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華很忙。 作為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污染源監控室主任,他忙數據分析,忙執法檢查,還忙著到全國各地講課——現在,他已經是打擊污染源監測數據造假的專家。 石敬華長得粗壯敦實,身上都是故事。記者跟著他、磨著他,連續地走、不斷地看、起勁地聊。 不到3年時間,山東省查處環保監測數據造假案件36起,移交公安機關19起,拘留20多人。他和他的10位同事參與了所有的查處。部門同事多是年輕小伙子,執法打假行動中爬墻上房攀煙囪,個個好身手。 貓捉耗子一大堆,戰果閃閃亮,心頭卻沉甸甸。 一些企業和地方,在監測數據上做手腳,偷排披上了偷數據的“隱身衣”。去年6月環保部通報7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例,山東占了4起。 就在那次通報會上,環保部不但沒有對山東提出批評,反而特別介紹了山東經驗,如何提升監控水平,如何“以牙還牙”,如何技術反制……末了,這位負責人解釋說:不是山東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多,容易發現問題。 山東的手......閱讀全文
根據《環境監察稽查辦法》第十九條的規定,環境保護部日前通報表揚了7家在打擊污染源自動監控弄虛作假行為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并要求各地環保部門以他們為榜樣,精準執法,抓準監測數據造假關鍵點。本報已報道過其中一家單位的執法經驗,本期將集中報道山東和河北的經驗。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是7家中唯一一家直接
中國環境報記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義 作為工業大省,山東省的人口密度高、能源與工業結構偏重,目前,僅省控以上污染源就有1500余家,監管任務繁重。 如何實現對污染源的有效監控?山東省環保廳巡視員王光和告訴記者,對數量龐大的污染源,要做好污染源管理,開展好污染源監測是基礎和關鍵。 改革體制機
山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感動山東人物(群體)和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日前公布,“在全國率先開展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從167個評選名單里脫穎而出,上榜最具影響力的40個事件。 此次活動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委改革辦、省委黨史研究院等部門聯合開展,最具影響力事件選取在山東改革開放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
“對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重點污染物的,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將依據《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以‘污染環境罪’,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記者日前跟隨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執法人員來到華
為加大對企業環保措施的監管,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線監測網絡的資金已逾百億元,能夠監控上萬個污染源。但是,半月談記者近日調研發現,一些企業已從簡單的污水偷排轉為對在線監測數據動手腳,通過采用軟、硬件手段制造“李鬼數據”,使其永遠達標。此行為不僅欺騙社會公眾,更會誤導政府的決策。 監測設備形
輸液管和針頭是日常生活中治病救人的醫療器材,然而在有的公司卻成了在環境自動監測數據上弄虛作假的重要工具。也有一些公司通過人為修改自動監測系統工控機組態軟件參數,嚴重干擾自動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行……這些造假行為在環境執法人員面前“原形畢露”。 記者日前了解到,2014年,山東省環保廳共查處破壞或干
山東大學洪樓校區內,一輛移動監測比對車正在工作。 從外觀上看,除了車頂裝有監測探頭等裝置外,與其他環境監測車并沒什么兩樣。記者進入車廂后,卻發現車內“大有學問”,不僅裝載了各種監測儀器和用于校準的標準氣體,還安裝了數臺顯示儀,監測數據通過一個個小屏幕實時顯現,完全是一個微縮版、可移動的空氣自動
6月12日,環保部通報7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例。 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是環保部門監督企業的有力助手。然而,很多在線監控設備都是企業自買自用,容易導致企業傳輸到環保部門的數據“睜眼說瞎話”。 煙囪里明明冒著黑煙,在線監控數據卻顯示排放達標;在線設備長期顯示同一個數值,現
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問題一直困擾著環保管理工作者,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拉鋸戰中,各地紛紛使出奇招。有的與公安機關聯手打擊,有的加大處罰力度,但頂風作案者仍不在少數。 在信息化建設大行其道的今天,技術能否貢獻一份力量?遼寧省環保廳用技術手段治“技術病”,探索建設了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動態管控系統
污水處理廠是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的基礎性設施,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降低運營成本理應從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強化運營管理上下工夫。然而,目前在國內有些地方的個別污水處理廠卻心存僥幸,妄圖在自動監測設備上動手腳,擾亂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最終逃不過環境執法人員的“法眼”。 最近,山東省環保廳便
