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福音!“間歇性節食”更有助于減肥
9月19日,發表在Nature子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避免持續節食可能是減肥和保持體重的關鍵。 對比明顯的節食試驗 在這項研究中,兩組參與者參加一個為期16周的節食試驗,他們飲食中的卡路里攝入量減少了三分之一。其中一組參與者持續節食16周(被稱為“持續節食組”),而另一組參與者先節食2周,然后暫停節食2周,如此循環30周,直到該組參與者的總節食時間達到16周(被稱為“間歇性節食組”)。 結果顯示,“間歇性節食組”的參與者減掉了更多的體重。在節食結束6個月后,該組參與者維持平均減重比“持續節食組”參與者多8千克。 領導這項研究的Nuala Byrne教授解釋道:“節食調節了體內一系列的生物過程,能夠導致體重減輕,也可能會引發體重增加。當我們在節食期間減少能量攝入,靜息代謝(resting metabolism)會下降比預期更大的程度。這種現象會使減肥變得更加困難。” 先前已有研究證明,隨......閱讀全文
吃貨福音! “間歇性節食”更有助于減肥
9月19日,發表在Nature子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避免持續節食可能是減肥和保持體重的關鍵。 對比明顯的節食試驗 在這項研究中,兩組參與者參加一個為期16周的節食試驗,他們飲食中的卡路里攝入量減少了三分之一。其中一組參與者持續節食16周(被稱為“持續
間歇性禁食減肥?不如“管住嘴”!
在減肥熱潮中,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是人們熟知的飲食模式之一。間歇性禁食方案有多種,常見的有隔日禁食(簡單來說就是飽一天餓一天)、5:2禁食(每周有2天只吃一頓中等熱量的餐食)、每日限時飲食等。過去20年里,科學家們開展了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來考察間歇性禁食的
間歇性禁食不是減肥的最好方法
巴斯大學營養、運動和新陳代謝中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你想減肥,間歇性禁食(比如5:2的節食法)可能沒有很多人認為的那么有效。 本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一種流行的觀點提出了挑戰。這種觀點認為,間歇性禁食(如隔日禁食或“5:2”禁食法)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 近年來,人們每周禁食幾天的節食法越
研究揭示間歇性節食和持續性節食對控制糖尿病的功效
熱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 CR),簡稱節食,被認為是一種能夠改善代謝并延長壽命的營養干預手段。因為持續的節食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難度,近年來有人提出了間歇性節食的概念。但間歇性節食和持續性節食孰優孰劣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研究組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
科學家發現不節食減肥新方法
研究人員在除去實驗鼠體內一種能升高血壓的酶后,發現它們在飲食和鍛煉量照常的情況下體內脂肪大減、體重降低,由此提出研發減肥藥物的新思路。 澳大利亞高血壓防治研究人員無心插柳,為瘦身提出新思路。 研究人員在除去實驗鼠體內一種能升高血壓的酶后,發現它們在飲食和鍛煉量照常的情況下體內脂肪大減、體重降
華人學者:不節食一樣能減肥
最近,美國佐治亞大學(UGA)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高脂肪飲食和一種更營養均衡的飲食之間進行有規律的交替,可以幫助預防或治療肥胖及其相關的代謝紊亂。他們最近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用高脂肪飲食喂食小鼠,五天之后讓動物切換到正
剛剛,這項研究破解了節食減肥的“天花板”
節食減肥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反彈”。 節食減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不反彈”。 節食減重,對于大部分行走在瘦身減肥路上女孩子們來說,是一條周而復始、屢戰屢敗的漫漫長路。拋開理想的“骨感”,到頭來,還是回到現實的“豐滿”。 事實上,因節食減掉的體重往往維持不多久,就會出現反彈、復胖。正
Cell metabolism:新節食方法既可減肥又可延緩衰老
近日,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周期性攝入能夠模擬饑餓效應的低卡路里飲食(FMD)可能對健康大有益處。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周期性攝入低卡路里飲食能夠減少內臟脂肪,并能夠增加老年小鼠一些重要器官中始祖細胞
節食減肥可以逆轉糖尿病?人類頑疾有望不藥而愈
肥胖會引發很多疾病,2型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據估計,在肥胖人群中,每10人中有9人患有2型糖尿病。近日,有媒體報道,英國將支持推廣一種極低卡路里飲食方法,幫助人們減肥,以緩解糖尿病。 英國國民醫療系統(NHS)主管Simon Stevens稱,從明年開始,NHS將首次大規模試行極低卡路里飲食。
節食減肥為啥容易體重反彈?Cell Metab 研究揭示:大腦!
節食是減肥減重的重要方法,但往往很多人節食結束后體重又反彈。下丘腦的弓狀核(ARC)被認為是體重增加的重要核團[1],體重變化如何引起ARC神經環路的變化從而調控體重呢?已有大量研究表明,ARC所接受的突觸輸入在應對熱量不足時發揮作用,具體機制包括突觸前末端[2]、突觸形成以及突出修剪[3],以及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