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發現液態金屬在石墨表面的自由塑型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研究組首次報道了液態金屬可在石墨表面以任意形狀穩定呈現的自由塑型效應,并實現了逆重力方式的攀爬運動,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先進材料》。此前,金屬液滴因自身表面張力較大,在電解液中通常以球形方式存在,塑形能力及變形模式相對有限。 在這篇題為《石墨表面上的液態金屬操控》(Hu et al., Manipulation of Liquid Metals on A Graphite Surface, Advanced Materials, vol. 28, pp. 9015, 2016)的論文中,研究組首次發現通過引入石墨基底,可靈活自如地將處于電解液環境中的液態金屬塑造成各種銳利圖案如條形、三角形、方形、環形以及更多任意形狀(圖1)。迄今,液態金屬雖可通過外加電場短暫改變形狀,然而一旦去除外場,液態金屬即會在其表面張力作用下迅速回縮成球形,無法維持先前的結構。此次發現的液態金屬自由......閱讀全文
理化所發現液態金屬在石墨表面的自由塑型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研究組首次報道了液態金屬可在石墨表面以任意形狀穩定呈現的自由塑型效應,并實現了逆重力方式的攀爬運動,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先進材料》。此前,金屬液滴因自身表面張力較大,在電解液中通常以球形方式存在,塑形能力及變形模式相對有限。 在這篇題為《石墨表
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在石墨表面的自由塑型效應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理化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首次報道了液態金屬可在石墨表面以任意形狀穩定呈現的自由塑型效應,并實現了逆重力方式的攀爬運動,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先進材料》。 科研人員首次發現通過引入石墨基底,可靈活自如地將處于電解液環境中的液態金屬塑造成各種銳利圖案如條形、三角形、方形、環形
中國液態金屬物性新發現-讓液態金屬機器人走入生活
還記得電影《終結者》中那個可任意變形偽裝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嗎?近日,我國科學家的一項有關液態金屬新物性的發現將有望打破科幻與現實之間的藩籬,讓液態金屬機器人走入現實生活。 這項出自清華大學、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小組的研究首次發現,電場控制下的液態金屬與水的復合體,可在各種形態及運動模式之間
快速制造適形化柔性功能電子器件液態金屬相變轉印方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及助理研究員王倩帶領的理化所、清華大學聯合小組,首次提出一種液態金屬液固相變轉印方法,可用于快速制造易于貼合到任意復雜形狀表面的柔性功能電子器件。相應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先進材料》(Wang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2015
液態金屬能給計算帶來什么
液態金屬,在普通人看來,它可能是體溫計中流動的水銀,是高溫鍋爐中沸騰的鐵水。可在科學家眼中,它是流動的軟體生命,是連接人體神經的橋梁,是未來機器人變革的核心材料……不久前,我國一個科研小組在國際上率先將液態金屬與量子器件及計算技術聯系起來。更快更智能的計算,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液態金屬是否預示
圖說液態金屬電池的制造
液態金屬電池的構造其實很簡單,兩邊是呈液態的金屬電極,中間夾著熔鹽作為電解質。 早期的液態金屬電池實物模型,顯示出堆疊在一起的電池單元。由厚厚的一層泡沫絕緣材料包裹著處于核心位置的電池。中心處的彩色材料片代表著熔化了的電池材料。 其實液態金屬電池的制造并沒有想
激光誘導石墨烯用于高穩定性快速形核鋰金屬電池
8月2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電化學團隊在長效鋰電金屬池方向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快速模板化制備激光誘導石墨烯用于高穩定性快速形核鋰金屬電池》(Facile Patterning of Laser-induced-Graphene with Tailored
液態金屬不僅會變形還會變色
現在,科學家不但研制出了柔性機器人,而且還能使它變色,不是簡單地為它披上一件彩色衣服,而是讓它本身的結構呈現出色彩變化。相關論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雜志上。 常見的人形機器人的關節大多是僵硬的,翻筋斗落地時都會重重地砸向地面。傳統的剛性材料很難讓機器人靈活地柔性地呈現
液態金屬:神奇材料煥發新生機