環境保護部公布2015年第二批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典型違法案例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公布了2015年第二批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典型違法案例。隨著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揮作用,少數不法企業在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上弄虛作假,試圖逃避環境保護部門的監管。為此,環境保護部持續組織各級環
2017開年,廈門、寧波、長沙為代表的各地便使出霹靂手段,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進行打擊。治病必先知根知底。為何出現如此惡劣的監測數據造假現象?針對監測數據造假又有哪些有效可行的“藥方”?如何走好環境監測的市場化之路? 2017年一開年,多地就傳遞出一項重要信息: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嚴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山東省取消污染源達標率考核,改為考核監測設備運行率和數據準確率。這一改變減輕了地方考核壓力,避免了行政干預,倒逼市、縣兩級環保部門提升污染源監管效率 ●山東省部分地區實現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集中運營,公開招標了社會化運營單位,實現了規模化、規范化運營管理,監測設備運行率和數據準確率均達到了95
在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后,各地基本按建制成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由黨政“一把手”直接領導。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判斷,機構的變化,將會對信息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 1 環境信息化地位在提高 環境保護部部省市縣四級專網投入5.79億元,堪稱環保系統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項信息化建設工程
一輛汽車進入檢測點,所排放尾氣的各項數據將同時傳到省環保廳、各地市環保局以及車主,車主就能隨時知道自己的車是否尾氣排放超標、是否需要保養……由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APCP)發起的“體驗云檢測,爭做綠色車主”公益活動在京津冀等地開展。 11月21日,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表示
編者按/ 從檢測者到生產檢測設備者的全鏈條式造假,令汽車尾氣檢測這一重要環保舉措形同虛設,令公眾驚詫。但相比于德國大眾尾氣排放造假,這件牽涉更廣闊的丑聞,在被曝光6個月后,仍未有全面查處和深度糾正,一方面因相關部門不作為,深層則在于源頭監管缺失、部門間利益掣肘…… 一線調查 尾氣檢測造假溯源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上午,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即通俗所說的“水十條”。 “通知”內容顯示,今后,國家將加強包括飲用水、地下水、湖泊流域水以及排放污水等水體的全面監測。全文內容如下: 附: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近日公布了7起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責任人被行政拘留的典型案件。就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充分發揮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對重點排污單位的監督執法作用,按照國務院部署,環境保護部組織建設了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各級環保
總結過去 繼往開來 全面推進“十二五”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吳曉青副部長在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2011年2月22日)同志們: 春節剛過,我們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總
霧霾鎖城下,部分電力企業開始在燃煤電廠探索“近零排放”,某些新建電廠已按“近零排放”進行建設,為數不少的現役燃煤機組已列入“近零排放”改造計劃。與此同時,科研管理部門抓緊攻關、環保產業界緊緊跟進、媒體持續跟蹤、專家學者紛紛解讀、宏觀經濟調控部門也正在研究是否把“近零排放”納入到宏觀決策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自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開展以來,浙江省紹興市始終保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了一批環境違法行為。 但是,面對企業眾多、監管力量不足,環保部門怎樣更好地全方位履行環境監管職責?紹興市環保局在實踐探索中給出這樣一個答案——向社會購買服務,將“第三方”引入環境污染治理。 “通過
將監測探頭拔出、人為干擾采樣裝置、將監測導線接入辦公室隨意篡改數據……環保部6月12日披露了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這7起監測數據造假事件的11名責任人被行政拘留。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說,今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新環保法專門對監測數據造假
2015年1月,山東省臨沂市環保局多次現場監測發現,臨沂華龍熱電有限公司外排廢氣二氧化硫連續超標,責令整改后仍超標排放,遂依法對其實施按日連續計罰,罰款共計100萬元,打響了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后山東按日計罰第一槍。 3月初,濟南市環保局對此前已責令整改仍超標排放的山東閩源鋼鐵有限公司實施按日
在一系列環保災難之后,水質監測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才開始逐漸浮現 江南水鄉已多次上演無水可用的一幕。2007年7月1日,由于取水口被污染,江蘇省沭陽縣城區20萬人突然遭遇斷水。污染源是否來自上游山東的造紙企業?對此,山東與江蘇方面各執一詞。在太湖藍藻事件中,也曾爭執蘇、浙、滬、皖四省“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