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墨子沙龍新春首場報告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仇子龍,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章小清,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立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翱主持下,為600余名觀眾帶來精彩的科普報告,圍繞基因編輯、干細胞等大眾關心的科學問題展開探討,于細微之處探尋生命密碼。同時,有近25萬名觀眾通過網絡直播實時聆聽了本場報告。 “很多疾病由基因突變引起,能否修復基因突變成了治療這些疾病的關鍵。”仇子龍介紹,修復基因本是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但近年來科學家發明的叫做CRISPR/Cas的基因編輯工具令這件困難的事變得可行。它來源于細菌對抗噬菌體的防御系統,受其啟發,人們開始于2012年發明基因編輯工具,并將其用于哺乳動物細胞定點基因的編輯。很快,這套工具不僅成為了基因科學家的必備武器,還有可能被用來修復基因突變、治療遺傳病。 仇子龍以杜氏肌營養不良癥(DM......閱讀全文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6月19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學儀器社區6月活動在北京“UCoffee悠咖啡”舉辦,本次沙龍的主題是常見腫瘤臨床診斷及治療,由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生物醫藥領域中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科學》期刊公布了2017年最令人類激動的10大科學突破,科學儀器界的朋友們,也許你正在使用其中的幾種科技繼續求索,其中,我們還看到了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的翹楚地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分享2017的這些美好時刻,希望2018全球在科學界求索的人們,帶給人類更多的驚喜。Top10冷凍電鏡標志年科技讓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9月20日,一篇“新研究挑戰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的報道表示,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RNA在DNA修復過程中短暫現身,隨后隱退。這一發現被認為是RNA在DNA“失能”時,主持生命密碼的傳遞工作。視覺中國 然而,在1957年,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學術會議講座最先提出“中心法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舉辦,截至2018年已舉辦13屆。研究進展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
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1、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墨子號”衛星實現千公里級
“生得好、活得久、病得少、死得快,其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您是否也愿意呢?!業界專家認為,利用基因檢測技術為健康服務,做好健康管理,每個人活到120歲是有可能實現的。行業投資人士指出,基因技術革新引發資本浪潮,未來中國基因檢測醫療市場或超2萬億,資本市場助力將實現全球產業鏈擴張。 4月1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
小編一直覺得,生物是一門包羅萬象、充滿驚喜的學科,不像學工程的一般出現在工地上,學計算機的永遠坐在電腦前,說自己學生物的,一般不能被準確預知工作地點,你可能在凍地跺腳的南極觀察全球厄爾尼諾現象對南極生態圈的影響,也可能在趴在某個悶熱的非洲草原上研究獅群的生活習性,當然了,你也有可能拿著移液槍天天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有部熱門戰爭小說中說道: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這個話同樣可以引申到一個家族一個企業。1986 年,擁有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兩個上市公司的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在美國創立
摘要: 蛋白質組研究目的在于從蛋白水平闡明基因的功能,這對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重要的意義。蛋白質芯片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強有力的高通量研究方法, 能夠一次平行分析成千上萬的蛋白樣品, 具有很高的敏感度與準確性。它將成為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強有力的研究方法, 并最終架起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的橋梁。1 研
科技部2月27日在北京公布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實驗發現三重簡并費米子;實現氫氣的低溫制備和存儲;研發出基于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制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CRISPR并不完美,有脫靶、難以實現單堿基精確編輯之類的缺憾。大家期待更好的技術,一批生物學家也在CRISPR的榜樣激勵下另辟蹊徑,暗中競賽。 基因組編輯或許是今年最火熱的科學概念,不僅因為NgAgo技術爭議受人矚目,也因為基因組編輯造福人類的潛能,超過任何一種現代生物技術。在這一領域前沿,中
日前,一些從事醫療投資和基因組醫學研究的學者在艾瑞咨詢主辦的“基因測序賽道掃描沙龍”上探討產業發展上的技術“劫”,希望明晰產業發展“路線圖”。 2016年3月,在科技部發布的重點專項申報指南的相關通知中,將“精準醫學研究”列為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支持以基因測序為基礎的精
日前,一些從事醫療投資和基因組醫學研究的學者在艾瑞咨詢主辦的“基因測序賽道掃描沙龍”上探討產業發展上的技術“劫”,希望明晰產業發展“路線圖”。 2016年3月,在科技部發布的重點專項申報指南的相關通知中,將“精準醫學研究”列為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支持以基因測序為基礎的精準醫療行業
蛋白質組學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多學科和技術的逐漸交叉融合。這些學科技術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組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自動化、基于電磁場的精密質譜儀、信號處理、數理統計和計算機科學。近年來,分子醫學、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進一步加速推動了蛋白質組學的成長,使之在精準醫療領域展示出越來越大的應
每年12月,《科學》雜志都會公布年度突破及入圍成果。以下為今年的10大突破和贏家,排名不分先后。 1.時空漣漪撼動科學界 今年發現時空漣漪(即引力波)撼動了科學界。它完成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00年前完成的一項預測,為40年來尋找這種無窮小的漣漪畫上了句號。但這個故事并未結束,科學家將此次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日消息,“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并稱為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
許華林 張曼人類基因組計劃與美國塞萊拉遺傳信息公司于 2001 年在美國《科學》雜志和英國《自然》雜志聯合宣布,他們繪制出了準確、清晰、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已基本完成,隨著后基因組時代的到來,蛋白質組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蛋白質組研究旨在揭示基因表達的真正執行生命活動的全部蛋白質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美國塞萊拉遺傳信息公司于 2001 年在美國《科學》雜志和英國《自然》雜志聯合宣布,他們繪制出了準確、清晰、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已基本完成,隨著后基因組時代的到來,蛋白質組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蛋白質組研究旨在揭示基因表達的真正執行生命活動的全部蛋白質的表達規律和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美國塞萊拉遺傳信息公司于 2001 年在美國《科學》雜志和英國《自然》雜志聯合宣布,他們繪制出了準確、清晰、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已基本完成,隨著后基因組時代的到來,蛋白質組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蛋白質組研究旨在揭示基因表達的真正執行生命活動的全部蛋白質的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
生命來自一個謎。在母親看不見的子宮內,30億個DNA代碼在短短的40周內轉變為一個三維的機體。在這一過程中,胎兒的眼睛、大腦、心臟、手指、腳趾一絲不茍地在時空上協調一致。生物學家已經拼湊了這個謎題的一部分,但很多空缺仍然存在。 現在,一系列分子技術為科學家如何填補這些空缺提供了吸引人的方法。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