)驗收公開清單 #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