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需求擴大,非洲引發“奪地”大戰。環保組織發布的研究報告表示,目前在非洲,至少有15個跨國公司在11個非洲國家的500公頃土地上種植生物燃料作物,以得到生物燃料的原材料。 該研究發現,歐洲和亞洲公司與當地政府簽訂協約,在非洲土地上種植甘蔗、麻風樹和棕櫚樹以用作生物燃料的原材料。這樣以來,需要砍伐當地森林和植被,征收當地社區用于種植糧食的土地,因此使得當地社區以及環保愛好者與這些歐亞公司產生了矛盾。 生物燃料的支持者表示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資源,能夠幫助人們應對氣候變化,因為種植的作物可以吸收生物燃料燃燒時釋放的二氧化碳。而反對者則認為,將其他作物種植在本來種植糧食的土地上具有很大的風險,此外任何生物燃料帶來的好處都無法彌補毀掉熱帶雨林轉而種植棕櫚樹和甘蔗的后果。 “生物燃料的迅速發展,將森林和自然植被轉換成生物燃料作物,掠奪了當地社區種植糧食的土地,激發了當地人和土地擁有者的矛盾。”尼日......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節能環保現成為建設地球的綠色理念,近年來科學家致力于研制新的技術,實現綠色科技,將地球建造成為一個更清潔的家園。目前,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列舉了29項最新環保科學技術,其中包括:人體尿液收集系統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磁性冰箱、無水綠色洗衣機、從雞毛中提取制造纖維、透明太陽能電池等。
哥本哈根的慘痛經歷挫傷了領導人們的信心,這也意味著坎昆會議不會吸引更多國家高級別領導人的關注。然而,聚集在坎昆的人們仍在努力,為了一個令“每個國家都感到不高興的妥協結果” 當地時間12月4日晚8點至10點,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墨西哥坎昆會場,兩場內容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美 國 研發投入“量入為出”,重點保證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實施創新戰略,確保經濟的增長與繁榮。 奧巴馬堅持通過創新確保美國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戰略,在國情咨文中大力倡導創新,提出美國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在創新、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超越其他國家,并發布了新的《美國創新戰略》,以明確國家的創新目
名稱:溫室效應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來自IPCC術語表中對溫室效應所做出的定義的中文版。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聯合國日前發布報告稱,全球許多地區長期面臨著水源短缺的問題。如果不抵御水浪費行為,隨著食物需求增長以及氣候變化的,缺水危機將會進一步加劇。 在近日舉辦的世界水資源論壇開幕前夕,聯合國發布了該項報告。報告稱,當前面臨著諸多難以解決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為窮人提供水資源和衛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日前,首屆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化學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綠色化學的先驅者Paul Anastas博士和領軍人物如佟振合院士、Klaus Kümmerer、李朝軍、Shu Kobayashi、張鎖江、趙宇亮、韓布興、James Clark等綠色化學領域的“big names”齊聚一堂,共同討論綠色化學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與國際互通 “規劃”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體系。標準化戰略全面實施,標準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顯著增強。標準化體制機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11位頂尖科學家對今后30年科學將引領人類走向何方進行預測 美國科普雜志《探索》為慶祝發行30周年,邀請11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對今后30年科學將引領人類走向何方進行了預測。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些科學大師們到底怎樣說。 1.肯·卡爾代拉(Ken Caldeira,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資深科學家,美國國
北美、歐洲、亞洲市場對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有關機構預測,預計到2012年需求量將達到26.9萬噸,到2017年需求量將達到52.5萬噸。 不難想象,北美和歐洲市場,食品包裝和食品服務產品,將推動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需求,這個需求將上升到兩位數的水平。從體積方面來講,
“基礎研究決定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李克強總理在9月2日主持召開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工作座談會上指出。 “剛才幾位代表都在發言中都提到‘卡脖子’問題。‘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不是就事論事就能夠解決的。”李克強說,“基礎研究站得穩不穩,站得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美國杜蘭大學的分子生物學教授大衛?穆林(David Mullin)一直專注于開發具有經濟效益的生物燃料,最近他又就微生物分解植物細胞的能力及將其轉化為生物燃料的可能性開展研究。 穆林通過收集分析反芻動物的糞便,已經從一種非洲斑馬的排泄物中提取到了TU-103細菌,該細菌可以在廢棉花、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導語】近年來,生物燃料的開發掀起了高潮。以玉米、小麥等糧食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以非糧作物乙醇、纖維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為代表第二代生物燃料相繼出現,但鑒于世界嚴峻的糧食形勢,第二代生物燃料遵循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食”的路線,逐漸主導未來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 圖片說明:生物燃料
也許人們對實驗室的印象還停留在顯微鏡、培養皿、穿著整潔白大褂的怪博士上,而有些地方卻未必如此。一起來看看那些全世界讓你亮瞎眼的超級炫酷的實驗室吧!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
我們也必須記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經存在的專家,她在創造可對人類造成極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并不一定會把我們帶到比現有技術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傷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聽不同的觀點,考慮對方的論點,最好找到共同點,至少要尊重不同觀點,然后作出決定。面對復雜問題各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15年度十大新興技術,飛行機器人、仿人腦芯片等十大突破性的科技進展入選。 此榜單每年發布一次,由世界經濟論壇新興技術跨界理事會選出該年最有潛力解決全球長期挑戰的技術成果,旨在促使人們關注新興技術的潛力及蘊藏的風險。 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體現了創新在改善人們生活、推動行業變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
編者按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09年設立聯合基金開展的重大咨詢項目,其宗旨是著眼于滿足2030年前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國家競爭力、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6月8日,
2011年是石油戰事多發的一年。 3月,爆發了由“北約”直接軍事干預的利比亞戰爭,法、英、意等幾個歐洲國家不惜投入巨額軍費而積極參與,重要原因是保護英國BP、法國道達爾、意大利埃尼等石油巨頭在利比亞的利益和保障本國的石油供應。7月,南蘇丹獨立,美歐等在蘇丹問題上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