蘋果正在研制的可穿戴設備iWatch,可能會使用一種液態金屬材料,該材料的強度是鈦的兩倍。 雖然蘋果公司已不如從前光芒四射,但它的創新舉動卻仍然牽動著業界神經。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正在研制的可穿戴設備iWatch,可能會使用一種由鋯、鈦、銅、鎳等組成的液態金屬材料(又
聚合物電池和鋰電池的塑形區別
聚合物電池可以做到薄形化、任意面積化和任意形狀化,原因在于其電解質可固態可膠態而非液態,鋰電池則采用電解液,需要一個堅固的外殼作為二次包裝容納電解液。因此,這也使得鋰電池增加了一部分重量。
波前塑形:天文技術用于更清晰的醫學成像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整天文學中的波前整形技術來抵消生物組織造成的失真,從而推進了醫學成像的進步。該團隊使用一種"魔鏡"光電折射晶體,實現了高速、高能量增益和高控制自由度,有可能改善皮膚下的癌癥檢測。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受天文學啟發的波前整形在醫學成像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波
角膜塑形鏡臨床應用大數據報告發布
2023年6月6日是第28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普遍的眼健康”。6月4日,愛爾眼視光研究所、愛爾數字眼科研究所、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湖南省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共同發布《愛爾眼科角膜塑形鏡臨床應用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發布儀式現場。主辦方 供圖報告首次對角塑的應用人群特點與應用
液態金屬獲證實可用于神經修復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道了一種基于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在國際上引起持續廣泛的影響。 神經網絡遍布于人體全身,因而神經損傷與斷裂在醫學上極為普遍。當前,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金標準”在于自體神經移植,但該方法卻受到供區神經來源不足、供
含液態金屬涂層的智能織物“自愈”
科學繼續推進智能織物,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并為其佩戴者提供更多"服務"。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創造了一種可穿戴的紡織品,它能自我修復、抗菌,甚至可以用來監測一個人的心律。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韓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其浸泡在液態金屬(LM)顆粒中創造了這種高導電的紡織品。 LM顆粒有很多優點:高熱和
液態氘在高壓下被擠成“金屬”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和德國羅斯托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成功地在高壓下把液態氘(重氫)擠成類金屬,更接近生成固體金屬氫的最終目標。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志上。 氘為氫的一種穩定形態同位素,元素符號一般為D或2H,其原子核由一質子和一中子組成,在大自然的含量約為一般氫的7000分
液態金屬有望成新材料領域“黑馬”
銀白色的外觀,金屬的本質,卻可以像液體一樣流動,還擁有沸點高、導電性強、導熱率高等特質,這就是神奇的液態金屬。近日,在云南省曲靖市舉行的中國第二屆液態金屬產業技術高峰論壇上,100余項液態金屬前沿技術及產品集中亮相,80%的技術產品首次面世。 在現場,工作人員用一支液態金屬3D手寫筆隨手一畫,
南林大教授研發生物質“改性塑形”新材料
近日,由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周小凡研發的秸稈“改性塑形”生物質新材料在行業內引起了很大關注。這款新材料能替代傳統人造板工藝中的木塑材料,并能有效提高人造板彎曲強度等基本屬性,避免使用膠黏劑等對環境污染的化學物質,還能運用到個性家具等領域。最為神奇之處在于,僅需10分鐘就能使農作物秸桿塑化,變身為不用
根據壓縮的應力應變曲線如何判斷材料的塑形情況
應力-應變曲線在塑性狀態呈線性關系,滿足胡克定理。也就是說,在塑性狀態下,你看到的應力--應變曲線是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斜率就是該材料的彈性模量。過了塑性區后就到了屈服點,過了屈服點就到了破壞區了,這兩個區域的應力-應變區就不是一條直線 了,很容易判斷的。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試件上夾著引伸計,到了屈服
液態金屬:“夢之墨”將夢變現實
經典的科幻電影《終結者》中出現的終結者形象,讓人記憶頗深。他們可以根據環境的改變隨意變形,讓人感受到了液態金屬機器人的魅力。 如今,我國的科學家正在努力探索著液態金屬的奧秘,希望逐步拉近科幻與現實的距離。 在今年由中關村管委會主辦的“中關村品牌推介系列活動榜單發布會上,揭曉了中關村十大
