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由于母質、形成過程及以往施肥、種植作物等情況不同,供應作物養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施肥建議應按每一塊地提出,而要每一塊地都作肥料試驗是不可能的。因而關于上壤的知識可以幫助技術產、員提出當地條件下最適臺的施肥意見。土壤是由地表的地質沉積物在化學的與生物學的過程聯合作用下形成的。滲透水引起緩漫的化學變化,其速度決定于溫度。在潮濕熱帶進行得最快。生長在土壤上 的值物遺留的根部及地上部分給土壤增添了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在微生物、昆蟲及小動物作用下分解衫成腐殖質。原始的沉積物決定了土壤質地(砂粒及粘粒數 量);風化與土壤形成的生物學過程決定了巖石‘遺留給土壤的植物營養的原始儲備有多大;氣候與土壤質地則決定了土壤中被微生物固定的大氣中的氮有多少。當 然,這些過程的結果都是自然土壤,當自然土壤開墾之后,化學物理和它的特性都發生了迅速的變化。土壤調查工作者通常描述土壤的剖面(就是從表 層到母質層的各層次特征)。土壤剖面可以反l決土壤的發生與......閱讀全文
據美國科學家分析,在未來一段時間后,土壤肥力評估將以遙感為主,輔以少量參比土樣分析。 在該階段實現以前(約5 ~ 10年),由于精細管理(Sitespecific management,SSM)和變量施肥(Variable ratefertilizer application,VRA)的要求,將有
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狀況,水的質量監測已成為我國環境重點保護的一項內容。好的水質檢測方法成為了研究人員追求的方向,而原子吸收光譜法也成為水質分析中的首選方法。一、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原子吸收光譜法 (AAS)是利用氣態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長的光輻射,使原子中外層的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
土壤重金屬檢測是土壤的常規監測項目之一。采用合理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對土壤重金屬檢測和污染評價,并滿足土壤的管理和決策需要。本文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原子熒光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法和X射線熒光光譜,在介紹各個檢測方法特性的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也是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業、城市污染的加劇和農用化學物質種類、數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約1.5萬噸,Cu 340萬噸,Pb 500萬噸,Mn 1500萬噸,Ni 100萬噸。據我國農業部進行的全國污灌區調查,
土壤重金屬檢測是土壤的常規監測項目之一。采用合理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對土壤重金屬檢測和污染評價,并滿足土壤的管理和決策需要。本文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原子熒光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法和X射線熒光光譜,在介紹各個檢測方法特性的
摘要:土壤重金屬檢測是土壤的常規監測項目之一。采用合理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對土壤重金屬檢測和污染評價,并滿足土壤的管理和決策需要。本文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原子熒光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法和X射線熒光光譜,在介紹各個檢測方法特性
測土配方施肥是被聯合國糧農組織重點推薦的一項先進農業技術,也是我國當前大力推廣的科學施肥技術,是通過對土壤采樣和化驗分析,以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種、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以z
土壤重金屬檢測是土壤的常規監測項目之一。采用合理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對土壤重金屬檢測和污染評價,并滿足土壤的管理和決策需要。本文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原子熒光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法和X射線熒光光譜,在介紹各個檢測方法特性的同時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決定水稻產量的因素有很多,播種前對種子的處理和育秧過程的管理都是 重要的因素,合理的施肥方式更是決定了水稻高產的關鍵因素。合理的施肥必須考慮土壤,只有在土壤對某一養分供應不足時,才需要施肥。肥料施入土壤后會發生 一些列變化,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肥料效果,不考慮土壤,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合理
一、項目研究開發的目的、范圍和意義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場所,土壤肥力的高低是農作物實現高產優質的基礎,測定土壤養分進行土壤營養珍斷,提出合適的施肥方案是實現作物優化施肥,減少施肥的盲目性、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手
一、必要性與意義:測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間試驗和土壤測試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種、數量、施用時期和施用方法。其意義主要在于:1、提高作物產量,保證糧食生產安全通過土壤養分測定,根據作物需要,正確確定施用
在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任務完成之后,配方施肥已在全國各地普遍展開,它是我國施 肥技術上的一項重大改革。國家也把配方施肥做為“七,五”期間農業科技的重點推廣項目。1987年全國已有17個縣推廣配方施肥、面積達4億畝,在農業生 產上取得了增產、節肥、增收的明顯效果。據20個省(區、市)資料統計,各種作物增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發展生態、效益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 農業環保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事關農業的穩定和發展。化肥是農業生產的主要農資產品,是作物的“糧食”,施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作物產量,特別是糧食產量的高低,其質量好壞和價格高低,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同時我國農民的化
