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溫室效應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來自IPCC術語表中對溫室效應所做出的定義的中文版。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么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強,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 溫室效應-由來 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二......閱讀全文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即將結束,面對人類的未來,各國都竭盡努力,17日,美國也終于拋出資金支持承諾,人類的未來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形容:道路是波折的,前途充滿光明。 背景: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根據2007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13次締
國際社會肯定中方努力 印度坦言壓力很大 美國被指減排目標“太小” “我們的方案經過充分論證,是科學的,也是符合實際的。我們自主作出的承諾是嚴肅認真的,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溫家寶 吳佳俊 美中兩國在不到一天之內先后公布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給已經對哥本哈根會議失去期望
——訪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齊曄 “近20年,我一直在環境氣候科學這個領域工作,與其中的許多科學家都有接觸。對氣候變暖,上世紀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學家一直有質疑;但從科學的角度講,這是正常現象——允許不同的聲音,要求大同存小異,要看共識。” 雖然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早已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將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后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
本周一,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決定將二氧化碳(CO2)等六種氣體列為“危險污染物”。此舉使得白宮能夠繞過參議院的立法,對這六種氣體的排放進行限制。由此,減緩全球變暖的節能減排行動,終于又向前邁出了小小的一步。 這是哪六種氣體呢? 1. 二氧化碳 CO2 2.
從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到哥本哈根的無果而終不歡而散,再到日本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上上演的鬧劇……氣候變化這個詞,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科學問題,演變為環境、科技、經濟、政治和外交多學科領域交叉的綜合性重大戰略問題。 在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中間,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
――關于當前氣候變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 資料圖片:這是位于北極附近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條冰川。自1966年以來,這條冰川已縮減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這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發生“氣候門”事件以來,部分科學家和媒體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質疑,甚至徹底否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結論。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 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
本周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是各國代表們熱烈討論和商議的重要議題。 大氣中二氧化碳從哪兒來? 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地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化石燃料燃燒后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除此以外,人們的日常消耗也會制造出大量二氧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創下新高,主要原因是人為的排放,如發電廠等茂納羅亞天文臺(Mauna Loa Observatory)的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變化 北京時間11月22日消息,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報告稱,2011年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創下新高,達到390.9ppm(ppm表示百萬
今日起歐盟將召開2010年氣候政策聽證會,一項議題至關重要 越來越多的碳(C)關稅壁壘“圍困”中國制造。 碳關稅陰霾再次逼近! 1月15-17日,歐盟將召開2010年氣候政策聽證會。有媒體報道稱,該聽證會很可能采納歐盟重要智囊機構提出的碳關稅設想。 而一旦歐
熱帶森林砍伐造成了全球20%的溫室氣體排放 Roman Czebiniak說,減少森林砍伐對于緩解氣候變化至關重要,但是不能把它當成繼續污染的一個理由。 世界各國的領導人正在討論是否以及如何把熱帶森林納入到下一個關于氣候變化的協議中來。有望在今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談判中做出關于資
一年一度的氣候變化大會轉戰南非德班。由于此前談判中《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締約各方對減排、適應、資金和技術轉讓等核心問題分歧難平,有媒體將28日的大會開幕戲稱為“再度開吵”,但人們仍寄望,德班至少能夠“吵出一片新天地。” 盡管迫在眉睫的是目前唯一具有法律效應的、以控制溫
辦公室里,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廖宏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全球氣候變化圖,上面深紫和猩紅的點狀分布顯示了增暖效應明顯的地區。她解釋道,中國正處于西伯利亞-蒙古特大增暖區的下風邊緣,是受近百年人類活動所致全球變暖影響較大的區域。采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將是中國科學家肩上不容卸下的使命。 自201
奏然變化的氣候給人們帶來了警醒,全世界的氣候變化危及整個地球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存發展,干旱帶來的饑荒正逐漸蔓延全球,洪澇冰雪災害更是頻頻發生,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已經順利召開,眾多涂料企業也在朝低碳前行。而這場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會議,也標志著人類正經歷著從工業革命至今的第三次革命——
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克勞斯?羅赫蘭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參會,今天一天的討論非常愉快,同時,我也非常感謝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和
全球變暖應該怎么辦?節能、減碳、全球熄燈一小時?不,這還遠遠不夠。科學家們提出聽起來更瘋狂的設想:向大氣層釋放硫酸鹽顆粒增加對陽光反射,在海洋播撒鐵粉、加速海藻繁殖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給冰川鋪一層毛毯減緩融化速度,甚至在太空中建造巨大的太陽傘……這些“地球工程學”方面的設想在普通人看來是異想
窮國正走向一條通往氣候災難的發展道路。這其中的原因是富裕國家向窮國輸出碳排放和向海外轉移氣候變化責任,高風指出說。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生產和生活方式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而這種生產和生活方式又是由人類迄今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決定的。大機器生產、國際貿易和殖民地曾經是這一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經典詮釋。
坎昆聯合國氣候大會7日進入高級別會議階段,不少國際組織借此機會著力描繪人類的恐怖未來,試圖利用自身的特殊角色來游說談判代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7日在會場發布了一份名為《冰川與氣候變化》報告,指出南美國家和美國阿拉斯加的冰川因氣候變化正在加速消融,一些脆弱物種很可能在不久的未來消失,并給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