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質免疫共沉淀測序(ChIP-Seq)是指對染色質免疫共沉淀(ChIP)獲得的DNA片段進行大規模測序,并能把所研究蛋白的DNA結合位點精確定位到基因組上。Roche GS FLX Titanium 、Illumina Hiseq2000和AB SOLID 4 這3種測序技術均可以用于ChIP-seq,其中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進行ChIP-Seq已有較多文獻報道。 ChIP-Seq技術高質量、高通量、低成本的數據產出,為表觀遺傳組學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研究者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展開研究:(1)判斷DNA鏈的某一特定位置會出現何種組蛋白修飾;(2)檢測RNA polymerase II及其它反式因子在基因組上結合位點的精確定位;(3)研究組蛋白共價修飾與基因表達的關系;(4)CTCF轉錄因子研究。 ChIP-Seq有什么樣品要求? (1) 請提供濃度≥10 ng/ul、總量≥20 ng、OD260/280為1.......閱讀全文
“Cell Press Selections”是由Cell出版社推出的一份推薦文章集合手冊,主要介紹某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最新的進展及突出成果。相關特輯內容包括研究論文,評論性文章以及snapshots,涉及了同一領域的方方面面,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由贊助商贊助,可以免費獲取。 蛋白與DNA之間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日本九州大學和東京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種使用非常少量的細胞,范圍從100到1000的細胞,來分析D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新技術。他們的方法可以捕獲前所未有的細胞內表觀遺傳組信息,該技術獎促進生物標記的發現并為精準醫學開辟新道路。 這項被稱為染色質整合標記測序(Chromatin Inte
2019年8月27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何愛彬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志在線發表題為“CoBATCH for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epigenomic profiling”的文章,報道了一種新的具有普
生物通報道:2016年11月8日,國際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湯富酬、喬杰團隊題為“DNA methylation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profiling of mouse and human fetal germ cells”
生物通報道:近日,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任兵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Mapping of long-range chromatin interactions by proximity li
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NIH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方法,分析了酵母轉錄因子Rap1在整個基因組中的結合動態,從而可以更好研究這一轉錄因子的功能,這一方法將有助于科學家們實時分析轉錄情況,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對于這一成果,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Fran?ois
11月17日Cell雜志SnapShot專欄介紹了表觀遺傳研究的檢測方法,這四種方法包括:亞硫酸氫鈉測序法 (bisulfite sequencing)、染色質免疫沉淀測序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ation sequencing)、開放染色質測定(determina
如果研究者們想知道蛋白在做什么,他們通常會采取直接的方式:免疫共沉淀能知道蛋白A和蛋白B有沒有在一起,ChIP能確定蛋白A是否與核酸序列B結合。 染色質免疫共沉淀ChIP可以鑒定與指定蛋白結合的DNA序列,其基礎理念能追溯到幾十年前。如今ChIP已經成為了表觀基因組學的一個基本工具,與新一代測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轉錄控制和染色質活性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調節類的RNA,這可能會產生特定的RNA結合蛋白(RBPs)。盡管多個RBP與轉錄控制有關,但目前尚不清楚RBP如何直接作用于染色質。 2019年6月27日,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付向東及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肖銳共同通訊在Cell 在線發表題
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基本完成,功能基因組學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而基因表達的調控又是功能基因組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要想提供蛋白因子直接調控的證據,需要直接檢測蛋白質-DNA的相互作用,而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就是一種研
據最新發表于CA Cancer J Clin雜志的全球癌癥數據統計,全球每年乳腺癌新發病例約210萬,死亡病例62.7萬,在所有導致死亡的癌癥類型中排名第二【1】。乳腺癌細胞可以依據其表達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體 (Progesterone recep
