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嬰兒壞疽性皮炎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血液檢查 末梢血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核左移。 2.細菌培養 分泌物細菌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綠膿桿菌。 二、診斷 1.典型癥狀 本病的典型癥狀為嬰兒常于其他發疹性傳染病后發病,皮損開始為膿皰、糜爛,以后擴大破潰成為潰瘍和大片壞死,全身情況差。 2.輔助檢查 血液檢查及細菌培養結果有助于診斷及治療。......閱讀全文
關于嬰兒壞疽性皮炎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血液檢查 末梢血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核左移。 2.細菌培養 分泌物細菌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綠膿桿菌。 二、診斷 1.典型癥狀 本病的典型癥狀為嬰兒常于其他發疹性傳染病后發病,皮損開始為膿皰、糜爛,以后擴大破潰成為潰瘍和大片壞死,全身情況差。
關于嬰兒壞疽性皮炎的治療和預防介紹
一、治療 1.一般治療 注意改善嬰幼兒營養,治療并發的慢性病。 2.藥物治療 本病的用藥原則為早期、足量、足療程應用抗生素。根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生素。 二、預防 1.加強宣傳 廣泛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盡可能消滅一切發病因素。 2.注意皮膚衛生 加強身
嬰兒壞疽性皮炎的病因分析
嬰兒壞疽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壞疽性疾病,又稱惡病質性壞疽性深膿皰瘡、嬰兒潰爛性深膿皰瘡、壞疽痘,較罕見,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綠膿桿菌引起。好發于3歲以下的女童,可在發疹、發熱性疾病中并發或在營養不良患兒中獨立發病。 患兒多數為營養不良的嬰幼兒,往往在水痘、麻疹或種痘等發疹之后發生本病。這可
簡述嬰兒壞疽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于夏、秋季節,多見于3歲以內的嬰幼兒。其皮損多見于后背、臀部、腹部、下肢及頭部等處。初起在原發皮疹處糜爛、化膿,有的出現紅斑、水皰、膿皰,潰爛溢膿,并形成小的潰瘍,周圍繞以炎性紅暈,表面有膿性分泌物。然后,潰瘍逐漸擴大,互相融合形成壞疽,最終導致組織壞死脫落,露出深陷的、圓形的、較堅硬的
關于特應性皮炎的診斷和治療介紹
診斷 根據個人或家族有“特應性”病史,皮損特點進行診斷:即嬰兒期呈急性或亞急性濕疹狀,好發于面頰部及額部;兒童期及青年期則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狀,好發于四肢屈側,特別是肘、腘窩;或呈癢疹狀,則好發于四肢屈側。 治療 去除并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對癥治療。包括潤膚膏的常規應用、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
關于特應性皮炎的基本介紹
特應性皮炎的特征為患者或其家族中可見明顯的“特應性”特點: ①容易罹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的家族性傾向; ②對異種蛋白過敏; ③血清中IgE高; ④血液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典型的特應性皮炎具有特定的濕疹臨床表現和上述四個特點。又稱異位性皮炎、特應性濕疹、Besnier體質性癢疹或遺傳
關于腹腔膿腫的診斷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病人取立位,從前后和側位拍片,可發現病側之橫膈運動消失或減弱,示有膈下感染,但不一定積膿。還可發現病側橫膈抬高和肋膈角消失,肺野模糊,表示有反應性胸腔積液或肺突質變化,可以看到膈下有氣液面,胃、十二指腸穿孔之氣體,左膈下膿腫可見胃受壓移位。 2、B超檢查 B超可明確顯示膿腔之
關于低鉀血癥的檢查和診斷介紹
檢查 1、血化驗指標 血清鉀濃度下降,L,血pH值在正常高限或>7.45,鈉離子濃度在正常低限或
關于淚道阻塞的檢查診斷介紹
檢查 1.淚道沖洗試驗 用盛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連接沖洗針頭,自淚點進入淚小管注入生理鹽水。 2.X線攝片檢查 淚道注入碘油后作X線攝片檢查。 診斷 1.淚道沖洗試驗 根據液體排出情況判斷淚道阻塞或狹窄部位的方法。 (1)沖洗液自下淚點注入僅有部分液體進入鼻咽部而部分液體自上淚點反
關于腦水腫的檢查診斷介紹
腦水腫的檢查診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提示: 1、根據疾病的臨床表現和過程 腦水腫多繼發于原發疾病,如在短時間內臨床癥狀顯著加重,應考慮局限性腦水腫,乳溝病人迅速出現嚴重顱內壓增高癥狀,昏迷,多為廣泛性或全腦水腫。應用脫水治療,如出現利尿效果,且病情也隨之改善,也表明存在腦水腫。 2、顱內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