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實踐經驗表明,合理灌溉施肥料的畝通常N12.515公 斤,F:o.5~10公斤,但是不同的土壤肥力,肥料效應差異較大。我們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土壤供應作物組件和作物需要保持平衡,探討了春小麥肥料的方 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于土壤養分含量的確定需要采用土壤養分速測儀進行測定分析,這樣
研究人員在使用土壤養分速測儀測試土壤肥料養分含量的試驗分析數據的基礎上,運用GIS技術,利用地統計學方法所得到的結論,對于紫色土丘陵地區的土壤養分變異規律特點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并對于今后采樣點的設置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l)養分的變異系數范圍在12.9%、106%之間,速效磷的變異系數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從事土壤植物營養研究60多年來,朱兆良院士始終秉持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潛心研究,解決農業實際問題,并不遺余力促進國際合作,同時又高瞻遠矚,帶動我國土壤氮素研究向縱深發展,開辟新領域。 朱兆良,我國著名土壤植物營養專家,土壤氮素轉化與管理研究的拓荒者和學科帶頭人。1932年8月21日出生于山東
生物固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過程之一,在農田生態系統中,作物總生物量中大約24%的氮來源于微生物的非共生固氮過程。根際是農田土壤中微生物最為活躍的區域,根際中固氮微生物群落與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然而,長期以來,大量化肥及有機物料的投入大大降低了農田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近年來,土壤固氮功能微生物
生物固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過程之一,在農田生態系統中,作物總生物量中大約24%的氮來源于微生物的非共生固氮過程。根際是農田土壤中微生物最為活躍的區域,根際中固氮微生物群落與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然而,長期以來,大量化肥及有機物料的投入大大降低了農田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近年來,土壤固氮功能微生物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棉花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十分悠久,在我國南方棉區棉花育苗期間正值低溫多雨寡照的春節, 這就導致了棉花籽的發芽率低,成苗率減少等問題。這嚴重的影響了棉花的產量和質量。棉花苗田土壤理化性質對棉苗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針對棉苗土壤特 點,進行合理施肥,是改良苗床、發展棉花生產的重要措施。根據棉苗土壤類型和養
肥料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是十分有效果的,通過所得的肥料效應方程,可計算出代表性地塊的最高施肥量、最佳施肥量和最大利潤率施肥量等推薦施肥參數。該法主要起到區域間肥料合理分配的宏觀調控功能,具有直觀、準確的特點。根據土壤的肥力進行肥料的施用,是現代農業的科學之處。利用土壤養分化驗儀對土壤養分進行測定,為土壤
被污染的湖泊需要多少年治理才能重現碧波蕩漾?曾經已經出現富營養化初期污染的云南大理洱海給出的答案是5年。而根據國際的治理經驗,大型湖泊一旦進入富營養階段,水質恢復需要30年以上的時間。 自從“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洱海項目落地后,過去幾年間,洱海的水質從局部惡化的五類水
證書編號獎種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工作單位2017-231科技進步獎2超大噸位轉體施工橋梁建造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王景全,張文學,蔡建國,薛紅云,錢桂楓,梅大鵬,王新國,謝曉慧,秦寶來,姜新華,程飛,劉俊,鄒向農,馮宇,戚家南東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
重金屬污染的危害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2009年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報告上的數據顯示,我國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壤面積至少有2000萬公頃;國土資源部還曾公開表示,我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有專家認為過量施用化肥、工業排放和
近年來,氣候變化成為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長時間序列的樣品和資料分析是研究氣候變化的關鍵。建議國家重點支持長期定位試驗,這將對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爭取話語權、生物進化、生態環境變化、保障糧食安全研究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缺乏長期定位試驗 難以在許多學科有領先優勢 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變化、生
1.前言 盡管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全球糧食生產有顯著的增長, 但當今社會需要面對的最重要挑戰之一是,如何養活21世紀中葉全球即將達到的90億人口。為了滿足糧食需求又不明顯增加糧價,基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對能源安全、地區飲食結構變遷的關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貧窮和饑餓減半的千年目標,估計屆
工業污染、城市污水、過度使用化肥……在種種污染源侵蝕下,萬物賴以生存的大地如今滿目瘡痍,土壤安全正岌岌可危。記者在吉林、廣東、江蘇、河北等地調研了解到,土壤污染問題正逐步動搖我國糧食安全根基,在垃圾圍城、土壤重金屬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無好地可用、無好糧可吃等問題正引發民眾擔憂。
甜玉米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廣東省惠州市甜玉米總種植面積3.12萬h㎡,超過全省種植面積的1/5,已逐漸形成基地化、產業化生產規模。為改善甜玉米品質,獲得穩定高產,本研究采用土壤養分速測儀技術探索甜玉米生產zui佳氮、磷、鉀肥料效應模型,提出本地區甜玉米生
氮素化肥近幾年來的使用量在逐年的增加,在提高糧食作物產量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 的作用。但是,部分地區卻也出現了一些盲目的過量使用。因而,如何合理施用氮肥成為農業生產中的迫切問題。我們進行測土施肥的研究,就是試圖從定量的角度 來探討獲得水稻高產的合理施肥量。試驗研究的早稻“以產定肥”的部分資料,對土壤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