液態金屬浴型恒溫磁力攪拌器
液態金屬浴型,采用電熱管作為熱源,內嵌于金屬容器內,容器內加入低熔點金屬作為介質,適合較小容量的園底燒瓶或試管使用,低熔點金屬熔點70度,適合70度以上加熱反應實驗,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特性,導熱率是導熱油的五倍,液態金屬與反應容器接觸緊密,傳熱性能良好,液態金屬還有一定的磁性,配合磁力攪拌裝置更利于
高溫液態金屬粘度儀的研究與設計
粘度是表征流體性質的一項重要參數,能直接反映不同流體的特性。粘度及其測量在國民經濟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許多工程技術應用都需要流體粘度參數。隨著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相關領域里的粘度測量越來越得到重視,粘度測量方法與測量技術也有很多新的發展。目前粘度測量正在向高精度、自動化、實時在線的
液態金屬“變身”神經電極:向解密生命進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54.shtm 科學家們已經證明,神經傳導實際上是一種電化學的過程——神經纖維上順序發生的電化學變化,讓人類的“想法”變成了動作,讓大腦能夠指揮身體。那么,人類能不能模擬這種神經傳導方式呢?這種
液態金屬Galinstan具有許多奇特性能
電影《終結者》系列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展現出了液態金屬獨有的特性:具有液態的流動性、金屬的高強度,受傷后可自修復等。在現實中,液態金屬Galinstan(Ga和In的共晶合金)不僅具有這些奇特的性能,還具有極佳的電性能(34,000 S·cm-1)、熱力學性能等,因此在柔性印刷電子
劉靜:把液態金屬從“冷門”做成“熱點”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劉靜,最近很忙。他帶領的聯合科研團隊首次揭示了柔性液態金屬的節律性自發振蕩效應和跳躍現象,取得了液態金屬理論的突破性進展;柔性液態金屬“車輪”能載著3D打印的塑料小車或小船,在電場中做各種復雜的運動并搭載物質。 柔性液態金屬是一種可變形的
聚合物電池和鋰電池在塑形上的區別
在塑形上,聚合物電池可以做到薄形化、任意面積化和任意形狀化,原因在于其電解質可固態可膠態而非液態,鋰電池則采用電解液,需要一個堅固的外殼作為二次包裝容納電解液。因此,這也使得鋰電池增加了一部分重量。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析內質網塑形的分子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05.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課題組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與《細胞科學雜志》(Journal of Cell Science
《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人走近現實
電影《終結者》中,反派機器人T1000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近日,南京理工大學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所蘭司博士,通過與中、美、澳、日等國科學家深度合作,探明了人為調控非晶合金微觀結構的作用機制,使人類離實現這一場景更近
研究揭示柔性液態金屬薄膜的自組裝方法
針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其中的針法是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插入人體特定深度的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醫生在行針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依賴自身經驗及手法將針遞送至特定的穴位,對于醫生的技能要求很嚴格。客觀化和精確化是中醫現代化發展的趨勢,發展針刺響應的超敏深度傳感器對于刻畫扎針深度的定量化表
新式3D打印技術-可打印液態金屬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新型3D打印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在室溫條件下用液態金屬打印出獨立的結構。 能夠直接打印液態金屬,對金屬線、電子互聯、電極、天線、人工超常材料和光學材料來說,其柔軟、伸縮性和形狀可塑性十分重要。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助理教授Michael
液態金屬中國獨步天下-但追兵已至
前不久,云南曲靖市金麟灣大道新換了一批180瓦的LED路燈。本來LED燈是外國人的發明,但是金麟灣大道上的這些LED燈卻有中國人的發明:利用液態金屬具有的高熱導率,解決了高熱流密度及大功率電子芯片和高強度光電器件等的熱障難題。 11月30日,中國第二屆液態金屬產業技術高峰論壇就在金麟灣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