細胞命運決定過程的調控機制是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研究領域關注的重點。在哺乳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具有全能性的合子會依次經過桑椹胚期、囊胚期、原腸胚期等,最終形成能夠發揮完整生物學功能的個體。其中,外、中、內三個胚層形成的原腸運動時期對后續胚胎發育藍圖的構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表觀遺傳調控在哺乳早期
國際人類表觀基因組聯盟(IHEC)近日在《Cell》等雜志上發表了40多篇論文,為人們呈現了原代組織的表觀遺傳數據集,以及復雜人類疾病的細胞機制分析。其中,幾個團隊開始解析免疫細胞發育、譜系確定和分化,以及免疫應答背后的復雜表觀遺傳相互作用。 在一項發表于《Immunity》的研究中,德國的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隨著技術進步和測序成本的大幅下滑,下一代測序(NGS)如雨后春筍般普及開來,研究人員在開展大規模基因組應用研究中傾向于選擇NGS技術而非微陣列技術,這得益于可接受的測序成本以及越來越簡單的、普及的測序方法。 NGS 系統和配套應用的不斷成熟,諸如文庫制備
文章導讀超強子調控circRNA-Nfix缺失誘導成年小鼠心肌梗死后再生circRNAs正在成為心臟發育和疾病強有力的調節因子,但其在心臟再生中的作用仍然未知。鑒于此,作者與他的團隊探究了與超增強子(SEs)相關的circRNA-Nfix在小鼠心肌梗死后再生過程中的功能,并探究了其調節心臟重塑的分子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是中老年人中常見的一種退行性關節疾病。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統計,在美國65歲以上的人群中,大約80%患有關節炎。軟骨退化影響了骨關節炎的治療。
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進展加深了我們對許多疾病的了解,并且導致了免疫新策略的產生,免疫學檢測方法可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測定。本文盤點了與免疫學有關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匯總。 一、GST pull-down實驗 GST是指谷胱甘肽巰基轉移酶,GST pull-down實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驗
早期研究認為腫瘤中大量擴增的原癌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2017年,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Paul Mischel教授團隊在Nature雜志上指出,它們是以染色體外DNA(extrachromosomal DNA,ecDNA)的形式存在的,但ecDNA的結構和功能一直缺乏直接的證據。 201
7位專家預測了2019年將推動他們各自所在的領域向前發展的技術進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從頭構建基因組大小的DNA分子等。對生命科學技術來說,2019年看起來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擴展單細胞生物學 Sarah Teichmann是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細胞遺
7位專家預測了2019年將推動他們各自所在的領域向前發展的技術進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從頭構建基因組大小的DNA分子等。對生命科學技術來說,2019年看起來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擴展單細胞生物學 Sarah Teichmann是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細胞遺
實驗材料核苷酸 &n
實驗材料核苷酸試劑、試劑盒冰水8-羥基喹啉秋水仙素固定劑酶解緩沖液儀器、耗材載玻片玻璃蓋玻片解剖針及鑷子實驗步驟原位雜交的基本操作方法(圖 14 .2 ) 演化自 Southern 雜交:標底是玻片上的染色體和細胞核,探針是帶標記的待測 DNA 序列 [ 本書中即是轉基因和對照,圖 14.3(a)
ChIP技術的原理在生理狀態下把細胞內的DNA與蛋白質交聯在一起,通過超聲或酶處理將染色質切為小片段后,利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識別反應,將與目的蛋白相結合的DNA片段沉淀下來,以富集存在組蛋白修飾或者轉錄調控的DNA片段,再通過多種下游檢測技術(定量PCR、基因芯片、測序等)來檢測此富集片段的DNA序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單細胞測序領域的重磅級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Cell:開發出空間單細胞測序技術,有助揭示早期乳腺癌產生浸潤性之謎 doi:10.1016/j.cell.2017.12.007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報道一種新的遺傳
關于印發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檢驗機構技術裝備基本標準和現場快速檢測設備配備基本標準的通知 國食藥監食[2011]1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逐步建立
作為染色質的基本單元,核小體由大約147 bp的DNA和組蛋白八聚體(H2A, H2B, H3和H4)組成。核小體的動態定位和折疊組織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染色質狀態:“開放”(open)和“閉合”(closed)。核小體的定位和染色質狀態的動態變化對以DNA為模板的生物學過程(比如,轉錄、DNA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