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手術治療 原則:促進局部炎癥、水腫及早消退,并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1)對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如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營養神經、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等藥物。 (2)保護暴露的角膜及預防結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藥水、眼藥膏等; (3)按摩,用手按摩面癱面肌,每日數次,每次5~10分鐘。 (4)物理療法,常用的有超短波、低中頻電療、激光、藥物導入等。 (5)針灸治療。 2、手術治療 在保守治療3個月后面神經麻痹仍未恢復,測定面神經傳導速度及面肌肌電圖檢查均無反應即無電位活動者,可采用外科手術治療。......閱讀全文
1、非手術治療 原則:促進局部炎癥、水腫及早消退,并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1)對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如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營養神經、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等藥物。 (2)保護暴露的角膜及預防結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藥水、眼藥膏等; (3)按摩,用手按摩面癱面肌,每日數次,每次5~10分
面神經炎俗稱面神經麻痹(即面神經癱瘓)、“歪嘴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一般癥狀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引起面神經炎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根據損害發生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面神經炎
1、靜止檢查 (1)莖乳突 檢查莖乳突是否疼痛或一側顳部、面部是否疼痛。 (2)額部 檢查額部皮膚皺紋是否相同、變淺或消失,眉目外側是否對稱、下垂。 (3)眼 檢查眼裂的大小,兩側是否對稱、變小或變大,上眼瞼是否下垂,下眼瞼是否外翻,眼瞼是否抽搐、腫脹,眼結膜是否充血,是否有流淚、干澀、酸
多表現為病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齒動作時,口角下墜及面部歪斜更為明顯。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外翻,使
??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面神經管內的面神經受急性非化膿性炎癥的影響,引起的急性面神經功能障礙。又稱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本病中醫診斷為“口僻”、“吊線風”、“歪嘴風”等。是由于正氣不足,風、寒、熱、痰、瘀痹阻面絡,氣血痹阻,面部經絡弛緩廢用所致。以突發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為主要表現的
【一般資料】女,69歲,農民【主訴】右側口角歪斜,右眼閉合不全1天【現病史】患者于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眼不能完全閉合,口角向左歪斜,右耳后及乳突部無明顯疼痛,外耳道無皰疹,無耳鳴,感舌尖味覺異常,無昏厥,無發熱、咳嗽,無鼻塞流涕,無惡心嘔吐,無意識障礙,無肢體乏力麻木。發病來,飲食正常,精神、睡眠
【一般資料】男性,49歲,農民【主訴】左眼閉合不全伴口角向右歪斜2天【現病史】患者2天前發現左眼不能完全閉合,口角向右歪斜,伴雙眼不適、視物模糊,無頭痛、頭暈,無耳后放射痛,無聽力異常、味覺減退,無惡心、嘔吐,無意識障礙、四肢抽搐,無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無畏寒、發熱,無胸悶、胸痛等癥。發病來,精神
概述多發性硬化(MS)是一類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以中樞神經系統的脫髓鞘和軸突變性為主要特點。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的病變則是通常發生在膝狀神經節水平,不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同樣可以由于同側面神經核水平或腦橋部位面神經的病變導致。過去的幾十年中,已有一些關于外周脫髓鞘疾病和MS之間存在相關性的報道。然
必蘭,即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是酰胺類口腔科專用局部麻醉劑,其組分為4%阿替卡因加1/100000腎上腺素。該麻醉劑具有麻醉起效時間快,組織滲透性強,麻醉效能高,副作用少,持續時間適宜的特點。因此廣泛應用于諸如牙髓病、活髓牙牙體預備、深齲備洞、拔牙、頜面部小手術等治療過程中。其不良反應報道如:過敏
面部埋線提升術的常見并發癥有:淤青、水腫、疼痛、表情僵硬、血腫、提升不對稱、線體脫落或外露、提升區軟組織凹陷(凸起)、色素沉著、異物感、外傷性腮腺瘺、面部神經感覺缺失或減退等,但致面神經損傷(麻痹)的病例尚鮮見報道。外傷性面神經損傷(麻痹)最常見的原因是產傷、顳骨骨折、手術外傷、顳骨外傷、面神經爆震